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2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6篇
  14篇
综合类   300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90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近几年,市场黄脂肉与黄疸肉的出现呈上升趋势,正确识别黄脂、黄疸肉,是消费者和相关人员共同关注的肉食安全问题。1鉴别方法1·1感观检查黄脂,在家畜肉尸中,仅脂肪组织、胃网膜、肠系膜、背部皮下和腹部的脂肪黄变,呈黄色或橙黄色,其它组织器官色泽正常,实质器官均无病理变化。黄疸,不仅脂肪黄,皮肤粘膜、结膜、巩膜、关节囊液、组织液、血管内膜,甚至实质器官(肝、脾、肾等)均呈不同程度的黄染。1·2化验室检验1·2·1硫酸法取被检脂肪数克剪碎入50%酒精溶液(20~40 mL)浸渍,不断振荡片刻过滤,取8 mL滤液放入试管中加入10~20滴浓硫酸观察滤…  相似文献   
532.
【目的】评价当前玉米品种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稳定性(Stability)测试(DUS 测试)性状在玉米杂交品种上的应用。【方法】以 2020—2021 年进行玉米 DUS 测试的云南地区 89 个杂交品种为材料,在测试数据基础上,对 38 个测试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分析,以及对 89 个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38 个性状在 89 个玉米杂交品种中共检测到 191 个表达状态,平均每个性状检测到 5.0263 个,变幅为 2~8 个;平均有效表达状态为 2. 8217,变幅为 1.0227~6.0697;38 个性状平均 Shannon-Weaver 多样性指数为 1.0669,变幅为 0.0616~1.9069。不同性状的多样性表现差异较大,有的性状在 89 个玉米品种中仅出现 2 种表达状态,有效表达状态数和 Shannon-Weaver 多样性指数均比较低;有些性状在 89 个玉米品种中出现 8 种表达状态,有效表达状态数和 Shannon-Weaver 多样性指数均比较高。38 个测试性状中,有 12 对性状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散粉期与抽丝期、植株穗位高度与穗位高 / 株高比率间的相关性系数较高,分别为 0.94 和 0.90。上述结果表明,当前玉米 DUS 测试指南中测试性状在杂交种中的多样性较好,品种区分力强,对存在极显著相关的性状,在特异性判定、实质性派生品种判定时需作特殊考虑,可以根据其重要性赋予不同权重,以校准判定结果。聚类分析显示,89 个杂交种的相似系数为 0.24~0.53,可聚类为 5 大类群,其中第Ⅳ类群包含 81 个品种(占 91.0%),该类群中最相近的品种相似性系数为 0.53,表明云南玉米杂交种多样性较好、品种间差异明显。【结论】当前玉米 DUS 测试性状在玉米杂交品种测试依然保持较高的区分力,测试性状多样性丰富,且有 12 对测试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33.
描述了产自云南彝良的竹类植物一新种——乌蒙山方竹。该种形态接近永善方竹和筇竹,秆环隆起成脊似筇竹,节内环生气生根刺又似永善方竹;叶大小界于永善方竹和筇竹之间,正面颜色深绿似永善方竹,背面颜色灰绿色似筇竹;笋期居方竹与筇竹出笋期之间,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  相似文献   
534.
为搞好公益林的管理、保护和建设,以云南省昭通林业及省级公益林管理为例,结合当前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分析了公益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对今后加强和改善公益林的管理具有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535.
从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成像、光合产物累积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等角度分析改良半叶法测定光合速率结果的影响因素,指出该方法的测定结果是光下半叶真光合速率的近似值,改良半叶法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已难以满足科研需要,但在大田生产和植物生理学教学中仍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