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0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206篇
林业   199篇
农学   133篇
基础科学   83篇
  241篇
综合类   919篇
农作物   75篇
水产渔业   359篇
畜牧兽医   403篇
园艺   74篇
植物保护   29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41.
农业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保护与开发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哈尼稻作梯田目前面临着不少生存、发展、保护危机.对于哈尼梯田这样的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基本方向应当是“动态”、“原址”及“延续”.在具体开发路径上,应该优先考虑发展梯田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和建设绿色有机生态梯田农业.  相似文献   
42.
青翅蚁形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是水稻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之一,据作者观察调查它可取食多种水稻害虫,并且由于近年来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在广东四会县大沙水稻害虫综合防治田内,该虫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多,已上升为主要的天敌。鉴于国内对隐翅虫的研究只有朱海清的毒隐翅虫与隐翅虫皮炎的报导外,其他方面的工作甚少。因此我们于1986年对隐翅虫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本文着重调查甘蔗地与水田的青翅蚁形隐翅虫的消长规律,以及此虫在这两作物之间的转移和扩散。以标记方法研究它们的扩散能力并借用国外一些学者的数学公式来研究隐翅虫密度与扩散距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43.
何淼  古德祥 《昆虫天敌》1990,12(2):91-94
文中根据稻田青蛙种群密度消长调查和蛙胃解剖内容物的分析,评价了稻田青蛙对主要水稻害虫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4.
卢爱平 《昆虫天敌》1995,17(1):18-20
寄生蜂的触角对搜寻适合的寄主、食物及配偶方面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触角上感器的密集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了保证触角对外界感觉的敏感性,昆虫不时要用前足清洁触角,笔者在人工繁蜂过程中观察到松林害虫松突圆蚧的两种寄生蜂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 Tachikawa)及匀鞭蚜小蜂(Encarsm sp.)均有常停下来用前足清洁触角的习惯,据David(1979)的报导,小蜂科有些种类前足常着生有一对发育很好的触角清洁器,为此,笔者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这两种蜂进行了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45.
黄猄蚁又名黄柑蚁Oecophylla smaragdina Fabr.是世界上最早用于生物防治并作为商品出售于市的昆虫。历史上最先记载于公元304年晋代稽含的《南方草木状》,距今已有1600余年,其后,唐、宋、明、清历代均有不少记载,一些使用方法一直沿用  相似文献   
46.
1975年中国确定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物保护方针,在各稻区对水稻害虫综合防治的研究示范工怍蓬勃发展,1983年广东等七省市综合防治面积达11,740,000亩,1984年达59,000,000亩。综合防治的策略是“从生态学、经济学和环境保护学的观点出发,协调使用三项技术措施,即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保护利用自然天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综合防治区主要害虫为害率下降,粮食增产,农药用量减少三分之一左右,千斤稻谷防治成本减少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稻田中天敌数量显著增加,对害虫种群增长起关键性控制作用。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允许标准。综合防治有利于建立少公害或无公害的稻田生态系统,对环境起积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7.
平腹小蜂Anasfatus sp. 为华南用于防治荔枝蝽蟓的天敌。其个体发育己曾报导(利翠英1962,卢爱平1983),但因在光学显微镜的水平上进行研究,故未能详细观察幼虫的微小结构。本文以扫描电镜对平腹小蜂幼虫体表结构作较详细观察,以补充光学镜下研究之不足,并为膜翅目幼虫的分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8.
水稻三化螟乃是我国稻作区的重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量较大,危害严重,在湖北省一年发生四代,尤以第三代为害最重。现谨就1972、1973两年有关三化螟卵寄生蜂的调查结果整理报告如次。  相似文献   
49.
哈纳斯自然保护区植被特点及植物区系形成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哈纳斯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充分反映了欧洲-西伯利亚区系成分的特色。山地针叶林带与天山相比显著下降,为阴暗泰加林类型。植被类型丰富多样,与天山的植被特点迥然不同。本区植物区系形成于第四纪。其区系组成以温带成分为主,并含有少量的古地中海成分。以本土发生的安哥拉区系成分米体;发源于华夏地区的亚洲温带成分渗透至本区;残存的古地中海成分有小部分通过相邻地区向本区渗放。  相似文献   
50.
几种实验条件对蚁狮种群密度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汉辉  姜井泉 《昆虫天敌》1994,16(3):141-147
为了达到蚁狮的合理人工饲养,进行了不同饲食频率,不同饲养密度,不同沙粒粗细度三种条件各自对蚁狮种群密度分布的影响实验,结论是: 1不同的饲食频率不影响蚁狮的种群密度分布,在经过几天调整后,其分布趋于稳定。其平均拥挤度2龄大于3龄。2加大幼虫密度对分布的影响表明,每头3龄幼虫适宜的占据面积为40cm^2左右,2龄为30cm^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