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5篇
  34篇
综合类   3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纪兰菊  冯丽娟  赵明存  李生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900-9901,9904
[目的]建立独一味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不同地区独一味药材的质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方法梯度洗脱,测定10批不同地区的独一味样品。[色谱条件]Kromasil C18柱(250 mm×4.6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的磷酸水溶液(55∶45),梯度洗脱程序为0~70 min,甲醇的体积分数由1%线性增加至15%;70~100 min内,甲醇由15%线性增加至17%;100~130 min内,甲醇由17%线性增加至20%;130~150 min,甲醇由20%线性增加至100%;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30℃。[结果]确定了独一味药材中的7个共有峰。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独一味药材分为3类。[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方法重复性好,可用于不同地区独一味药材的质量评价,结合含量测定可用于独一味药材的质量的全面控制。  相似文献   
102.
比叶面积(SLA)和叶干物质含量(LDMC)综合反应了植物利用资源的能力,是植物适应环境所体现出的关键叶性状。为深入了解SLA和LDMC沿冠层高度的垂直变化规律,该文对云南省永仁县万马乡2株云南松(树高14.4 m,树龄29年;树高30.2 m,树龄138年)不同冠层高度叶片SLA和LDMC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不同年龄树木、不同叶龄SLA和LDMC的差异,初步探讨了SLA和LDMC在云南松冠层中的垂直空间分布。结果表明:①对于SLA,29年生云南松当年叶和1年叶比138年生云南松分别高27.66%和16.71%;对于LDMC,138年生比29年生分别高14.67%和5-10%;②SLA与LDMC成负相关;③各龄叶SLA随冠层高度的增加均具有对数递减趋势;④约在22 m高度以下,LDMC随冠层高度的增加而增加;22 m以上,当年叶LDMC呈现下降趋势,但1年叶变化不明显。研究结果指出,光照和水分资源在冠层不同高度的分配,共同导致SLA和LDMC沿冠层垂直方向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究青藏高原长期的冻融与水蚀造成的凹陷对高寒沼泽草甸土壤呼吸的影响,为探讨和评估高寒沼泽草甸碳循环过程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以青海湖北岸冻融—水蚀凹陷的高寒沼泽草甸为研究对象,选取了非冻融—水蚀凹陷区和冻融—水蚀凹陷区,2019年5月监测土壤呼吸、5 cm土壤温度、5 cm土壤含水量及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2018年8月观察了植被群落特征(优势种、地上生物量、植物高度、群落盖度)。[结果]①冻融—水蚀凹陷区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显著低于非冻融—水蚀凹陷样区。②冻融—水蚀造成地表下陷,下陷的洼地微生态系统具有类似盆地的聚温保湿效应,因此在凹陷样区中空气相对湿度显著增加,空气温度降低,5 cm土壤温度显著增加(p0.05),以上环境要素的变化深刻影响着土壤呼吸。[结论]青藏高原冻融—水蚀过程形成的凹陷改变了高寒沼泽草甸土壤环境,使原生系统的土壤呼吸发生变化,进而影响高寒沼泽草甸生态系统碳循环。  相似文献   
104.
为探明脱硫废弃物改良盐渍化土壤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效果,在2009~2010年,采用田间试验,施用不同量的脱硫废弃物(0、0.74、1.49、2.25、3.00 kg·m-2),研究了脱硫废弃物对盐渍化土壤细菌、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0~20 cm土层,Ca2+和NO-3-N含量随着施用量增加而增加;土壤p H值、电导率值显著下降。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丰度随着脱硫废弃物的施用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并不与脱硫废弃物的施用量呈线性关系。在0~20 cm土壤层,施脱硫废弃物使得细菌16S rRNA基因拷贝数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氨氧化古菌与氨氧化细菌基因拷贝数在T2和T4处理高于其它处理。20~40 cm土层各处理间微生物群落没有显著变化,或没有出现规律的变化趋势。因此,脱硫废弃物增加了土壤细菌和氨氧化功能基因丰度,且对上层土壤影响更为显著。本研究中施用脱硫废弃物1.49 kg·m-2(T2)是引起细菌和氨氧化功能基因丰度增加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105.
为探究退化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及土壤性质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选择铁卜加、河南县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对轻、中、重度退化高寒草地的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退化程度加剧,植被群落优势种由莎草科为主逐渐转变为杂类草为主;植被高度、盖度、地上-地下生物量逐渐减小;Patrick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与Pielou指数呈先增后减趋势;土壤含水量、全碳、有机碳、硝态氮含量明显减小且土壤pH值逐渐偏弱碱性,促使土壤养分含量不断流失,贫瘠化加剧;经相关系数矩阵图分析,退化草地群落植被生物量受土壤含水率和氮含量变化影响较为严重。总之,高寒草地退化接替过程中,杂类草逐渐占植物群落组成的主导地位,土壤含水率和氮含量变化是致使这2个地方草地退化的关键性因子。  相似文献   
106.
采用植物学分析方法对墨脱地区所采集的野生白果草莓进行植物学性状鉴定,并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对果实质量进行了分析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所采集的野生白果草莓为西藏草莓(F.nubicola Lindl),与栽培上常用的大果草莓"甜查理"相比,西藏草莓平均单果重、纵径、横径和果形指数等表型指标,以及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酸含量、糖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等果实品质指标均极显著或显著低于对照,而且平均总糖含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综合各表型性状和果实品质性状建立投影寻踪(PP)模型进行量化分析,墨脱西藏草莓果实品质函数投影值为0.8751,远低于对照的3.2907。由此说明,在品质上墨脱西藏草莓果实品质与生产上常见的大果草莓品种相距甚远,今后可作为白果草莓育种材料和草莓抗性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07.
“超密”模式下的番茄生长状况及生产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产"合作903"番茄为试材,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超密"栽培模式对西藏保护地番茄生长发育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建立一套适应西藏保护地发展的高效栽培模式。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模式(CK)相比,"超密"处理番茄的单位面积植株叶面积指数均较高,果实横径和纵径略低于对照,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n=5)。"超密"处理番茄的产量和生产效益分别为5 925.9kg/667m2和20 148元/667m2,均分别高于对照的4 848.5kg/667m2和11 152元/667m2,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n=5)。因此,番茄"超密"栽培在西藏是一种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高产高效生产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8.
藏北高寒地区草原畜牧业现状及雪灾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北高寒牧区经济以畜牧业为主,雪灾是制约藏北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当地牧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根据雪灾对藏北畜牧业带来的危害的现状调查分析,如何应对雪灾从天然草地改良、增加饲草储备、减少牲畜消耗、发展高寒畜牧业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论述,探明了目前应采取发展的草原畜牧业技术来应对雪灾.  相似文献   
109.
采用经典统计学方法,通过网格布点,研究黄土高原坡地表层土壤水分和容重在降雨后不同时段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降雨后第1天,表层土壤水分和容重的变异程度分别为中等、弱变异性;在各坡向间土壤水分呈阴坡〉阳坡〉山脊的变化趋势,容重为阴坡〉山脊〉阳坡;(2)降雨后第20天,土壤水分和容重的变异程度均保持不变,但土壤水分在不同坡向间的数量特征发生改变(阴坡〉山顶〉阳坡),而容重的变化趋势保持不变;(3)表层土壤水分具有弱的时间稳定性,而容重的时间稳定性较强。(4)相关分析表明,降雨后第1天,山脊上的土壤水分与容重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而降雨后第20天,阴坡土壤水分(容重)与山顶土壤水分呈显著正(负)相关(P〈0.05)。相关结果可为黄土高原坡地水分管理、水土过程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分析天然放牧草地、20年燕麦耕地、3年燕麦弃耕地、10年燕麦弃耕地的七壤全氮、微生物量氮含量的差异,旨在探讨改变上地利用方式对黑河上游亚高山草甸土壤氮库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垦和弃耕对黑河上游地区草地土壤氮库有显著影响.亚高山草甸被开垦为燕麦耕地20年后,土壤全氮含量(0-30cm)减少了21-35%,微生物量氮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