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3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8篇
  140篇
综合类   16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69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以长三角74个县域单元1991—2011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密度函数核估计法,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进行了非参数估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长三角县域居民城乡收入差距及其演变趋势。结果表明:长三角县域居民城乡收入均在逐年提高,然而,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高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均不断扩大,同时,城镇居民高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明显大于农村居民高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此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收入分布两极分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巨大差距将成为阻碍长三角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亟待采取相应措施来减缓收入分布两极分化现象,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02.
试验是在室外进行,采用适合冬季生长的沉水植物伊乐藻(Elodeamuttallii)和固定化微生物两者相结合来研究它们在冬春季节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养分的影响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两者的结合对维持和提高水质效果最为明显,其中对水体中几种形态的氮素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这主要是由于除水生植物对水体中氮素的吸收外,还有通过固定化微生物的氨化作用、硝化和反硝化作用,促使氮素以气态的形式去除;在试验的后期,虽然水体中总磷TP和可溶性磷DP的含量在各处理中都表现出上升趋势,但是把伊乐藻(Elodeamuttallii)和氮循环菌相结合却能对水体的磷含量有明显的缓冲作用,这些结果综合表现为水体透明度的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3.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营养盐输出响应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解译1985年、1995年和2000年3个时段TM/ETM影像,分析太湖流域80年代以来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采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产出营养盐实测参数与分布式水文模型相结合的思路,建立基于单元格网的流域营养盐污染估算模型,定量评估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氮素输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模型模拟径流量及总氮输出量与实测值吻合良好;自1985年到2000年,太湖流域城镇面积扩展了40.38%,增加量占太湖流域总面积的3.88%;在1980~2000年的雨情下,全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产流量平均增加4.11%,TN输出量平均增加5.35%,最高值为21.62%,各年差异与降雨分布和雨情特征有关;受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差异影响,在城镇快速扩展的苏锡常地区和浦东浦西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导致TN输出量平均增加17.11%和10.72%,最高可达60.43%和28.689%。  相似文献   
104.
钱子俊  高海鹰  王晓龙 《土壤》2011,43(6):870-875
淡水湖泊河口区P的输入与积累是影响湖泊富营养化过程的主要因素之一,国内外学者对湖泊中P等营养物质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然而,对湖泊内源P的释放、转化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而对湖泊河口区P的输入、迁移的研究较少.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外源P的研究进展,从湖泊外源P的来源、形态特征、迁移转化和对藻类的影响4个方面综述了当前的研究工作.研究表明:对湖泊河口区P输入、形态、迁移特征的研究比较清楚,但对影响河口区P的形态、迁移转化等各种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对河口区P各种形态与藻类的生长关系的定量研究,将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5.
为揭示水生植物分解过程中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选取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以及漂浮植物浮萍(Lemna minor),分别置于温室(处理组A、B)和池塘中(处理组B),实验周期为5周,每隔1周随机从各重复组中取1份样品,测定干物质重和总氮(TN)、总碳(TC)、总磷(TP)含量,分析其残存干物质的分解过程。结果表明,在整个分解过程中,3种植物的C/N为7.43~10.06,低于全球水平22.5,C/P为43.09~91.77,明显高于全球水平23.2,说明同一种植物在相同的同化C能力前提下,对N的利用效率较高,对P的利用率较低;N/P为4.71~9.24,小于14,说明植物主要受N的限制。沉水植物苦草和马来眼子菜的C/N在温室和自然条件下规律一致,而漂浮植物浮萍则变化较大,说明沉水植物分解C和N的速率一致且不受环境影响,而漂浮植物浮萍分解C和N受环境影响较大;苦草和浮萍残存干物质C/N在开始有一个快速增长期,说明这2种植物N的释放速率超过C;3种植物残存干物质的C/P和N/P都在第1周快速增长且各处理变化较大,说明3种植物P分解速率都在1周内超过C和N,且受环境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将对水生态修复过程中是否移除残存水生植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6.
三角帆蚌对蓝藻的滤食作用及其对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壳贝类是淡水生态系统常见的滤食性动物,以浮游植物和有机物悬浮颗粒为食,其作用可能降低蓝藻浓度,从而促进沉水植物生长。通过构建4组(草+蓝藻、草+蓝藻+低生物量蚌、草+蓝藻+高生物量蚌、草)室外微型生态系统,研究了湖泊下风区常见蓝藻堆积浓度下,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的滤食作用对蓝藻水华和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蓝藻对苦草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草藻组和草组的相对生长率分别为-7.65mg/g·d和7.19mg/g·d;(2)三角帆蚌对蓝藻具有明显的下行滤食压力,其大小与蚌生物量有关,蚌生物量高时效果明显;(3)三角帆蚌的滤食可以不同程度上缓解蓝藻对苦草的生长抑制,低蚌组和高蚌组苦草相对生长率分别为-5.31mg/g·d和4.24mg/g·d。蓝藻颗粒被滤食后,水体光照条件的改善可能是有蚌组苦草生物量相对较高的主要原因。说明双壳贝类可以通过滤食浮游植物使水体理化环境向着有利于沉水植物生长的方向发展,但这种作用的大小与贝类生物量的合理配置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7.
徐进  徐力刚  丁克强  龚然 《土壤学报》2015,52(1):138-144
通过采集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土壤和植物来开展磷的静态迁移模拟实验,研究了鄱阳湖洲滩湿地土壤-水-植物系统对磷的吸收、释放及转移规律,并对静态实验前后,不同形态磷素在系统中的迁移量进行了监测。在此基础上,利用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对鄱阳湖洲滩湿地土壤基质对磷的吸附解吸特性进行了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磷素不断从土壤和水体中释放出来,被植物大量的吸收。在培育之前,植物体内磷含量为1.0 mg g-1,水样磷浓度为2.3 mg L-1;而试验后植物体内磷含量为2.1 mg g-1,水样磷浓度为0.062 mg L-1。随着植物根系的生长,对磷素需求不断变大。直至试验进行到28d时,植物体内的磷素含量趋于恒定。同时,由土壤磷分级试验可看出,试验前后Al-P含量变化较小,Ca-P含量略有增加,Fe-P含量增幅较大。相对于Freundlich模型而言,采用Langmuir模型对湿地土壤基质对磷的吸附过程进行模拟相关性更好。该研究成果旨在为防治湖泊水体污染、开展湿地污染物的环境效应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8.
无公害工厂化养殖牙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水产品无公害养殖行业标准,在工厂化条件下进行牙鲆养殖研究,经1年试验,平均规格401g/尾,成活率为51.4%。饵料系数1.93,饵料效率0.52。  相似文献   
109.
山东省禹城市辛店洼是黄淮海平原地区典型的低洼盐碱地,为水产养殖业后发展地区,该地区鱼塘水体为半咸水,矿化度一般为1~5g/L,主要养殖鱼类为鲢、鳙、鲤、鲫、草鱼等.近几年来,常规鱼类市场价格偏低,渔民养殖收入下降,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本文尝试在河蟹养殖塘内混养大口胭脂鱼,提高水产养殖效益. 1 试验塘概况 试验于2000年5~11月在山东省禹城市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辛店试验基地鱼塘进行.试验塘三个(1#、2#、3#),面积均为0.33hm2,水深0.3~1.0m,水源以地下水补给为主,引黄水和降水为辅,池底淤泥厚度0.4~0.5m.塘埂四周以网片(网片上边缘缝厚塑料片)防逃.3月初抽干塘水后每个池塘用市售漂白粉(有效氯≥28%)100kg消毒,清野杀菌.等漂白粉药性消除后,每个塘均匀撒入大茨藻种子(草种从江苏购回)0.75kg,并在塘四周栽种当地产菹草.至5月初池塘的1/3~1/2面积被水草覆盖.  相似文献   
110.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对水体中磷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对水体中的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当初始磷浓度低于200 mg/L时,炉渣对磷的去除率接近100%;当初始磷浓度为800 mg/L时,炉渣对磷的去除率接近60%.炉渣对磷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拟炉渣的吸附磷性能优于Freundlich模型,根据Langmuir方程计算出炉渣对磷的理论饱和吸附量为26 162 mg/kg.炉渣对磷的吸附受pH值的变化影响不大,磷的解析率低,且其重金属浸出浓度低,环境安全性能优良.综上所述,生活垃圾焚烧炉渣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除磷吸附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