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7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279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615篇
  521篇
综合类   149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69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滴灌下覆盖和追肥措施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2 a田间试验,研究了滴灌下秸秆覆盖和追肥措施对华北典型区(北京)夏玉米耗水量、生理指标、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减缓了土壤水分下降速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蓄水能力;秸秆覆盖对叶面积指数的变化存在显著影响,而追肥措施对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变化没有显著影响;充分滴灌下,相比不覆盖处理,秸秆覆盖并没有显著减少夏玉米生育期耗水量,但对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变化存在显著影响,基于100 kg/hm~2追肥量和6 000 kg/hm~2秸秆覆盖措施下,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显著提高了11%和13%(P0.05)。  相似文献   
82.
滴灌水热调控对土壤温度及白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光温室内开展白菜滴灌试验,研究不同土壤温度调节方式和施氮量对土壤温度、白菜生长、氮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土壤温度调节方式设灌溉水加温、覆膜、覆膜后灌溉水加温和无调节4个水平,施氮量设置0、135和270kg/hm2 3个水平。结果表明:灌溉水加温能使灌水过程的土壤温度明显增加,且气温越低,增温效果越明显,在苗期、莲座期和结球期的灌水过程中增温幅度最大分别达到3.9、4.8和7.0℃,但在灌后土壤温度下降较快,对生育期内积温的提高效果有限。覆膜的保温作用在气温较高的生育前期和深层土壤中更为明显。将覆膜与灌溉水加温相结合可以取得很好的增温效果,在10、20和30cm土壤中整个生育期内的积温比无调节措施处理分别增加136、128和120℃。土壤温度调节措施对白菜株高和球形指数均无显著影响。覆膜和覆膜后灌溉水加温都能使生育前期的干物质累积量显著增加,施氮量较高时,土壤温度调节措施的影响也更加明显。不同的土壤温度调节措施都会带来白菜产量的显著增加,灌溉水加温、覆膜以及覆膜条件下灌溉水加温处理的产量分别比无调节处理增产3.9%、10.6%和11.1%。在秋冬白菜生产中,采用覆膜与灌溉水加温处理相结合的土壤温度的调节方式可以起到有效的增温和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83.
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合理分配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及水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目前的热点问题之一。以2010年投入产出表为数据基础,计算黑龙江省的用水、耗水及污染系数、各产业的影响力、感应力系数、生产诱发系数,进行用水、耗水效益和污染程度分析判断,并进行各产业的经济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农业用水成本最大,污染大,最不经济,出口对农业影响最大;(2)高用水行业主要集中在以资源加工为主的工业内部,高耗水行业只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的部分制造业,高污染行业主要集中在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投资对第二产业影响最大;(3)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均属于一般用水行业和一般耗水行业,出除了住宿和餐饮业外其他服务业均属于一般污染行业,第三产业用水最经济,污染少,为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应首先提高对第三产业的消费,其次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和出口。  相似文献   
84.
通过区分明渠非恒定流中对流波与重力波属于不同的物理过程,把渠道非恒定流控制方程进行了变形处理,基于标量有限体积法构建了具备高精度和分辨率的灌溉末级渠系非恒定流数值模型。基于文献数据及野外实测数据,对模型的模拟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模拟的斗渠和农渠水位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8%~4.1%,水量平衡误差不大于0.07%,具备良好的模拟性能,为开展末级渠系布置模式及管理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值工具。  相似文献   
85.
小流域侵蚀产沙分布式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反映因下垫面因子空间分布不均和人类活动对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场次暴雨的小流域侵蚀产沙分布式数学模型。该模型能够模拟出流域在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径流和侵蚀产沙的时空过程,从而加强了在水土保持措施制定中的应用,并能够检测流域管理措施对径流泥沙过程产生的影响,进而为配置流域内水土保持措施和检测流域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经黑草河小流域实测资料率定和验证,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86.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集生态、科研、示范、推广、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为一体,已经成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成果展示和科普教育的窗口,在增强全社会水土流失忧患意识、树立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理念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也存在着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低水平重复、综合性功能不足和夸大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改进的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87.
晋西黄土区土壤水分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山西省吉县蔡家川小流域坡面25个样点土壤水分的测定(烘干法),采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晋西黄土区坡面土壤水分时空变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理论变异函数模型很好地反映了晋西黄土区坡面土壤水分的空间结构特性。不同坡向的土壤水分具有强烈和中等的空间自相关,这意味着土壤水分在坡面尺度上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这一点也可以从分维数的大小得到验证。通过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土壤水分的分布进行分析,为研究晋西黄土区土壤水分时空分布规律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8.
黄土区不同地类土壤水分入渗与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晋西黄土区为研究对象,研究黄土区土壤的水分入渗规律。为了更好地研究不同环境因子(尤其是立地、坡度、植被)对于土壤入渗性能的影响,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条件下,对不同地貌部位进行了野外入渗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渗透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在开始时渗透率最大,继之随时间而降低;林地累计入渗量明显高于其它用地。此外,林地的土壤入渗速率为最优,道路路面为最小。研究表明Philip方程能够很好地对当地土壤入渗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89.
白洋淀湖泊湿地中氮素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湿地中氮素的空间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湿地环境变化的进程。对白洋淀3个典型淀区沉积物、孔隙水和上覆水中有机质和氮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洋淀湖泊湿地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在垂直分布上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均随深度增加而减少;但有机质和全氮分布存在空间差异性,英家淀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高于小杨家淀和小鸭淀;沉积物在6 cm深处,小杨家淀和小鸭淀沉积物中全氮出现一次低值,而所有采样点孔隙水中NH4 -N浓度都在此处出现一个峰值,表明6 cm深度可能是白洋淀湖泊湿地微生物降解有机氮的一个活跃区;芦苇湿地上覆水中NH4 -N和NO3--N含量都高于宽阔湖面水体,说明植被的生长不仅会促进底质有机氮的降解,其自身分泌的代谢产物及残枝败叶的腐烂也会增加水体中各种形态氮的含量,增加对水体中各种氮素的滞留,在芦苇湿地区对水面漂浮物的打捞和对芦苇的及时收割是减少湖泊湿地氮素输入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0.
地下滴灌系统施肥灌溉均匀性的田间试验评估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该文对影响地下滴灌系统性能的两个重要因素施肥装置类型和滴灌带埋深进行了田间评估.施肥装置包括国内外常用的压差式施肥罐、文丘里施肥器和比例施肥泵三种类型,滴灌带埋深包括0、15和30 cm 3个水平.结果表明,滴灌带埋深与施肥装置类型对滴头流量和灌水量均匀性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a=0.05),而施肥装置类型对施肥量均匀性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a=0.01).对给定的毛管埋深而言,压差式施肥罐的施肥量变差系数高于比例施肥泵和文丘里施肥器.对不同施肥装置的施肥量变差系数与灌水量变差系数之间关系的回归分析结果指出,比例施肥泵和文丘里施肥器的施肥量变差系数与灌水量的变差系数相当,但压差式施肥罐的施肥量变差系数比灌水量变差系数大40%左右.因此在进行微灌系统设计时应将施肥装置类型和性能作为一个因素加以考虑,并宜优先选用输出肥液浓度恒定的施肥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