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20篇
  14篇
综合类   103篇
农作物   5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魏林  梁志怀  吕刚  张屹 《长江蔬菜》2015,(17):50-51
近年来,随着湖南省保护地蔬菜种植的快速发展,蔬菜品种日趋多样化,辣椒是目前保护地栽培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在湖南省种植面积呈逐年扩大趋势,但由于常年连作及栽培管理不当等,保护地辣椒病害逐年严重。叶枯病是辣椒保护地栽培中的常发病害之一,常因识别不清、防治不当而错过最佳防治时期,现将辣椒叶枯病在湖南省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52.
对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镰刀菌属的遗传多样性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镰刀菌属遗传多样性方面的应用前景作出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53.
为提高我国大面积应用的两系光温敏不育系培矮64S的稻瘟抗性,本研究通过杂交转育与分子标记选择相结合的途径,利用RM3330与RM262为标记,将Pi25与Pi-d(t)基因成功聚合于培矮64S中,经抗性、不育性、综合农艺性状评价,获得了5个基因型纯合且农艺性状稳定的F8代抗性改良候选不育系。抗性鉴定结果显示,抗性改良候选不育系及其抗性组合的叶瘟病情指数平均降幅为18.78%和23.24%,穗颈瘟病情指数平均降幅为18.58%和58.45%,抗性提高幅度极显著。育性观测结果表明抗性改良候选不育系不育度都在99.5%以上,柱头外露降低5.64%,包颈粒率降低8.55%。经济性状调查结果显示不育系除穗粒数下降、有效穗增加外,其余经济性状变化不明显;试配的杂交组合平均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比对照提高16.22%和6.89%,增产极显著。这些结果表明,通过Pi25与Pi-d(t)基因的导入显著提高了培矮64S稻瘟病抗性,获得了实用的光温敏不育系新材料。  相似文献   
54.
应用抗腈菌唑标记的Trichoderma harzianum TUV-13的分生孢子制剂对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进行种茎浸泡和土壤处理。结果表明,两种处理均可促进鱼腥草种茎提早发芽、发根,并提高植株生物量。种茎浸泡处理对芽根萌发、地上部分生长的促进效果较好,而土壤处理则对提高地下茎产量效果更明显;两种方法当年对由Sclemtium rolfsii引起的白绢病的田间防效均可达70%以上,两年后在田间自然状态下,对该病仍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中土壤处理两年后,对白绢病的防效为68.2%。木霉回收试验结果表明,TUV-13菌株可在土壤中较好地定殖,2年后其种群数量为2.31×105cfu.g-1,是土著木霉菌数量的289倍。  相似文献   
55.
采用浸虫法测定了多杀霉素对甘蓝小菜蛾幼虫的生物活性,并研究了5%多杀霉素SC不同施药量对甘蓝植株的安全性.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5%多杀霉素SC对甘蓝小菜蛾的活性与阿维菌素相当,其LC50、LC90分别为2.87 mg/L、14.41 mg/L,可代替阿维菌素对甘蓝小菜蛾进行毒杀,也可以与阿维菌素交替使用避免抗药性的产生;安全施药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的施药量对甘蓝均无药害症状.  相似文献   
56.
辣椒耐贮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品种、栽培条件和采收时期、温度和相对湿度、不同贮藏保鲜技术对辣椒耐贮性的影响,并从辣椒采后生理生化变化方面,包括果实硬度、呼吸作用、乙烯释放、营养成分、相关酶类等,阐述了国内外辣椒耐贮性的研究进展,进而对未来辣椒耐贮运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7.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有机物料、钝化剂及其配施对南方典型酸性低环境容量土壤黑麦草生长与吸收积累Cd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处理比施化肥处理增产35.76%(p0.05),其他处理间产量无显著差异;增施石灰处理使土壤pH值比单施化肥处理提高0.79,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低19.34%;增施赤泥可提高土壤pH值,改良土壤酸性,施用有机肥则可缓解土壤酸化进程;有机肥和钝化剂都可降低Cd的生物有效性,降低黑麦草植株Cd含量;有机肥处理黑麦草植株Cd含量比化肥处理低42.71%(p0.05)。采用有机-中性化技术可实现饲草安全生产与土壤酸性改良的双重目的,但应控制有机物料的Cd含量(0.2mg/kg)、或者减少有机物料的施用量,以确保饲草质量安全与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8.
水稻稻瘟病菌及其抗性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综述了水稻稻瘟病菌的研究概况、稻瘟病菌病原菌的生理机制、稻瘟病菌侵染水稻的机理、稻瘟病抗性遗传机制.探讨了稻瘟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并对其防治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和全面认识水稻稻瘟病菌,从而选育高抗、多抗、持久抗性的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优质稻高产群体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述了优质稻高产群体的发展概况、群体指标特征、高产优质调控技术,展望了优质稻高产群体调控的发展趋势.重点论述了优质稻高产群体质量优化调控的原理和技术,认为调控中后期群体尤其是群体中后期的叶面积及其形态对于优质稻优质高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0.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辣椒花药培养效率。[方法]采用MS培养基,以博辣娇红为试材,研究碳源种类与浓度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以佳玉为试材,按L16(4^5)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与浓度对辣椒花药培养效率的影响。[结果]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诱导率各浓度处理的均值麦芽糖虽略高于蔗糖,但未达差异显著水平;麦芽糖或蔗糖作碳源,3%~6%的浓度有利于提高愈伤组织与胚状体的诱导频率,超过6%以后,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诱导率随糖浓度的增加而极显著下降。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为2,4-D﹥ZT﹥NAA﹥KT﹥6-BA;对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为2,4-D﹥NAA﹥ZT﹥KT﹥6-BA;2,4-D、ZT、NAA和KT对愈伤组织与胚状体诱导率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浓度,2,4-D和ZT以1.0mg/L、NAA和KT对0.5mg/L的效果最好,ZT对提高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诱导率的效果比KT和6-BA都好;2,4-D1.0mg/L﹢ZT1.0mg/L﹢KT0.5mg/L﹢6-BA0.5mg/L是佳玉花药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诱导培养适宜的生长调节剂组合。[结论]该研究为辣椒花药培养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