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林业   15篇
农学   75篇
基础科学   33篇
  333篇
综合类   726篇
农作物   89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减氮处理对水稻根系氧化力和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肥用量对水稻根系氧化力和产量以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当地常规施氮量减少42.8%和37.4%的条件下,水稻根系氧化力提高了4.4%或变化不明显;千粒重分别增加了0.59g和1.21g;空秕率分别降低了9.53%和7.43%;产量分别提高了4.2%和4.7%。稻米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92.
为降低化肥污染和改善稻田土壤肥力,试验施用不同剂量蚯蚓粪有机肥配施化肥,探究对种植水稻东北黑土土壤性状(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和5种酶活(脱氢酶、磷酸酶、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影响,筛选适合水稻生长有机肥用量.结果 表明,8种施肥模式中,蚯蚓粪配施化肥处理土壤性状和酶活高于常规施肥对照组.经主成分分析,碱...  相似文献   
993.
海泡石对镉污染稻田钝化修复效果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究海泡石对镉污染稻田土壤的钝化修复效果及其稳定性影响,通过开展连续两年4季的大田试验,分析成熟期稻米镉含量和土壤有效态镉含量,研究海泡石在异地对镉污染水稻土壤修复的适应性以及其修复效果的持久性效应,并通过分析稻米品质以及土壤酶活性,考察海泡石钝化修复对稻米品质和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施用不同剂量海泡石后,海泡石对镉污染稻田具有持续的钝化效果,能够显著降低糙米镉含量,但是其钝化作用随着时间延长有减弱趋势。海泡石钝化处理使第一年早稻和晚稻糙米镉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1.0%~79.0%和63.8%~88.0%,其中当海泡石的添加量达到1.00 kg·m-2时,可以使第一年早稻糙米镉含量降到我国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GB 2762—2017)中规定的限值(0.20 mg·kg-1)以下,但只有海泡石的添加量达到最大2.00 kg·m-2时,才能使第一年晚稻糙米镉含量降到该标准限值以下;第二年,海泡石钝化处理使早稻和晚稻糙米镉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4.0%~73.5%和21.4%~81.0%,但是只有海泡石施用剂量达到最大2.00 kg·m-2时,才能使第二年早稻糙米镉含量降到标准限值0.20 mg·kg-1以下,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而其余处理的早稻和晚稻糙米镉含量均高于限量标准。研究表明,海泡石对镉污染稻田土壤镉具有较好的钝化修复效果,可以保障水稻的安全生产,但是在田间修复过程中,需要跟踪监测海泡石的钝化效果,必要情况下需要复施以确保其修复效果的持久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4.
近年来,随着磷肥的大量投入,我国农田土壤中的磷大量累积且呈增长趋势,进而加剧了水体污染和磷矿耗竭的风险,因此,合理利用土壤中的累积磷对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本文运用VOSviewer关键词共现分析、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土壤磷活化文献进行了分析,包括有机酸的种类、有机酸活化磷素的研究概况、有机酸活化...  相似文献   
995.
为探究稀土对UV-B辐射增强条件下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大豆东农42为材料,盆栽条件下紫外灯照射处理,自然光照不喷稀土对照组为CK1,紫外光照不喷稀土对照组为CK2。大豆初花期喷施30、60和90 mg·L~(-1)LaCl_3和90、120、150 mg·L~(-1)CeCl_3溶液,研究UV-B辐射增强条件下稀土镧和铈对大豆籽粒氨基酸组分、蛋白质含量、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规律。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凯氏定氮法分别测定大豆籽粒氨基酸组成及蛋白质含量,采用FAO/WHO氨基酸评分模式计算大豆籽粒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评价稀土镧、铈对大豆籽粒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稀土对大豆籽粒必需氨基酸、蛋白质和产量均有一定促进作用,缓解UV-B辐射胁迫。在UV-B辐射条件下,60 mg·L~(-1)LaCl_3处理大豆产量最高,较CK2显著增加69.03%;30 mg·L~(-1)LaCl_3处理的大豆蛋白质含量、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最高,较CK2分别增加14.25%(P0.05)、20.62%和25.96%。蛋氨酸和胱氨酸是高蛋白型大豆东农42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120 mg·L~(-1)CeCl_3的AAS、CS、SRC最高值分别为60.44,46.72和68.93;150 mg·L~(-1)CeCl_3的EAAI最高且比CK1高1.90,说明稀土铈可提高大豆籽粒蛋白质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996.
以黑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三氯乙烯(TCE)对黑土酸性磷酸酶、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分析其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较低浓度(0.5,1,5 mg·kg~(-1))TCE对酸性磷酸酶表现显著促进作用,而较高浓度(10,20 mg·kg~(-1))TCE对酸性磷酸酶表现抑制作用。培养初期除10 mg·kg~(-1)TCE外,其余浓度处理组均对纤维素酶产生不同程度抑制作用。14 d后除0.5 mg·kg~(-1)处理组外,其余浓度处理组对多酚氧化酶均表现抑制作用。较高浓度TCE对有机质以及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7.
东北典型黑土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东北典型黑土区域,以黑龙江省黑土重金属为研究对象,通过布点采样、检测分析,研究其污染现状,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黑土土壤中砷(As)、镉(Cd)、钴(Co)、铬(Cr)、汞(Hg)、镍(Ni)、铅(Pb)7项土壤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均低于全国背景值。其相对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双鸭山、鸡西、佳木斯所属的三江平原地区,其他地区仅有个别元素重金属含量相对稍高。各元素平均单因子污染指数均<1,属于未污染。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评价方法对个样点污染情况进行评价,发现超标样点为6个,超标率为0.9%。超标样点主要受Ni、Hg、Cd 3种元素污染的影响。对典型黑土区矿产资源的开采可能是影响黑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另外,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工业生产产生的污水等,也是影响黑土土壤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8.
通过盆栽试验比较分析黄瓜发育早期叶片亚显微结构对不同浓度(0、6、10、20、40mg·kg-1)DEHP胁迫的响应。透射电镜观察发现,DEHP胁迫对黄瓜叶肉细胞亚显微结构造成了不同程度损伤,随着DEHP处理浓度的增大,液泡逐渐膨大,细胞的膜结构消失。当DEHP达到10mg·kg-1时,线粒体嵴数目减少,线粒体呈空泡状;同时叶绿体类囊体膨胀,直至破裂,叶绿体被膜受到破坏,叶绿体中淀粉粒明显膨大、增多;当DEHP达到20mg·kg-1时,细胞核核仁解体,染色质凝聚,核膜断裂。与亚显微观察结果相一致,随着DEHP浓度的增加,黄瓜叶片中的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而过氧化氢(H2O2)含量则呈上升趋势,表明DEHP胁迫通过产生过量的活性氧破坏黄瓜叶片正常的亚显微结构。  相似文献   
999.
利用ISSR和ITS标记对黑龙江省采集的33株野生黑木耳菌株和8个黑龙江省常见栽培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PCR-ISSR体系,选出9个ISSR引物对菌株DNA进行扩增,通过聚类分析对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个ISSR引物扩增条带103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5条,多态性比率为92.2%,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条带11.4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10.6条,平均多态性比例为91.7%。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化在0.063~0.924之间。通过ITS序列对黑木耳菌株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利用软件ClustalX 1.83和MAGA 4.1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黑木耳ITS1、5.8S、ITS2三个区信息为点比例达到52.1%,遗传位点丰富。两种标记方法均显示黑木耳野生菌株间遗传多样性优于栽培菌株。ISSR和ITS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得到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1000.
坡耕地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海伦市坡耕地长期保护性耕作为研究对象,探讨5种耕作方式:免耕、少耕、横坡垄、垄向区田(前4种视为保护性耕作)及常规翻耕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脲酶活性及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少耕、横坡垄及垄向区田的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常规翻耕1.70%~34.21%;免耕和少耕处理的脲酶活性及蔗糖酶活性高于其他耕作处理4.81%~67.94%;横坡垄和垄向区田处理的脲酶活性及蔗糖酶活性高于常规翻耕8.97%~36.00%;过氧化氢酶、脲酶及蔗糖酶活性均于大豆鼓粒期显示活性最高值.免耕和少耕相对于防治水土流失的横坡垄和垄向区田更能有效地培育黑土,是适于坡耕地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