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林业   15篇
农学   75篇
基础科学   33篇
  332篇
综合类   722篇
农作物   89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国农业土地资源安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资源。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农业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如何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地保障农业土地资源的供给,已经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为此,从我国农业土地资源安全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农业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安全,提出了确保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农业大国,一直以来都面临着人多地少的危机和挑战,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也强化了人地之间的矛盾冲突,在这样的背景和紧迫压力下,对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阐释了研究的背景,第二部分对哈尔滨的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农村居民点土地实现集约化利用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文章最后分析了哈尔滨市农村居民点土地实现集约化利用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优化施肥对大豆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两种密度(28、33万株.hm-2)条件下,研究了优化施肥对大豆不同器官的含氮量、氮积累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肥显著提高了大豆植株R6期的含氮量,在高密度条件下,叶片含氮量提高了10.6%,茎秆含氮量提高了11.3%(P<0.05)。优化施肥显著增加了R2~R6阶段的氮素积累,其中R4~R6阶段高密度条件下氮积累量提高了41.4%(P<0.01)。R2~R6阶段的氮素积累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高密度条件下,优化施肥的产量比常规施肥提高了10.5%(P<0.05)。  相似文献   
14.
参蜂聚胶囊是以人参为主要成分的,具有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功效,本实验通过对参蜂聚胶囊成人推荐口服量,按成人3倍、10倍、30倍三个剂量组.给昆明种小鼠经口灌胃后,进行小鼠常压耐缺氧实验和亚硝酸钠中毒存活实验.结果表明参蜂聚胶囊具有耐缺氧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要分析1949-2010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变化的基础上,从生产条件、农业投入、政策保障、产出效益4个方面选取29个指标,采用通径分析法分析影响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变化的驱动因素及变化机理。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粮食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60年间主要经历五个增长期和三个下降期;2)农业投入和产出效益是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而生产条件和政策保障是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变化的次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及农业生产环境,为切实执行我国农业部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工作办法》,2004年1月份在全国首届生态省建设论坛上,黑龙江省提出“重点实施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建设工程,以建设全国最大和最强的有机、绿色、无公  相似文献   
17.
土壤环境中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及联合生物修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邹德勋  骆永明  徐凤花  滕应  李振高 《土壤》2007,39(3):334-340
研究土壤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及其生物修复技术是当今国际环境修复科学技术前沿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重点论述了土壤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机理及其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等,并结合当前研究进展,展望了基于多种修复措施相结合的多环芳烃污染土壤联合生物修复工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玉米农田土壤为筛选样本,以玉米秸秆为筛选碳源,通过多重筛选试验组合,成功构建一组高效降解纤维素的复合型菌剂Y8,并进行室内摇瓶试验、室外对比性坑试,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探讨菌剂Y8的降解能力.经菌落和菌体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初步鉴定,这8株纤维素降解菌株均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在摇瓶试验中,该菌剂对玉米秸秆的降解率达44.70%;田间试验中菌剂对秸秆的降解率可达6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菌剂Y8可明显提高玉米秸秆田间原位腐解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土壤是影响作物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因素之一,深入研究南北方稻田土壤对水稻生长及氮效率的影响,以期为调控区域水稻高产优质提供参考。【方法】2018—2019年,以黑龙江省黑土型水稻土,江苏省乌栅土型水稻土为试验材料,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进行水稻盆栽试验。每种土壤设置3个施氮水平,即N0:不施氮肥;N1:0.87 g N/pot(相当于150 kg N·hm-2);N2:1.74 g N/pot(相当于300 kg N·hm-2)。测定水稻分蘖、SPAD值、分蘖成穗率、土壤矿化氮量、水稻产量和氮效率。【结果】黑土型水稻土的早期分蘖对施氮有响应,分蘖数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而乌栅土型水稻土的分蘖在拔节期后才对施氮有响应。土壤对水稻分蘖的影响存在年际间差异,2018年土壤类型对分蘖数有显著影响,不施氮时乌栅土型水稻土的分蘖数比黑土型水稻土高4.41%—43.04%,而施氮后乌栅土型水稻土比黑土型水稻土的分蘖数低8.25%—12.98%;2019年黑土型水稻土的分蘖数多数高于乌栅土型水稻土4.41%—46.53%。两种水稻土的分蘖成穗率与叶片SPAD值在2018年有显著差异,乌栅土型水稻土的叶片SPAD值比黑土型水稻土高19.28%—21.19%,乌栅土型水稻土的分蘖成穗率比黑土型水稻土高23.89%—40.53%,2019年土壤类型对水稻分蘖成穗率与叶片SPAD值均无显著影响。28 d淹水培养试验表明,两种土壤的无机氮总量基本相同,乌栅土型水稻土的初始矿化速率比黑土型水稻土高,但后期矿化速率比黑土型水稻土低,黑土型水稻土的矿化势更高,有更大的矿化潜力。黑土型水稻土的AEN(氮肥农学效率)比乌栅土型水稻土高,而乌栅土型水稻土的PFPN(氮肥偏生产力)比黑土型水稻土高,乌栅土型水稻土的Y0/Nr(Y0为无肥区产量,Nr为施氮量)更高,供氮与施氮更加协调。2018年黑土型水稻土的REN(氮肥吸收利用率)和PEN(氮肥生理利用率)均显著高于乌栅土型水稻土,2019年土壤类型对REN和PEN无显著影响。【结论】土壤差异不是南北方稻田氮效率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氮效率差异是土壤、气候和品种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相对于黑土型水稻土而言,前期养分供应能力强的乌栅土型水稻土应减施基、蘖肥,适当增施穗肥,以保证后期供氮促进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田块尺度上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空间分布,以河南省新乡县翟坡镇某冬小麦种植农田为研究对象,采集了202个农田表层0~20 cm土壤和40个0~100 cm剖面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样品中Cd、Pb、Cu、Zn、Cr、Ni和Mn的含量特征,运用地统计分析中的普通克里格插值法研究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规律,并结合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Cd、Pb、Cu、Zn、Cr、Ni和Mn均值为0.95、24.35、6.40、35.52、319.60、21.76mg·kg-1和157.32 mg·kg-1。Cr、Cd、Pb含量均超过河南省土壤重金属含量背景值,其中Cr、Cd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筛选值,点位超标率分别为98%和100%。总体来看,土壤重金属含量随着剖面深度增加而降低,调查区南部的部分区域重金属含量偏高。从地质累积指数法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两种方法来看,Cd污染最为严重,生态风险较高,应当对该区域土壤Cd污染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