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43篇
综合类   94篇
水产渔业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霉菌侵蚀法、田间考察法和受控掩埋试验法,对Mater-Bi可生物降解地膜在上海郊区的适用性及其生物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ater-Bi可生物降解地膜由于其高达90%的淀粉含量,能够被霉菌等微生物作为碳源所利用,仅需数天,霉菌菌落即可在该膜表面旺盛生长。在上海崇明岛的气候条件下,Mater-Bi可生物降解地膜的诱导期为60~120d,在田间生产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能够满足上海郊区作物生产的需要。Mater-Bi可生物降解地膜能够被崇明岛当地农田土壤中的微生物迅速降解,在土壤中埋藏90d后,失重率为58.6%。其降解速度在10~20cm耕作层土壤中的最快,90d后失重率即高达84.2%。因此种植季结束后,可生物降解地膜不需要人工或机械捡拾残膜,只需翻耕入土壤即可,最佳翻耕深度为10~20cm。  相似文献   
102.
种植不同植物的人工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人工湿地中植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对种植美人蕉、香蒲、芦苇和旱伞草4种植物的人工湿地中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正在运行的人工湿地系统中,在15~25 cm深度,人工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16SrDNA的PCR-DGGE图谱显示微生物群落相似性高于70%;在...  相似文献   
103.
稻作期氮素渗漏流失特性及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坑定位试验,对上海市黄浦江上游水稻田氮素渗漏流失规律及其控制对策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稻田氮素渗漏流失以NO3--N为主,施肥后1~2 d渗漏水中NH4 -N浓度较高,之后一般为0.19~2.83 mg.L-1;(2)受稻前旱作(草莓)的影响,水稻生长前期渗漏水中NO3--N的含量高达30~50 mg.L-1,随着田面水的不断下渗淋洗作用,到了稻作后半期,NO3--N的含量下降到较低水平,约为2~3 mg.L-1;(3)在整个稻作期(截止到9月20日)TN的渗漏流失量为22.65~30.57 kg.hm-2,其中NO3--N为18.59~24.90 kg.hm-2,平均为总流失量的82.64%;(4)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稻田氮素渗漏流失,在化肥用量减少20%~30%的情况下,氮素渗漏流失量可以减少19.43%~25.91%;(5)经测产,增施有机肥而减少化肥用量对水稻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稻田氮素的渗漏流失,对减少农业氮素面源污染、保护地下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几种常用绿地改良材料对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伍海兵  方海兰  李爱平 《土壤》2016,48(6):1230-1236
分析了几种常用绿地土壤改良材料及其不同配比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水分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RETC软件对各配比土壤水分特征曲线van Genuchten方程的参数拟合效果较好,R2均大于0.99;随着砂粒含量的增加,土壤田间持水量降低,土壤中水分有效性比例增加,但砂粒粒径对土壤水分常数影响不显著;绿化植物废弃物能提高土壤田间持水量和有效水含量,降低土壤凋萎含水量;绿化植物废弃物还能提高有效水占田间持水量的比例,以20%绿化植物废弃物的用量为最大,为49.59%;聚丙烯酰胺(PAM)虽然能提高土壤田间持水量,但阻碍土壤水分的释放,降低土壤水分的有效性;脱硫石膏可以增加土壤田间持水量和水分的有效性。综合而言,以70%土、10%砂、20%绿化植物废弃物和0.5 kg/m~3脱硫石膏的配比相对最佳。  相似文献   
105.
以地处平原河网地区的上海市青浦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清单分析方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法,以乡镇为单元研究了种植业、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农村生活污水等农村面源污染来源,以及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及其贡献率,并以青浦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为基准,评价及识别筛选了该区域农村面源污染主要来源及其重点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青浦区农业面源污染COD、TN、TP实物排放量分别为2.68×103、0.85×103、0.11×103t·a-1,主要污染源为种植业,其等标污染负荷比达到53.07%,主要污染物为TN,其等标污染负荷比达到59.92%。通过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分析,确定青浦区农业面源污染程度较重的乡镇主要为练塘镇、白鹤镇和金泽镇,建议在青东地区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为重点、在青西地区以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为重点,针对性地开展农村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6.
水稻田面水氮素动态径流流失特性及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通过测坑和大田试验,对上海市黄浦江上游水稻田面水氮素动态、径流(排水)流失规律和控制对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基肥期和第1次追肥(碳铵)后,稻田水中氮素浓度下降均较快,施肥后1~2d,TN含量即可下降为施肥当天浓度的25.13%~50.25%,平均为30.17%,到第4d则下降到10%以下;(2)在第2、3次追肥(尿素)后,坑面水氮素浓度减少趋势不同于基肥期和第1次追肥,施肥后开始1~3d浓度先稍有升高,此后下降趋势同前2次施肥;(3)人工降雨试验表明,如施肥后遇暴雨,则可能导致氮素的大量流失。以基肥期为例,施肥后第2d,40mm雨量引起的TN流失量为5.54~7.95kg·hm-2,80mm雨量引起的TN流失量可达16.74~24.02kg·hm-2,氮素的径流流失以NH4+-N为主;(4)应严格控制播期排水和烤田排水,否则会引起氮素的大量流失;(5)经测产,增施有机肥而减少化肥用量对水稻产量没有影响,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水稻田面水氮素的径流(排水)流失。  相似文献   
107.
上海市蔬菜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累积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以20世纪80年代初普查的上海市农田土壤重金属背景值为依据,通过对占上海郊区蔬菜种植面积达50.5%的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物调查,分析了近20年来上海蔬菜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累积状况及其累积原因。结果表明,Cd、Hg和Zn是上海蔬菜农田土壤中主要的重金属累积污染物,其累积原因除了长期以来郊区工业“三废”排放和过去污水农田灌溉、污泥农用区的受污染土壤因城市开发建设发生迁移外,还与过去大量施用含Cd杂质的过磷酸钙化肥和含Zn较高的鸡粪和猪粪有机肥有关。  相似文献   
108.
109.
对3株非致病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菌株IF 23、251/2和MSA35对于番茄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温室盆栽试验表明:3株菌株对番茄枯萎病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105CFU/g浓度的IF 23菌株的防治效果最好;基质灭菌对于番茄枯萎病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0.
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域环境中非点源污染日益严重,其管理和控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非点源污染模型作为描述和评价非点源污染的有效工具,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概述了非点源污染模型的发展过程,介绍了EPIC、SWAT、HSPF、AGNPS、DWSM等常见模型及其应用,并探讨了目前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