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科学   1篇
  11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光照是引起鱼类视觉系统反应的环境因子,不同生态类型的鱼类对光照表现出不同的反应类型。本文阐述了光诱驱鱼的基本原理,从光照强度、光照颜色以及闪光3个因素探讨了光照对鱼类趋避行为的影响,分析了影响鱼类对光照产生趋避行为的原因,提出了光在鱼类行为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
基于REOF的淮河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淮河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研究其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对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土壤资源保护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淮河流域内的40个气象站点1960-2018年的日降雨数据,采用Xie方法计算各站点降雨侵蚀力及降雨侵蚀力密度;使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otating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REOF)对淮河流域依据降雨侵蚀力的分布特性进行分区,采用线性倾向率、改进的Mann-Kendall检验和R/S分析法来分析流域内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为不同分区提供合理的农业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结果表明:1)淮河流域多年年均降雨侵蚀力及降雨侵蚀力密度分别为4 264 MJ·mm/(hm2·h)和4.21 MJ/(hm2·h),且降雨侵蚀力未来将呈增长趋势;整体上,流域内年降雨侵蚀力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年降雨侵蚀力密度从北部向南部递减。2)基于淮河流域40个站点的年降雨侵蚀力序列,使用REOF展开的10个空间特征向量的累计贡献率达74.34%,可着重突出空间分布特征。并依据这10个模态分布将淮河流域的降雨侵蚀力场划分为降雨特征不同的10个地理区。3)降雨侵蚀力较高的分区为第2、3、4、5和6区,主要集中于流域南部和东部;5-9月的降雨侵蚀力约占全年总和的80%~91%,降雨侵蚀力密度较高。3)在降雨侵蚀力较高的5-9月期间,流域内各区域的农业活动过程中需加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尤其是第6区所在的区域。研究结果可为淮河流域内不同区域的耕地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并进一步保障流域内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3.
为探明以复合型人造土壤为边坡种植土的植物蒸散对于高陡边坡生态恢复评价体系制定及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意义,以黑麦草、高羊茅、早熟禾和"黑麦草+高羊茅+早熟禾"混合草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壤中滴灌技术,通过改进后的Penman-Monteith公式研究草本植物实际蒸散量与作物系数,以此评价壤中滴灌技术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高羊茅的作物实际蒸散量和作物系数最大,黑麦草其次,早熟禾最小,拟合的决定系数不小于0.847;养护初期各植物蒸散量相差较小,均保持在4.2 mm/d左右;养护结束后混合草种的蒸散量最大,早熟禾最小,分别约6.2、5.7 mm/d;养护前20 d,除早熟禾外,黑麦草、高羊茅、混合草种实际蒸散量均差异不显著,养护20 d后黑麦草、早熟禾、混合草种开始发生显著变化;30 d后各草种蒸散量均差异不显著;4类草本植物蒸散量差值随时间递增,前期混合草种蒸散量低于黑麦草、高羊茅,后期有明显的提升,50 d起混合草种作物系数大于单草种作物系数。以30 d为界,30 d作物系数相近;生长初期的作物系数变幅最明显,且月增幅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但黑麦草和高羊茅的作物系数在任意时段均相近。边坡模型试验前期,以坡面喷灌方式灌溉的植物生态值较高,植物生长情况优于壤中滴灌方式,但自养护中期开始,壤中滴灌技术在生态效益上凸显优势,比坡面喷灌技术高出40.7%~1 444.0%的生态值。  相似文献   
24.
近年来我国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研究极端气候的变化规律,能够预防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造成的伤害以及水资源分布的失衡。雅砻江拥有我国重要的水电能源,基于雅砻江流域1961-2018年日降雨、日气温数据计算得到26个极端气候指数,利用线性拟合、Sen’s斜率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以及Pettitt检验法分析极端气候指数的趋势和突变;使用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法(IDW)进行空间插值,分析极端气候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雅砻江流域极端高温、低温以及平均温差指数在空间上都是南高北低;流域北部气温偏寒,结冰和霜冻日数偏长,而南部气温偏暖,夏天日数和生长期长度偏长。极端降水指数除持续干期,其他指数在空间上也是南高北低,且在东南部达到最大值。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最高和最低气温极值温度上升,高温增长速率小于低温增长速率,从而温差逐渐缩小;结冰和霜冻日数减少,夏天日数、生长期长度和暖日持续日数增加,使得流域冬季变短夏季变长,适合动植物生长的温度持续时间增长。极端降水指数除了持续干期,其余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增加幅度最大,强降水量增加幅度次之。说明1961-2018年雅砻江流域极端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