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3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6篇
  37篇
综合类   10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秸秆是重要的非粮饲料资源,因粗纤维含量较高不宜直接饲喂动物。生物发酵技术可以降低玉米秸秆抗营养因子含量,提高其营养价值及饲用价值,因操作简便、绿色环保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玉米秸秆饲料化生产中。生物发酵玉米秸秆对调节动物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作用,在动物养殖中应用前景广阔。文章综述了玉米秸秆生物发酵前后的营养特性、生物发酵玉米秸秆的方法及其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玉米秸秆在动物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环境中生物炭和微塑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有机污染物吸附产生的影响,选取两种粒径范围[0.85~2.00 mm(L)和0.11~0.18 mm(S)]的小麦秸秆生物炭(BC)和聚乙烯微塑料(PE),对其性质进行表征,并测定了吸附平衡溶液中溶解性有机碳的浓度和组成,研究了其单独和共存时吸附菲的行为。结果表明:同种颗粒物不同粒径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总比表面积、孔结构和表面官能团数量;SBC的总比表面积(216.32 m2·g-1)约是LBC(2.31 m2·g-1)的100倍,而LBC的平均孔径(8.92 nm)约是SBC(2.28 nm)的4倍;SPE的总比表面积(0.17 m2·g-1)是LPE(0.07 m2·g-1)的2倍多。SBC羟基振动峰(3 400 cm-1)的强度显著高于LBC;SPE亚甲基振动峰的强度高于LPE。吸附等温线结果显示,颗粒物对菲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模型(R2>0.94);单一颗粒物吸附菲能力(lg Kf)的顺序为SBC>SPE>LPE>LBC;当生物炭与聚乙烯微塑料共存时吸附能力强于单一颗粒物,并且高于两相Freundlich模型预测值,说明菲在生物炭与聚乙烯微塑料混合颗粒物上的吸附不是独立的;同时,混合颗粒物吸附平衡溶液中溶解性有机碳的浓度和芳香度明显下降,并且溶解性有机碳浓度与颗粒物的lg Kf显著负相关,说明不同颗粒物对菲的吸附不仅受颗粒物表面性质的影响,还受溶解性有机碳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电化学方法处理含硫废水的过程和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管式电气浮装置处理人工模拟含硫废水并研究其过程和特性,探讨在两相厌氧处理富邻居唷酸盐高浓度有机废水工艺中采用电化学方法处理含硫废水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绿色壁垒的主要内容和形式,阐述了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提出了我国跨越绿色壁垒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铜绿微囊藻·螺旋鱼腥藻和水华束丝藻竞争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启华  赵林  谭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1990-1991,2031
用铜绿微囊藻、螺旋鱼腥藻和水华束丝藻进行单独培养和共培养,研究其生长特性和培养液N、P含量变化,探讨其竞争优势.结果表明:单独培养时,水华束丝藻生长优势最显著,其次是螺旋鱼腥藻;共培养时,水华束丝藻完全被抑制,P含量较高时,螺旋鱼腥藻生长占优,P含量较低时,铜绿微囊藻占优.铜绿微囊藻和螺旋鱼腥藻均向水体中分泌或释放较多的含N化学物质,而水华束丝藻几乎不分泌或释放含N物质.铜绿微囊藻、螺旋鱼腥藻、水华束丝藻和混合藻吸收的N、P比值分别为12.1、14.8、12.5和15.2,推测此比值是它们生长最适N、P比.该研究为解释自然水体中蓝藻水华优势种演替的原因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6.
循环率r的大小直接影响间歇入渗土壤致密层的发育程度,进而影响其减小土壤入渗率和田面糙率的作用。该文在室内模拟了地下水位为70.00 cm的非饱和土壤、灌施条件下的垂直一维间歇入渗过程,重点研究了循环率对肥液(KNO3溶液)间歇入渗的减渗性和土壤中入渗水、硝态氮的运移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减小循环率可使肥液间歇入渗表土致密层发育更加成熟,减渗作用明显增强,同时入渗水分、硝态氮分布于更浅层土壤中,减弱土壤硝态氮的淋失趋势。  相似文献   
7.
人工模拟降雨装置的设计及其参数率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针对水环境领域中地表径流的水质研究所需的降雨特点,设计了一种人工模拟降雨装置。[方法]该模拟降雨装置采用3个规格不同的喷嘴式喷头,利用不同喷头的启闭与组合实现不同雨强的模拟。[结果]经率定,此装置降雨强度可达0.3~2.0mm/min,在此范围内降雨均匀系数均在85%以上,雨滴中数直径的范围为1.09~2.25mm,最大雨滴直径不超过6mm,雨滴终点速度可达到2~2.9mm/s。[结论]该装置模拟降雨与天然降雨的相似程度较高,可用于模拟真实的降雨情况。  相似文献   
8.
从信息角度出发将环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象,建立了定量模拟的新评价模型,揭示了其复杂性本质及演化规律,并以山东省济南等5市环境发展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9.
郜志云  刘波  刘洪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984-2987,2990
为实现城市供水系统的优化调度,提高城市管网工况各个时刻主要参数的精确度,基于模糊理论对城市管网配水系统进行了Simulink仿真的研究和应用。该仿真技术以Sugeno模糊模型为理论基础,利用Simulink仿真方法分别建立水量及管网工况的输入隶属度函数、模糊规则和输出隶属度函数的子模块,然后对各子模块进行连接和计算,最后通过示波器输出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糊理论城市管网配水系统的Simulink仿真模型具有仿真精度高、参数易调、可持续开发、结果可视化等优点,为城市供水调度工况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普布次仁  赵林  除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385-387,432
[目的]分析珠峰自然保护区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方法]利用定日站和聂拉木站地面观测资料,对珠峰自然保护区内的气温、地温、蒸发量、降水量和积雪深度进行分析。[结果]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定日和聂拉木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定日尤为明显。1986~2010年平均地温也呈上升趋势,聂拉木更为突出,近25年以0.9℃/10 a的速率上升。冷暖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但冷季平均温度上升的速率高于暖季。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呈现地域差异性,定日站降水量和蒸发量从80年代初开始均呈增加趋势,而聂拉木站从80年代末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均略有减少。两站的年积雪总量均呈减少趋势,而聂拉木积雪总量变化幅度较大,60~80年代末积雪总量增大,但90年代开始减少。[结论]该研究为珠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