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5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91篇
林业   10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77篇
  572篇
综合类   458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55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41.
辽西丘陵偏旱区土壤侵蚀与生态建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辽西四市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 ,究其根源 ,主要是土地利用不合理 ;林草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不符合自然规律 ;人们的商品经济意识淡薄 ,集约农业和精品农业发展缓慢 ;水土保持的管理机制落后。辽西丘陵偏旱区生态建设首先要科学利用土地资源 ,大力开发建设集约农业和精品农业。其次要加强植被建设 ,扩大林草面积 ,实施靠改善环境致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三要建立水土保持农牧、农林复合系统。第四要改革现行管理体制 ,加大“四荒”拍卖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142.
为了在不同土壤环境下选育出低镉(Cd)积累型花生品种以提高花生品质,以‘白沙1016号’品种花生(Arachis hypogaea L.)为供试作物,棕壤和潮土为供试土壤,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2种类型土壤对花生籽实Cd积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类型土壤条件下的花生籽实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在供试土壤Cd处理范围内(≤10.0 mg/kg),籽实生物量均随2种土壤Cd处理浓度增加呈“低促高抑”现象。花生籽实对土壤Cd的生物富集系数均随2种土壤Cd处理增加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且土壤类型间差异不显著。花生籽实Cd含量和Cd生物富集量均随2种土壤Cd处理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但两者在棕壤介质中均显著大于潮土(P<0.05)。土壤类型对花生籽实Cd积累差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籽实Cd含量和生物富集量方面。而土壤pH、氧化还原电位(Eh)等均是影响籽实对Cd积累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3.
煤矸石中几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形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抚顺西露天矿煤矸石山表层煤矸石进行多点取样,分析测定了矸石山表层煤矸石重金属Cd,Pb,Ni,Zn,Cr,Cu的含量及其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煤矸石中Cd,Ni,Cu元素高出抚顺地区土壤环境背景值,其中Cd,Ni超出土壤环境质量2级标准。煤矸石重金属元素存在形态的分布规律总体与元素含量具有一致的变化规律,元素Cd,Pb,Ni,Zn,Cr,Cu的赋存形态普遍以残渣态、可还原态为主,可氧化态次之,弱酸可提取态比例最低。  相似文献   
144.
为强化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盐渍化土壤并提供高效产表面活性剂菌种,研究了耐盐菌Serratia BF40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条件、动力学特征以及对石油污染盐渍化土壤的修复能力.结果表明:BF40产表面活性剂最适碳源为牛肉膏,最适氮源为氯化铵.在30~37℃,pH 7.0~9.0范围内产表面活性剂的能力较强.BF40在对数生长期产生表面活性剂,产生方式与细胞生长相关联.在含2.0%NaC1的培养基中,BF40可将发酵液表面张力降低到32.0 mN·m-1,EI24达到66.9%.在含盐量为0.22%和0.61%土壤中添加BF40,降解40 d后,土壤总石油烃降解率达到50%以上,表明BF40在强化修复石油污染盐渍化土壤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5.
以土壤中常见的锰氧化物(水钠锰矿,δ-MnO2)为材料,通过批试验研究了其对溶液中As(Ⅲ)的吸附和氧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加入的As(Ⅲ)(1.0mg/L)在反应的数分钟内就可被锰氧化物氧化,氧化产物As(Ⅴ)的释放速度相当快,但还原产物Mn(Ⅱ)的释放速度则相对较慢;在反应的90min内,当初始质量浓度为0.5、1.0、5.0、10.0和15.0mg/L时,As(Ⅲ)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3.59%、92.56%、92.31%、89.15%和87.17%。pH对锰氧化物氧化As(Ⅲ)的影响较为显著,升高pH有利于锰氧化物对还原产物Mn(Ⅱ)的吸附,但不利于As(Ⅲ)的氧化和对氧化产物As(Ⅴ)的吸附。  相似文献   
146.
根据主要农作物产量、耕地面积及农业投入等数据对辽宁省2003—2010年耕地的碳源和碳汇进行了核算,运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辽宁省统计年鉴中的行业能源消费量等数据,建立了行业能源消费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对应关系,进而核算了2003—2010年辽宁省商服用地、住宅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源量,同时根据辽宁省2003—2010年土地利用面积核算了林地和草地的碳汇量。通过核算得出的数据分析发现:辽宁省碳源总量从2003年的9 276.91万t增长到2010年的11 471.15万t,增长幅度达23.75%,呈大幅增长的趋势,其中工矿仓储用地的碳源量占总碳源量的比重最高,2010年比重达77.59%,其次分别是耕地、住宅用地、商服用地、交通运输用地。辽宁省地均碳排放量由2003年的6.25 t/hm2增长到2010年的7.73 t/hm2。辽宁省2003—2010年碳吸收量呈小幅变化,从2003年的3 294.38万t减少到2010年的3 288.69万t。  相似文献   
147.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耕地占补平衡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占补平衡是保障耕地数量和质量稳定的重要手段。以辽宁省为例,针对耕地占补平衡中"占优补劣,占多补少"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开展耕地占补平衡等级折算研究,以等级折算成果为基础,借鉴美国LESA(land evaluation and site assessment)体系,建立耕地占补平衡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实施效果提供科学的检验标准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8.
通过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辽宁省14个城市2009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鞍山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得分最高,为80.46;葫芦岛得分最低,为40.46;辽宁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明显,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凸"形分布,中部高,东西两翼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自相关水平显著,空间集聚明显,在鞍山、营口城市周围呈现一个高度集约的热点区,集约利用水平低洼聚集区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9.
不同利用方式及不同开垦年限白浆土的肥力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白浆土为研究对象,以邻近的荒草地为对照,研究林地、旱田、水田3种利用方式及不同开垦年限(30~50年)旱地(大豆-玉米轮作)和水田的土壤肥力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表层(0~20cm)的pH值大小为:荒草地>林地>水田>旱田;旱田和水田表层土壤有机质分别减少44.17%和44.74%,但是亚表层(20~40cm)有机质提高.全氮含量分别减少19.92%和18.42%,全磷有所提高,全钾含量没有明显变化,旱田利用方式下土壤速效氮含量最高,水田速效磷含量最高;旱田、水田速效钾含量显著下降(37.84%和60.18%).开垦30~50年后,旱田表层土壤pH值下降1~ 1.09个单位.有机质、全氮含量分别减少28.23%~43.78%、12.03%~31.20%;而全磷呈增加趋势,全钾含量变化不大.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12.32%~42.15%和77%~195.35%,速效钾含量减少38.73%~43.08%,且随开垦年限增加,有机质、全氮减小幅度增大,速效氮的增加幅度降低,速效磷的增加幅度上升.水田表层土壤pH值下降0.62~0.84个单位,有机质含量减少33.16%~59.92%.;土壤的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降低(24.25%~78.1%和49.95%~60.73%);速效磷含量增加56.82%~281.9%,且随开垦年限增加,有机质、速效钾减小幅度上升而速效氮减小幅度降低,速效磷增加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150.
从高产施肥的角度,采用无土基质栽培的方式,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2a生南果梨树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叶绿素含量在6月底至7月中旬以及果实膨大期会出现下降;随着施N、P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施K肥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又下降的趋势,叶绿素降解同时伴有红叶现象;这与前人研究和生产中诊断相一致。南果梨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率之间变化趋势一致,而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变化趋势一致,且与前者相反。以叶绿素含量为基础,光合作用为目标条件,其适宜施肥配比为1∶0.48∶0.41,适宜施肥量分别为N:1.88g/盆、P2O5:0.9g/盆、K2O:0.75g/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