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6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193篇
林业   1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5篇
  48篇
综合类   390篇
水产渔业   2183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杭州湾增殖放流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新强  袁骐 《海洋渔业》2011,33(3):251-257
根据2007~ 2009年每年8~10月在杭州湾海域实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后的跟踪调查资料,采用群落结构测度公式、群落的季节更替指数和迁移指数,探讨杭州湾增殖放流海域游泳动物的群落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杭州湾增殖放流海域共出现游泳动物54种,其中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脊尾白虾(Exopalala...  相似文献   
992.
夏、秋季长江口鱼类群落结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解生境变动条件下长江口鱼类群落的特征,为其鱼类资源的管理提供依据,2010年5月中旬至9月在长江口进行了张网鱼类资源调查(除8月外,采样频率为1周1次)。结果显示,调查期间总共出现6种生态类群、39种鱼类,海洋洄游鱼类和河口定居性鱼类的种类数目分居1、2位,包含种类数目最多的科是鳀科(6种),其次鰕虎鱼科和石首鱼科(4种),5-9月间种类和生态类群种类数目更替均无显著性差异;5-9月间各生态类群尾数/重量均以海洋洄游鱼类占首位,5-8月间各月平均每网尾数/重量均无显著性差异,但9月除了与7月尾数无显著性差异外,尾数和重量均较各月高,生态类群尾数/重量的排序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对棘头梅童鱼、刀鲚、凤鲚、银鲳、灰鲳、龙头鱼等6种主要经济鱼类的幼鱼数量比例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同种类的变动有差异,如棘头梅童鱼、刀鲚、龙头鱼幼鱼基本呈下降趋势,而凤鲚则为上升趋势。此外,相同属的鱼类生态位有一定的分化,银鲳和灰鲳在时间上交替出现、而刀鲚和凤鲚在不同水域产卵,这是一种减少对食物、空间竞争的策略;按鱼类群落优势种综合丰盛度法,各月优势种比例均在95%以上,而各月间优势种更替无显著性差异;Braycurtis尾数/重量相似性系数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在60%的水平上将群落分为组Ⅰ(5月-8月前半月)和组Ⅱ(8月后半月-9月)。此外,长江口虽仍是棘头梅童鱼、银鲳、灰鲳等重要经济鱼类的育幼场,但群落结构已有了变化,特别是中华鲟、鲥等珍稀鱼类的消失,反映了因过度捕捞、环境污染、水利工程建设等引起了长江口鱼类资源的衰退。  相似文献   
993.
条石鲷养殖群体线粒体控制区序列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研究了条石鲷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通过PCR扩增与序列测定获得了长度为469 bp的线粒体控制区基因片段,在30个个体中共发现27处碱基变异,A、T、G、C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6.5%、30.2%、12.5%和20.8%,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30条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共定义了1...  相似文献   
994.
二段海鞘科物种在我国有记录的有二段海鞘属、拟薄海鞘属、膜海鞘属和Diplosoma共4属11种。本文简介了中国二段海鞘科品种分布及资源状况,概述了2001年以来关于该科此4属物种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并对中国资源的化学成分与药用价值研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5.
为了解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的遗传变异及亚口鱼(Catostomidae fish)的分子系统学,测定了3尾胭脂鱼的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并结合GenBank上5条亚口鱼科鱼类的相应序列一并分析。结果如下:1)共获得3尾胭脂鱼的细胞色素b基因1144 bp的一致序列,三条序列完全相同,无变异位点。2)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颈棱亚口鱼属(Xyrauchen texanus)和吸口鱼属(Moxostoma robustum)构成1支,胭脂鱼属(M yxocyprinus)、长背亚口鱼属(Cycleptus elongatus)和牛胭脂鱼属(Ictiobus)构成另1分支。3)自然选择检验显示,该基因在进化过程中主要受到负选择的作用。4)胭脂鱼属和牛胭脂鱼属的分歧时间最短(大约3.725百万年),颈棱亚口鱼属和长背亚口鱼属的分歧时间最长(大约5.375百万年)。  相似文献   
996.
海州湾附近海域渔业资源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2008年春、秋两个季度的连云港海州湾海域渔场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分布特征、群落结构、资源密度和多样性等.本次调查共有渔获物62种,其中鱼类28种、虾类12种、蟹类7种、头足类4种、贝类11种.春季在种类数、尾数渔获量和尾数资源密度上明显高于秋季;而在质量渔获量和质量资源密度方面,即资源单位个体质量秋季...  相似文献   
997.
兴化湾海域鱼类多样性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9年1月、2008年4月和9月兴化湾海域(位于福建省沿海中段)鱼类学调查资料,研究兴化湾海域鱼类种类组成、种类数和多样性的时空分布,探索当地地形、地貌、水文环境等因素对鱼类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次调查中,共鉴定鱼类123种,其中1月47种、4月48种和9月81种.鲈形目种类有51个,占总种类数的41.46%.1月、4月和9月,鱼类质量H值分别为2.59,1.78和2.65,尾数H值分别为2.84,2.42和2.42,其中质量H值的季节变化特征与种类数相同,而尾数H值冬季最高.1月鱼类的尾数多样性仅与种类数相关(r=0.69,P=0.0145);4月尾数H仅与尾数密度相关(r=0.62,P=0.023 8),9月尾数多样性与种类数和尾数密度均不相关,显示出1月的种类数,4月尾数密度分别是影响鱼类多样性分布的主要因素.种类季节更替率从1月到4月为79.75%.从4月到9月为82.41%.从9月到次年1月为77.88%.兴化湾内湾潮滩地形和径流,不同潮流在中湾交汇,洄游性鱼类去留是影响兴化湾海域鱼类种类和多样性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8.
研究了饥饿与再投喂及不同投喂频率对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幼鱼生长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饥饿与再投喂的实验结果表明:条石鲷幼鱼体质量、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与脂肪酶活力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体质量与蛋白酶活力在饥饿6d后与对照组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脂肪酶活力在饥饿9d后才与对照组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而淀粉酶活力在饥饿过程中呈波动性变化;恢复投喂后,除饥饿3d的幼鱼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外,其他各处理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蛋白酶与脂肪酶活力在恢复投喂后均有明显回升,且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已无显著性差异,但较长时间的饥饿处理(9~12 d)并未使脂肪酶活力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投喂频率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条石鲷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呈上升趋势,在投喂频率达到投喂2次/d后,条石鲷幼鱼的特定生长率、消化酶活力及肝体指数差异均不显著.结论认为,在本实验条件下,饥饿3d后再经投喂,条石鲷幼鱼具有完全补偿生长效应,但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补偿生长的效应逐渐降低.对条石鲷幼鱼而言,选择日投喂两次最合适.  相似文献   
999.
为了促进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 Dana)渔业发展,提出2种四片式小网目中层拖网网型设计(型号分别为dh256-1和dh256-2),2种网型网口拉直周长相同,背(腹)网与侧网拉直宽度比(以下简称"WRBS")分别为1和1.11。通过模型实验对2种WRBS小网目南极磷虾拖网的作业性能进行比较,并进行浮沉力(SBSW)、手纲长度和水平扩张系数(以下简称"L/S")的匹配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当L/S介于0.5~0.6时或者L/S为0.45和0.65且拖曳速度≤1.5 m/s时,2种网型网口垂直扩张差异显著(P0.05),dh256-2型拖网网口垂直扩张明显高于dh256-1;为了保持侧网衣受力均匀,dh256-1型拖网浮沉力配备要求显著高于dh256-2型拖网,dh256-1型拖网浮沉力配备应≥4.59 tf,dh256-2型拖网浮沉力配备应≥1.98 tf;2种网型的能耗系数(C_e)差异不明显(P0.05);L/S与能耗系数(C_e)呈反相关;手纲长度≥50 m,手纲长度对2种网型作业性能的影响不明显;综上所述dh256-2型拖网网口垂直扩张性能较好,浮沉力配备要求较低,较适合拖速较低的南极磷虾捕捞,适宜的手纲长度为50 m。以上结论可为小网目南极磷虾拖网网具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银鲳(Pampus argenteus)是沿海重要的经济鱼类,本研究针对养殖银鲳幼鱼进行人工配合饲料研发,降低饲料成本、增强鱼体体质、提高存活率等.通过配制以100%鱼油(FO)、70%鱼油和30%大豆油(FSO)、30%鱼油和70%大豆油(SFO)、100%大豆油(SO)为脂肪源的4组饲料,检测银鲳幼鱼血清溶菌酶(LZM)和组织抗氧化性能的变化情况,以探究饲料大豆油替代鱼油对银鲳幼鱼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SFO组血清LZM水平最高,SO组最低,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FSO和SFO组的肌肉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FO和SO组(P<0.05),肝脏MDA含量则是FO和FSO组较高(P<0.05).血清和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最高的均为SFO组,而SO组活力较低.相对地,肝脏SOD和CAT活力均是FO组最高(P<0.05).肌肉和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是FO和FSO组较高,而血清T-AOC是SO组较高.研究表明,豆油替代30%和70%鱼油,对银鲳幼鱼免疫和抗氧化能力都略有促进作用,但完全使用豆油会对机体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