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农学   14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Hort 16A’猕猴桃是继‘Hayward’之后的第二代猕猴桃优良品种,备受消费者青睐。其后代遗传了母本大多数的优良品质,但其遗传分化及后代优株分子标记的研究还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将24株具有优良性状的‘Hort 16A’猕猴桃自由授粉后代,通过优化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等步骤建立AFLP反应体系,并利用Popgene和NTSYS分别对遗传多样性参数和个体聚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5对多态性较高的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扩增出426个AFLP标记,多态性标记424个,多态性标记百分比达到99.53%。不同优良株系在M-CAC/E-AGC引物对上均有特异性位点,这些特异位点用于申报优良品种保护。总基因多样度(Ht)为0.300 0,居群内基因多样度(Hs)为0.289 8,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30 2,基因流(Nm)为14.101 8。遗传分化系数远小于0.15,而基因流远大于4。在通过NTSYS软件聚类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1时,将24个个体分为2个大支。本研究的结果多态性比例很高,对样品的区分率达到100%,为猕猴桃AFLP分析检测提供了很大应用和指导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2.
利用11个思茅松优良无性系作为杂交亲本,按照析因交配设计,组成了30个杂交组合进行人工杂交。采集种子后对杂交种子进行实生繁殖,共得到了9个较大的F1分离群体。结合子代表型变异及亲本间SRAP标记遗传相似系数分析,确定在子代表型及亲本DNA水平均差异较大的9号家系作为构建思茅松遗传连锁图谱的作图群体,为思茅松遗传连锁图谱构建、数量性状定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3.
为研究与评价云南松半同胞家系子代苗期生长表现,从云南新平分别采集通直和弯扭两种茎干类型的云南松种子为试验材料,对49个家系云南松一年生子代苗木苗高和地径生长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茎干通直和弯扭两种类型的云南松半同胞家系子代苗高与地径变异均较丰富,其中苗高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7.81%和31.26%,地径的变异系数分...  相似文献   
54.
【目的】从日本野漆树(Toxicodendron succedaneum)组培苗分离和筛选了1株产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的内生细菌(BSH-1),对其进行鉴定并分析其促生特性,为开发微生物肥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革兰氏染色法观察菌株BSH-1的形态,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其分类学地位;利用生长曲线法测试菌株BSH-1的适宜生长温度、pH值和NaCl质量浓度;利用Salkowski显色法测定菌株产生IAA的能力;采用不同密度的菌株发酵液分别浸泡水稻、云南松和思茅松种子,通过统计种子萌发率以及水稻幼苗的株高、茎粗、生根数和根长等指标分析菌株的促生特性。【结果】鉴定菌株BSH-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在35℃、pH值为7和10 g/L NaCl条件下生长量最大。菌株BSH-1产IAA的能力达到17.27 mg/L;可通过促进水稻幼苗的株高、茎粗和生根数促进植株生长,其中株高和生根数分别比对照高9.0%和20.8%。【结论】枯草芽孢杆菌BSH-1能产生IAA,促进水稻幼苗生长,具有生物菌...  相似文献   
55.
为给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良种培育提供理论基础,以2年生云南松实生苗为材料,测定其苗高、地径及各组分生物量,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及异速生长分析法分析各器官生物量,建立各器官生物量异速生长数学模型,研究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关系,反应云南松2年生时的生长状况及各器官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2个生长性状指标和5个生物量指标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叶的生物量最大,叶在各器官中的生长速度也最快,说明2年生云南松苗木更倾向地上部分的生长。各指标间均存在密切联系,可用于云南松苗期生物量估测,也可通过对某一性状进行培育,提高云南松整体指标,满足生产需求,培育更多优良的云南松苗木。  相似文献   
56.
为更好了解黄葛榕、榕树和异叶榕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模式,利用Codon W、CUSP、EXCEL等软件对其叶绿体编码基因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3种榕属植物的第3位碱基以A/T为主且GC3的含量远低于GC1和GC2;并且大部分的ENC值都在40以上,说明3种榕属植物的密码子偏好性较弱;中性绘图、ENC-plot和PR2-plot绘图分析表明,3种榕属植物的密码子偏好性不仅受选择的影响,还受突变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此外,还确定了3种榕属植物的最优密码子,且都以A/U结尾。该研究结果可为榕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后续的外源基因改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