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5篇 |
免费 | 105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52篇 |
农学 | 117篇 |
基础科学 | 45篇 |
65篇 | |
综合类 | 350篇 |
农作物 | 31篇 |
水产渔业 | 5篇 |
畜牧兽医 | 188篇 |
园艺 | 97篇 |
植物保护 | 1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52篇 |
2021年 | 41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47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42篇 |
2011年 | 42篇 |
2010年 | 57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40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37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31.
松毛虫是危害松树的一大害虫,2003年在唐县倒马关松林区点片轻度发生,虫口密度3.7头.为了摸清1.2%苦烟乳油防治松毛虫的最佳浓度,当年3月用不同浓度的1.2%苦烟乳油作了防治松毛虫的对比试验,收到了较好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
本研究以磷酸氢钙(DCP)为参照物,以断奶仔猪生长性能、饲粮消化率、血清和骨骼指标为对象,评价饲用高水溶性磷酸一二钙(MDCP)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试验采用2×5因子随机试验设计,选择432头4~5周龄、体重相近的杜×长×大杂交断奶仔猪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9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每种磷酸盐设5个磷添加水平,分别为0、0.05%、0.10%、0.15%、0.20%,共9个处理(0添加组共用)。试验预试期3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1)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死亡率等指标在磷源和磷添加水平之间均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试验第15~35天,MDCP组仔猪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DCP组(P0.05);试验第15~35天和第1~35天,随着饲粮磷水平的提高,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增加(P0.05),但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变化(P0.05)。2)不同磷酸盐和磷添加水平之间对仔猪饲粮干物质、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MDCP组饲粮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DCP组(P0.05);0.10%、0.15%和0.20%无机磷添加组钙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0添加组(P0.05)。以磷酸盐中磷的表观消化率、真消化率为指标建立回归方程,根据斜率比计算出MDCP相对于DCP的生物学利用率均为120%。3)试验第14天和第35天时,不同磷源和磷添加水平对仔猪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也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试验第14天时,血清磷、钙和甲状旁腺素(PTH)含量在不同磷源和磷添加水平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但试验第35天时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试验第14天时,M DCP组血清钙含量显著高于DCP组(P0.05),M DCP组血清降钙素(CT)含量显著低于DCP组(P0.05)。试验第14天和第35天时血清CT含量在不同磷酸盐和不同磷添加水平之间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血清钙、磷和PTH含量与磷添加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P0.05)。以血清钙、磷和PTH含量为指标建立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斜率比计算出MDCP相对于DCP的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96%、102%和115%,平均值为104%。4)不同磷酸盐和不同无机磷添加水平对仔猪股骨、胫骨和掌骨的骨骼断裂强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也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股骨灰分与磷添加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P0.05)。以股骨灰分含量为指标,根据回归方程斜率比计算出MDCP相对于DCP的生物学利用率为255%。综上所述,以试剂级DCP的生物学利用率为100%,以磷酸盐中磷的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为指标,MDCP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均为120%;设定血清指标和股骨灰分含量为指标,MDCP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104%和255%。 相似文献
3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重组核衣壳蛋白(N)-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国内分离株CH-la的核衣壳蛋白基因定向克隆到pBlueBacHisB转移载体PH启动子下游,与苜蓿银蚊夜蛾多核型多角体病毒线性化DNA共转染Sf9细胞。获得能隐定表达核衣壳蛋白(N 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重组N蛋白作为抗原,包被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建立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重组N蛋白-ELISA诊断方法。试验证明,该方法对其他8种猪疫病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对标准阳性样品的检出率为100%,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34.
薰衣草在甘肃定西干旱区的栽培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扩大香料植物薰衣草(Lavandula spp.)在我国西北的栽培范围,于2008年从北京植物园引进其种子,并于2008-2009年在甘肃定西地区进行栽培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1)薰衣草出苗率低但成活率高,平均出苗率和成活率分别为19.2%和97.4%;2)生长发育较快且为早花早实物种,1龄和2龄苗平均株高达13.5和44.1 cm,当年个别植株开花,第2年普遍开花结实;3)移栽成活率高,幼苗移栽和1龄苗定植移栽成活率分别为83.3%和99.8%;4)耐寒性和抗旱性强,当年生苗在定西能自然越冬,1龄苗能忍耐1个多月的持续干旱气候条件。研究初步认为,薰衣草能适应定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在该区具灌溉条件的地方有引种栽培的可能性,但大面积栽培有待继续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35.
<正>吸汁害虫的种类很多,包括同翅目的蚜虫、介壳虫、叶蝉蜡蝉、木虱、粉虱、飞虱,半翅目的蝽象,缨翅目的蓟马,蜱螨目的螨类等。其发生特点为:以刺吸式口器吸取幼嫩组织的养分,导致枝叶的枯萎;发生代数多,高峰期明显;个体小,繁殖力强,发生初期危害症状不明显,易被人忽视;扩散蔓延迅速 相似文献
36.
干旱应答元件结合蛋白(DREB)能够激活逆境相关基因的表达,提高作物的抗性。沙地植物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具有耐旱、耐瘠等特性,在抗旱节水和生态保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在前期转录组测序中发现了一个DREB转录因子,进而采用PCR扩增、序列分析、表达载体构建和非生物胁迫表达等方法,对油莎豆CeDREB2.1的功能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从油莎豆中克隆的CeDREB2.1基因(登录号MZ713253),其开放阅读框为1191 bp,编码397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CeDREB2.1具有典型的AP2/ERFBP结构域,为亲水性蛋白,α螺旋、延伸链、β折叠和无规卷曲所占比重分别为26.01%、6.57%、2.78%和64.65%;系统进化分析表明,CeDREB2.1与其他物种DREB间序列相似性较高,与胡杨、杨树和苹果的DREB蛋白亲缘关系较近;同时将CeDREB2.1连接到pCSXN上,构建了植物超表达载体并转化拟南芥,转基因拟南芥具有抵抗干旱胁迫的作用;表达分析表明,油莎豆CeDREB2.1能够被干旱、高温、低温、盐和ABA等非生物胁迫诱导表达。 相似文献
37.
为建立高效的节节麦幼胚再生体系,以节节麦幼胚为外植体,通过正交设计,探索基本培养基、2,4-D、碳源、KT等因素对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植株再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因素中,基本培养基对节节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最显著(P0.05),2,4-D浓度对节节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也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3.0mg·L~(-1) 2,4-D的培养基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质量高,淡黄色,表面呈不规则颗粒状,质地致密,再生频率可以达到17.62%。KT浓度对节节麦愈伤分化影响最显著,基本培养基、2,4-D和碳源对节节麦幼胚愈伤分化均无显著影响。不同碳源对节节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均不显著,为节约成本可直接选用30g·L~(-1)蔗糖作为碳源。节节麦幼胚组织培养的最佳组合是: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培养基+3mg·L~(-1) 2,4-D+15g·L~(-1)蔗糖+15g·L~(-1)甘露醇,愈伤分化培养基为MS培养基+15g·L~(-1)蔗糖+15g·L~(~(-1))甘露醇+1.0mg·L~(-1) KT。 相似文献
38.
39.
北京灵山景区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研究Analysis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Beijing LingShan Scenicspot by SWOT 柴迪迪1,2,沈应柏2,张永1,付军利1,顾慈阳1,高同雨1,杨自立1,武雅娟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灵山作为北京西部地区的天然生态屏障,其发展对整个北京地区生态和旅游有着深远影响,为给景区旅游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运用SWOT法对灵山景区旅游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景区优势有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健全、政策优势、成立生态修复基地、开展生态修复项目;劣势为思想认识不足、人才短缺、产品单一、交通不便、禁牧难推;机遇有旅游业蓬勃发展、市民健康消费、景区发展势头好、有力的战略引导;威胁有区域竞争激烈、欠缺文化发展、景区经营不成熟、生态环境脆弱。灵山旅游的发展应以“S+O”战略为主,积极发展农业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40.
秸秆还田配伍腐秆剂对小麦生长发育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秸秆促腐还田作为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备受关注,然而田间条件下秸秆配伍腐秆剂后的作用依然存在争议。通过在淮北平原布设田间试验,比较不施肥(CK)、单施化肥(F)、化肥+秸秆(SF)和化肥+秸秆+腐秆剂(SFD)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状况、籽粒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处理F相比,处理SFD小麦生长后期的群体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重、穗粒数及其对化肥的生理效率显著增加9.5%、18.6%、13.3%、6.2%、27.1%、85.2%和41.5%(P0.05),籽粒产量亦有增加趋势(增幅为5.1%);而处理SFD与处理SF相比,除成穗数、氮肥吸收利用率和磷钾肥生理效率略有增加外,其余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降幅在0.3%~26.3%之间。从而可知,在淮北平原进行秸秆化肥配施还田能够有效促进当季作物的生长发育,改善氮肥的生理效率和提高产量,配伍腐秆剂不会提升秸秆化肥配施还田的促生增效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