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5篇 |
免费 | 105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52篇 |
农学 | 117篇 |
基础科学 | 45篇 |
65篇 | |
综合类 | 350篇 |
农作物 | 31篇 |
水产渔业 | 5篇 |
畜牧兽医 | 188篇 |
园艺 | 97篇 |
植物保护 | 1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52篇 |
2021年 | 41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47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42篇 |
2011年 | 42篇 |
2010年 | 57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40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37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21.
1.小麦.3叶期每667平方米追施13千克~18千克硝酸铵或9千克~12千克尿素1次;抽穗开花期根外追肥1次,每667平方米可用磷酸二氢钾120克、三十烷醇原液1.5毫克,对水20千克配制成混合液喷雾,也可每667平方米用磷酸二氢钾160克加尿素1.5千克,对水30千克喷雾. 相似文献
22.
通过检测牛早期胚胎分裂速率的时间分布,并将体外受精后0~34 h与26~30 h时间段内采集的2细胞期胚胎分别作为电融合对照组与电融合试验组。将对照组与试验组的2细胞期胚胎分别用于电融合,并将电融合后的胚胎继续体外培养至囊胚期,检测并对比分析2组胚胎的融合率、分裂率、囊胚率和四倍体制备率。结果显示,牛2细胞期胚胎在体外受精后28~30 h其内分裂速率达到最高峰(18.9%)。电融合对照组的融合率、分裂率略高于试验组胚胎(85.2%vs.84.2%,82.2%vs.80.9%),试验组的囊胚率略高于电融合对照组(45.4%vs.44.8%),但差异均不显著。而电融合试验组的四倍体制备率显著高于电融合对照组(28.3%vs.14.5%)。结果表明,牛2细胞期胚胎的采集时间对电融合方法体外制备牛四倍体胚胎的效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3.
用好三唑类杀菌剂并不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三唑类杀菌剂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发展的一类高效杀菌剂。该药杀菌广谱,药效高,内吸输导性好,广泛应用于棚室蔬菜及大田作物的生产。但有很多农民反映三唑类杀菌剂好是好,但使用方法掌握不好,容易发生药害,因此,有的农民朋友轻易不敢使用三唑类杀菌剂。其实,只要我们正确掌握了三唑类 相似文献
25.
26.
27.
以9年生“慈荠”杨梅为材料,研究了叶面喷施及土施硫酸钾和复混钾肥各处理,杨梅果实纵横径、果实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固酸比、花青苷和总糖、还原糖、葡萄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施肥对杨梅果实纵横径、鲜重无显著影响,但能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花青苷和总糖、还原糖、葡萄糖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施复混钾肥较等量硫酸钾效果显著。其中,株土施复混钾肥1.5kg杨梅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花青苷、总糖含量最高,提高杨梅果实品质效果好;叶面喷施0.4%复混钾肥杨梅果实固酸比、还原糖含量最高,其对提高果实的风味品质有重要作用,实际生产中,可二者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大豆品种生态类型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大豆品种生育期多样性及分布规律,不仅是该区品种合理布局及区内外种质交流的迫切需要,而且可为全国大豆生育期分组和基于生育期组的大豆种植区划提供参考。【方法】以分属MG000、MG00、MG0、MGⅠ、MGⅡ和MGⅢ的21个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为对照,在扎兰屯、赤峰、呼和浩特、杭锦后旗和额济纳旗等5个地点,对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生产上收集的120个代表性大豆品种进行田间种植,每个品种选整齐一致的15个植株定点观察,分株记载播种期、出苗期(VE)、始花期(R1)、生理成熟期(R7)和完熟期(R8),初霜时记载未成熟材料的最终发育时期。以出苗至生理成熟期(VE-R7)日数作为判定生育期的依据,应用“分年度划分法”对供试品种进行生育期组划分。同时,对代表性品种做地理分布调查,明确其在内蒙古自治区分布的最北界限。【结果】供试内蒙古大豆品种归属于MG0000-MGⅢ这7个生育期组,其中3个早于MG000划分下限1.0-7.4 d,将其归入到MG0000,6个属MG000、20个属MG00、43个属MG0、35个属MGⅠ、8个属MGⅡ、5个属MGⅢ。MG0000分布于大兴安岭东北麓及呼伦贝尔高原东北部地区;MG000分布于大兴安岭东麓近山地区、呼伦贝尔高原的西部及阴山南北高寒地区;MG00分布于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以东较冷凉地区、阴山前后冷凉地区局部和阴山东段大兴安岭南部冷凉地区;MG0分布于大兴安岭以东嫩江流域的呼伦贝尔、兴安盟传统农区及通辽市、赤峰市北部山区及阴山山脉前山较暖地区;MGⅠ分布于大兴安岭东南温凉区、赤峰丘陵山地温凉区及阴山南麓温凉区;MGⅡ分布于大兴安岭岭南温和区、阴山南麓土默川平原和河套梁外温和区;MGⅢ分布于西辽河平原温热区、大青山南部梁峁地、河套平原灌溉区和阿拉善高原绿洲地区。根据品种分布区域,参照当地农业区划和气象资料,形成了基于品种生育期组的内蒙古自治区大豆种植区划方案,绘制了各生育期组品种的种植区划图。在以上工作基础上,提出了内蒙古自治区大豆品种引种方案和区域试验分区调整方案。【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大豆分布区域广,生育期生态类型丰富。通过生育期分组,可优化品种布局,加强区内外种质交流,提高品种选育和推广的针对性,加速品种的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30.
为探究遵义市朝天椒的健康风险及其吸收累积风险元素镉(Cd)的差异,采用目标危害系数法评价了3类朝天椒(按形状分为指型、锥型与圆型)果实重金属镉(Cd)、砷(As)、铅(Pb)、铜(Cu)、锌(Zn)的健康风险,并通过盆栽试验探究3类朝天椒对Cd的吸收累积差异的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3类朝天椒仅存在Cd超标现象,指型朝天椒、锥型朝天椒与圆型朝天椒的果实对土壤Cd的富集系数(biological enrichment factor,BCF)分别为0.35、0.25、0.15。食用圆型朝天椒危害指数最低,食用指型朝天椒危害指数最高,健康风险主要来源于Cd。盆栽试验的3类朝天椒果实Cd含量表现为:指型朝天椒>锥型朝天椒>圆型朝天椒,前两者果实Cd含量超标(>0.1 mg·kg-1),而圆型朝天椒果实Cd含量未超标;圆型朝天椒对土壤Cd的富集系数及其茎向果实的Cd转运系数(transport factor, TF) TF果/茎和叶向果实的Cd转运系数(TF果/叶)均显著低于指型朝天椒。指型朝天椒与圆型朝天椒的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