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5篇 |
免费 | 105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52篇 |
农学 | 117篇 |
基础科学 | 45篇 |
65篇 | |
综合类 | 350篇 |
农作物 | 31篇 |
水产渔业 | 5篇 |
畜牧兽医 | 188篇 |
园艺 | 97篇 |
植物保护 | 1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52篇 |
2021年 | 41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47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42篇 |
2011年 | 42篇 |
2010年 | 57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40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37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01.
奈曼旗位于通辽市西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老哈河南岸,总面积1218万亩,其中沙化和水土流失面积占80%以上,是全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重点地区。奈曼旗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共辖21个苏木乡镇,9个国有林场(圃),355个嘎查(村),815个自然屯,107935户,总人口428712人,其中农业人口361258人,劳动力137157人,非农业人口67454人。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该旗按照国家政策要求认真组织工程实施,严格项目运作管理,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3年来,该旗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23.4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57.5万亩;3年累计退… 相似文献
102.
梨废渣(包括梨皮和梨核)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却常作为废物丢弃,造成资源浪费。为进一步开发菌体蛋白的生产原料,本研究以梨废渣为原料,酿酒酵母为菌种进行发酵试验,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生产菌体蛋白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菌体蛋白含量为响应值,对尿素添加量、接种量、搅拌次数和发酵时间4个因素进行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优化,分析各因素及其相互间的交互作用对菌体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梨废渣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尿素添加量8.4%,接种量6%,搅拌次数3次,发酵时间3.35 d,在此条件下菌体蛋白含量为5.62%。[关键词] 梨废渣|菌体蛋白|酿酒酵母|响应面 相似文献
103.
最近两年,受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现象等因素影响,持续高温少雨等气象因素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加,给造林工作,尤其是西部地区造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通辽市为例,1991年~1999年造林面积为67.7公顷,而同期保存面积为25.16公顷,保存率仅为37.1%。因此,必须根据立地条件类型,顺应气候条件的变化,按照客观规律组织造林生产,才能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确保造林获得成功。 首先,要量力而行,确定合理的造林规模 由于造林规模越大投入越高,所以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去安排造林规模;要充… 相似文献
104.
文章结合工程实际 ,从设计、施工、养护方面对本地区桥梁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解决存在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5.
天然白桦林的特点与经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柴一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0,28(5):31-34
通过白桦林样地调查,对白桦林进行了径级分析、死亡木分析和经营分析。结果表明,白桦林是一个不稳定的次生林型。在大片次生林中的白桦林天然更新非常好。现在硬阔已进入演替层;死亡木用“一边竞争”的模型进行预测效果较好。根据分析提出对白桦林进行上层疏伐的经营方法。 相似文献
106.
本研究以磷酸氢钙(DCP)为参照物,以断奶仔猪生长性能、饲粮消化率、血清和骨骼指标为对象,评价饲用高水溶性磷酸一二钙(MDCP)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试验采用2×5因子随机试验设计,选择432头4~5周龄、体重相近的杜×长×大杂交断奶仔猪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9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每种磷酸盐设5个磷添加水平,分别为0、0.05%、0.10%、0.15%、0.20%,共9个处理(0添加组共用)。试验预试期3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1)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死亡率等指标在磷源和磷添加水平之间均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试验第15~35天,MDCP组仔猪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DCP组(P0.05);试验第15~35天和第1~35天,随着饲粮磷水平的提高,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增加(P0.05),但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变化(P0.05)。2)不同磷酸盐和磷添加水平之间对仔猪饲粮干物质、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MDCP组饲粮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DCP组(P0.05);0.10%、0.15%和0.20%无机磷添加组钙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0添加组(P0.05)。以磷酸盐中磷的表观消化率、真消化率为指标建立回归方程,根据斜率比计算出MDCP相对于DCP的生物学利用率均为120%。3)试验第14天和第35天时,不同磷源和磷添加水平对仔猪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也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试验第14天时,血清磷、钙和甲状旁腺素(PTH)含量在不同磷源和磷添加水平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但试验第35天时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试验第14天时,M DCP组血清钙含量显著高于DCP组(P0.05),M DCP组血清降钙素(CT)含量显著低于DCP组(P0.05)。试验第14天和第35天时血清CT含量在不同磷酸盐和不同磷添加水平之间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血清钙、磷和PTH含量与磷添加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P0.05)。以血清钙、磷和PTH含量为指标建立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斜率比计算出MDCP相对于DCP的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96%、102%和115%,平均值为104%。4)不同磷酸盐和不同无机磷添加水平对仔猪股骨、胫骨和掌骨的骨骼断裂强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也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股骨灰分与磷添加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P0.05)。以股骨灰分含量为指标,根据回归方程斜率比计算出MDCP相对于DCP的生物学利用率为255%。综上所述,以试剂级DCP的生物学利用率为100%,以磷酸盐中磷的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为指标,MDCP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均为120%;设定血清指标和股骨灰分含量为指标,MDCP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104%和255%。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大豆品种生态类型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大豆品种生育期多样性及分布规律,不仅是该区品种合理布局及区内外种质交流的迫切需要,而且可为全国大豆生育期分组和基于生育期组的大豆种植区划提供参考。【方法】以分属MG000、MG00、MG0、MGⅠ、MGⅡ和MGⅢ的21个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为对照,在扎兰屯、赤峰、呼和浩特、杭锦后旗和额济纳旗等5个地点,对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生产上收集的120个代表性大豆品种进行田间种植,每个品种选整齐一致的15个植株定点观察,分株记载播种期、出苗期(VE)、始花期(R1)、生理成熟期(R7)和完熟期(R8),初霜时记载未成熟材料的最终发育时期。以出苗至生理成熟期(VE-R7)日数作为判定生育期的依据,应用“分年度划分法”对供试品种进行生育期组划分。同时,对代表性品种做地理分布调查,明确其在内蒙古自治区分布的最北界限。【结果】供试内蒙古大豆品种归属于MG0000-MGⅢ这7个生育期组,其中3个早于MG000划分下限1.0-7.4 d,将其归入到MG0000,6个属MG000、20个属MG00、43个属MG0、35个属MGⅠ、8个属MGⅡ、5个属MGⅢ。MG0000分布于大兴安岭东北麓及呼伦贝尔高原东北部地区;MG000分布于大兴安岭东麓近山地区、呼伦贝尔高原的西部及阴山南北高寒地区;MG00分布于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以东较冷凉地区、阴山前后冷凉地区局部和阴山东段大兴安岭南部冷凉地区;MG0分布于大兴安岭以东嫩江流域的呼伦贝尔、兴安盟传统农区及通辽市、赤峰市北部山区及阴山山脉前山较暖地区;MGⅠ分布于大兴安岭东南温凉区、赤峰丘陵山地温凉区及阴山南麓温凉区;MGⅡ分布于大兴安岭岭南温和区、阴山南麓土默川平原和河套梁外温和区;MGⅢ分布于西辽河平原温热区、大青山南部梁峁地、河套平原灌溉区和阿拉善高原绿洲地区。根据品种分布区域,参照当地农业区划和气象资料,形成了基于品种生育期组的内蒙古自治区大豆种植区划方案,绘制了各生育期组品种的种植区划图。在以上工作基础上,提出了内蒙古自治区大豆品种引种方案和区域试验分区调整方案。【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大豆分布区域广,生育期生态类型丰富。通过生育期分组,可优化品种布局,加强区内外种质交流,提高品种选育和推广的针对性,加速品种的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09.
110.
黄枝油杉由于其分布区狭窄,繁殖速度慢,资源少,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为了更好地保护其种质资源,通过实验研究种苗质量分级标准。分别对2年生和4年生的黄枝油杉种苗性状特征描述,以地径和株高作为主要分级标准代表,运用Excel 2003和SPSS 26.0对种苗特征数据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K均值聚类分析,将其种苗分别2年生和4年生分别分成了三级。2年生一级株高>20 cm,冠幅>11 cm,地径≥0.10 cm;4年生一级株高>127 cm,冠幅>56 cm,地径≥0.80 cm。2年生二级株高14~20 cm,冠幅8~11 cm,地径≥0.10 cm;4年生二级株高96~127 cm,冠幅38~56 cm,地径≥0.80 cm;2年生三级株高<14 cm,冠幅<8 cm,地径≥0.10 cm;4年生三级株高<96 cm,冠幅<38 cm,地径≥0.80 c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