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8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307篇
林业   330篇
农学   437篇
基础科学   244篇
  487篇
综合类   715篇
农作物   133篇
水产渔业   95篇
畜牧兽医   379篇
园艺   85篇
植物保护   1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测量的挖掘机工作装置姿态测量方法。使用工业相机获取工作装置侧视图像,采用鞍点检测方法快速捕捉工作臂上的人工靶标;将靶标间的固定几何尺寸关系作为约束条件筛选出靶标中的鞍点并计算相应工作臂的姿态角;通过预判靶标的运动范围以缩小图像检测区域,提高算法处理速度。试验表明,与挖掘机上原有的拉线传感器测量系统相比较,动臂和斗杆姿态角动态测量偏差分别小于1°和2°,处理每帧工作装置运动图像平均用时在100 ms以内,验证了该方法对挖掘机工作装置姿态测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2.
电子鼻数据的预处理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电子鼻的数据特点,提出用一个3维数组保存电子鼻的数据;采用6点平滑方法去除传感器的噪声;在基线校正中,首先通过二阶导数大于零和连续一阶导数大于零的方法找到样本反应起始点,然后减去环境响应值并提取相同长度的数据段,以提高电子鼻的精度和可重复性。对预处理前后的电子鼻数据中提出的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预处理后的主成分结果所含的有用信息更多,而且可以很好地区分红富士和姬娜两种不同香味的苹果。  相似文献   
33.
为定位水稻芽期耐冷QTL,本实验以双季超级稻品种‘五丰优T025’的双亲‘五丰B’和‘昌恢T025’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s)群体为材料,对10℃低温处理的水稻幼芽的存活率、根数、根长和芽长进行了测定。利用QTL Icimapping v4.2软件,共检测到3个控制芽期耐冷性QTL:qRL1qRL2qBL6,分别位于第1、2、6染色体上,LOD值分别为2.98,2.51和5.26,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0.54%,8.67%和14.04%,其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于亲本‘昌恢T025’。这些QTL定位在6.75k~40.05 kb染色体区间,为后续利用这些QTL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芽期耐冷籼稻新品种奠定了基础。此外,检测到13对影响水稻芽期耐冷上位性互作QTL,分布在所有12条染色体,其中第3染色体与第8染色体之间互作位点可解释的表型变异率达到21.77%,表明上位性互作QTL在调控水稻芽期耐冷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4.
研究不同强度、不同作用时间的磁场处理对柴胡种子萌发及幼苗抗逆性的影响,为柴胡人工栽培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双层滤纸培养法,将处理后的柴胡种子置于25℃恒温40%光照的培养箱中培养,观察柴胡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株高,测定幼苗幼叶中叶绿素含量、CAT、POD、SOD酶活性。多数经磁场处理的柴胡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幼叶中的CAT、POD、SOD活性高于对照,100 mT 55 min处理的发芽率、POD、SOD活性最高。柴胡种子放置时间越长,种子活力越低。适当的磁场处理,能显著促进柴胡种子的萌发,提高柴胡幼苗的抗逆性,对柴胡的人工栽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
为解决黑龙江省早春大棚土壤温度低及设施土壤环境恶化问题,以‘千禧’番茄为材料,研究秸秆+牛粪(NGH)、秸秆+马粪(MGH)、秸秆+羊粪(YGH)、单一秸秆(JG),以未进行反应堆技术为对照(CK),对早春大棚‘千禧’番茄土壤温度、土壤理化性状、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降低了土壤pH,提高了土壤温度、土壤EC、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及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经过秸秆生物反应堆处理的20 cm土层温度有明显的提升,其中秸秆+羊粪处理在反应启动后提升土壤温度效果最好;秸秆+羊粪(YGH)处理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含量,是对照的2倍;秸秆+羊粪(YGH)处理土壤中4种酶活性均处于最高水平,分别比对照提高了91.9%、220%、18.5%、7.3%。各处理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变化规律一致为秸秆+羊粪(YGH)>秸秆+牛粪(NGH)>秸秆+马粪(MGH)>秸秆(JG)>对照(CK);秸秆+羊粪(YGH)及秸秆+牛粪(NGH)处理对糖类、氨基酸类、酯类、醇类、胺类、酸类6类碳源的利用能力最强,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将大棚番茄土壤分为4个等级,秸秆+羊粪(YGH)处理为第一级,秸秆+牛粪(NGH)处理为第二级,秸秆+马粪(MGH)及单一秸秆(JG)处理为第三级,对照(CK)为第四级。应用秸秆复合有机酿热物生物反应堆促进了土壤环境的改善,以秸秆+羊粪(YGH)作为复合有机酿热物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6.
为更好地发掘和利用现有闽楠种质资源,本研究利用7个SSR位点对江西和福建16个闽楠群体的237份材料进行基因型分析,采用逐步聚类(随机取样策略,位点优先取样策略)和模拟退火算法(等位基因数目最大化策略,遗传距离最大化策略)4种取样方法构建闽楠核心种质,并将各遗传多样性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个SSR位点共检测到50个等位基因,平均为7.14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为2.115,Shannon信息指数为0.778,观测杂合度为0.302,期望杂合度为0.442。基于逐步聚类方法构建的核心种质相较于基于模拟退火算法构建的核心种质各遗传参数指标都相对较高。对其进行t检验后,选择以基于逐步聚类位点优先取样策略在25%的取样比例下选取的种质为核心种质,其等位基因数、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性位点百分率、Shannon多样性指数的保留率分别为初始种质的98%、104.92%、90.09%、97.94%。筛选出的59份核心种质材料能够较好地代表闽楠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闽楠的种质资源保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7.
Ⅱ优536是南平市农科所育成的中晚稻杂交稻新组合。于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根据该组合的亲本特性,简要介绍了其高产制种技术,为进一步扩大种子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8.
2016年2月,威远县从中国农业大学引进无花果品系威紫,经过4年的试验种植表明,该品系在当地表现良好,弥补了缺乏紫黑色果皮鲜食品系的不足。果实长卵形,果面光洁,果皮紫黑色、韧性好,果肉无中空、浅红色,平均单果重45.8g,最大80g,含糖量15.6%,含酸量0.2%,果实始熟期7月中旬,成熟期持续到10月下旬,果实发育期84~91天,定植第3年进入盛产期,每666.7m^2产量1500kg左右,丰产性较强,果实品质佳,商品性好,可作为优良鲜食无花果品系在川渝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39.
为探讨大气环流指数和地面气象要素对海南省橡胶树白粉病病情指数的影响,利用1962—2009年逐月大气环流指数和逐日地面气象要素资料,根据橡胶树白粉病病情指数等级,结合因子膨化、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等方法,筛选影响橡胶树白粉病病情指数的大气环流指数和地面气象要素,构建等级指标,建立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影响橡胶树白粉病病情指数的大气环流指数依次为北半球副高面积指数、北半球副高强度指数、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脊点、北美区极涡面积指数、亚洲区极涡强度指数和印缅槽,显著影响时段为上年7月至当年4月;地面气象要素有平均最高气温、相对湿度、平均气温≥20℃的日数、小雨日数和平均风速,显著影响时段为上年10月至当年1月;基于大气环流指数、地面气象要素、大气环流与地面气象综合因子的橡胶树白粉病病情指数预测模型准确率分别为74.3%~78.8%、74.7%、94.6%~98.3%,表明基于大气环流和地面气象综合因子的模型准确率较高,可作为海南省橡胶树白粉病的中长期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40.
长吻鮠的人工繁殖与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俗称鮰鱼、江团、肥沱,是分布于长江中的名贵鱼类.分类学上隶属鲶形目,鲿科,鮠属,因其吻较长,故称之为长吻鮠.长吻鮠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为0~38 ℃,生长适温为15~30 ℃,pH范围6.5~9.0,最适pH 7.0~8.4,不耐低氧,当池塘水质溶解氧低至2.5 mg/L时,则会浮头.长吻鮠营底栖生活,喜集群、畏光,属温和肉食性鱼类,同类之间不存在相残现象,鱼苗阶段摄食轮虫、枝角类、桡足类,3 cm后摄食水蚯蚓,经转食驯化,也食人工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