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33篇
  免费   4399篇
  国内免费   9367篇
林业   10275篇
农学   13306篇
基础科学   7511篇
  13952篇
综合类   26434篇
农作物   4792篇
水产渔业   3295篇
畜牧兽医   11878篇
园艺   3244篇
植物保护   5312篇
  2024年   199篇
  2023年   930篇
  2022年   2286篇
  2021年   3308篇
  2020年   3056篇
  2019年   2990篇
  2018年   2085篇
  2017年   3013篇
  2016年   2888篇
  2015年   3803篇
  2014年   3719篇
  2013年   4609篇
  2012年   5516篇
  2011年   6047篇
  2010年   5773篇
  2009年   5253篇
  2008年   5167篇
  2007年   5118篇
  2006年   4854篇
  2005年   4193篇
  2004年   2141篇
  2003年   1998篇
  2002年   1902篇
  2001年   1831篇
  2000年   1915篇
  1999年   2062篇
  1998年   1959篇
  1997年   1610篇
  1996年   1488篇
  1995年   1399篇
  1994年   1221篇
  1993年   1165篇
  1992年   978篇
  1991年   813篇
  1990年   698篇
  1989年   609篇
  1988年   460篇
  1987年   276篇
  1986年   173篇
  1985年   84篇
  1984年   76篇
  1983年   68篇
  1982年   51篇
  1981年   45篇
  1980年   31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12篇
  1965年   13篇
  1964年   14篇
  1963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为室内大量繁殖中华卵索线虫Ovomermis sinensis,采用个体由大到小的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黏虫Mythimna separata作为宿主,测定被中华卵索线虫寄生后3种宿主的体长和体重,研究宿主种类对中华卵索线虫有效率、雌雄比和体长的影响以及寄生强度对线虫雌雄比的影响。结果显示,被中华卵索线虫寄生后,斜纹夜蛾、棉铃虫和黏虫生长减缓。在相同感染比例下(除宿主与线虫比为1∶15外),3种宿主的线虫有效率之间差异不显著。当寄生强度为5时,3种宿主体内脱出的中华卵索线虫均为雌线虫;当寄生强度从10增到40时,斜纹夜蛾、棉铃虫和黏虫所脱出的雌性比分别由100.0%、90.0%、83.9%降为0;相同寄生强度下,从斜纹夜蛾体内脱出的雌性比显著高于从棉铃虫与黏虫体内脱出的雌性比。斜纹夜蛾、棉铃虫和黏虫体内脱出雌线虫和雄线虫平均体长分别为14.8、13.8、12.8 cm和8.0、7.5和7.5 cm。当中华卵索线虫与宿主按照比例20∶1~25∶1侵染斜纹夜蛾、按照15∶1侵染棉铃虫和黏虫时,能获得线虫最适雌雄比(1∶1...  相似文献   
932.
为获得能够修复除草剂莠去津污染土壤的高效降解菌,采用摇瓶富集法、平板分离法从莠去津过量使用的土壤中分离得到降解菌SFAD3,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观察以及16S rDNA和ITS序列分析进行种类鉴定,测定获得菌株的最适降解条件,并通过土壤接种和盆栽试验验证菌株对莠去津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菌株SFAD3最终被鉴定为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该菌株培养30 d时对污染土壤中50 mg/kg莠去津的降解率可达72.6%;菌株SFAD3在MM液体培养基中最适降解条件为温度37℃、pH 7、莠去津初始浓度6.25 mg/L、接种量2%,对莠去津降的降解率为50.0%~72.2%;与仅有莠去津的处理相比,添加有SFAD3发酵液的处理20 d后芝麻的株高、根长、湿重和干重能够显著恢复,并且该菌对芝麻还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表明降解菌SFAD3在修复莠去津污染土壤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33.
为研究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不同菌株间的相互作用,选择与单抗性基因系水稻IRBL5-M (携带抗性基因Pi5)表现为亲和性的菌株HN52与非亲和性的菌株HN119为研究对象,将其单独或混合接种到单抗性基因系水稻IRBL5-M中,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接种后水稻叶鞘的发病情况及病斑面积,测定接种后水稻内相关抗性基因OsWRKY45、OsNPR1、OsPR10、OsMAPK2的表达量以及活性氧的变化。结果显示,相较于单独接种亲和性菌株,混合接种后单抗性基因系水稻IRBL5-M病斑发病面积减少;混合接种中亲和性菌株HN52菌丝侵染能力降低,侵染菌丝细胞间扩展率显著降低73.13%;同时单抗性基因系水稻IRBL5-M中OsWRKY45、OsNPR1、OsPR10OsMAPK2抗性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水稻叶片中活性氧含量增加,表明在菌株混合侵染过程中,非亲和性菌株可通过激发水稻的抗性反应来降低亲和性菌株对水稻的侵染程度。  相似文献   
934.
为探究赤霉素和磷肥配合施用对胡麻叶片光合酶活性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以‘轮选2号’为材料,采用田间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水平(P0:0 kg·hm-2 P2O5,P1:67.5 kg·hm-2 P2O5,P2:135 kg·hm-2 P2O5)和赤霉素(Gibberellin acid, GA3)喷施浓度(G0:0 mg L-1,G1:15 mg·L-1,G2:30 mg·L-1)对胡麻光合同化酶活性、干物质积累量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和喷施赤霉素均显著提高了胡麻叶片RuBP(Ribulose-1,5-bisphosphate)、PEP(Phospho...  相似文献   
935.
为明确极端高温天气对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通过模拟田间高温发生情况,设置6h极端高温(36℃和39℃)与不同持续时间(1d和3d)对七星瓢虫卵和成虫进行胁迫,以25℃恒温饲养处理为对照,观察统计其发育历期、存活率、繁殖力及子代孵化率。结果表明,在相同高温胁迫模式下,七星瓢虫成虫的耐热性要明显高于卵,如在39℃处理1d后,卵和成虫的存活率分别为52.09%和93.94%;处理温度越高,高温持续时间越长,七星瓢虫卵的存活率越低,36℃处理1、3d和39℃处理1、3d后卵的存活率依次为71.31%、62.87%、52.09%和24.98%。七星瓢虫卵经39℃处理3d后,其孵化1龄幼虫的发育历期为2.77d,显著长于对照组(2.11d),其余龄期幼虫的发育历期、整个幼虫期和蛹期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说明七星瓢虫发育前期经历极端高温可能会导致其发育后期生长加速,出现生长补偿现象。卵期受极端高温的影响要显著大于成虫期,卵和成虫在39℃处理1d后的单雌产卵量分别为42.67粒和139.79粒;所有高温处理组的子代卵孵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5.42%),介于0~64.13%之间。另外,各高温处理组的种群趋势指数在5.26~56.02之间,均低于对照组(78.76)。表明夏季极端高温天气频发可能导致七星瓢虫种群数量减少,不建议此时期在田间释放七星瓢虫卵进行害虫防控。  相似文献   
936.
为实现对玉米黄花叶病毒(maize yellow mosaic virus,MaYMV)的血清学检测,丰富该病毒的检测方法,将编码MaYMV运动蛋白(movement protein,MP)的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DBHis-MBP上,将构建成功的原核表达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将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对新西兰大白兔Oryctolagus cuniculus进行免疫并制备MaYMV MP多克隆抗血清,并采用Western blot对抗血清的效价、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利用成功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经诱导表达获得分子量大小约为62 kD的融合蛋白,纯化后对新西兰大白兔进行免疫获得MaYMV MP抗血清,该抗血清的效价为1∶128 000,灵敏度为1∶32,且该抗血清能够特异性地检测到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中瞬时表达的MaYMV MP,而不与马铃薯卷叶病毒属Polerovirus及黄症病毒属Luteovirus的其他病毒发生血清学交叉反应,证明该抗血清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表明本研究制备的MaYMV MP抗血清能特异性...  相似文献   
937.
为明确60Co-γ亚不育剂量辐照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构建小菜蛾种群动态变化模型,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建立小菜蛾生命表获得种群特征参数、个体生理指标,预测亚不育剂量辐照对小菜蛾种群的影响。结果显示,亚不育剂量辐照组的羽化率显著高于完全不育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羽化率无性别差异,亚不育剂量辐照组F1代孵化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亚不育剂量辐照组种群各阶段发育历期、存活率及繁殖力生命指标低于空白对照组。小菜蛾亚不育剂量辐照组世代平均历期(19.90 d)、世代净生殖率(2.35)、周限增长率(1.04 d-1)、内禀增长率(0.04 d-1)均低于空白对照组,而种群加倍时间(16.16 d)高于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世代平均历期、每日单雌产卵量与产卵时间均长于亚不育剂量辐照组。辐照组与对照组种群生命表参数对比,表明亚不育剂量降低了小菜蛾种群世代数和幼虫期的个体存活率,使F1代雌虫个体数减少。  相似文献   
938.
以陕西长武旱塬为例,分别对研究区农地和5个不同林龄(9、12、16、19 a和23 a)苹果园的土壤剖面氢氧稳定同位素进行测定,利用Craig-Gordon模型定量估算其土壤平均蒸发量,并基于“空间换时间”方法分析果园种植及生长对土壤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及9、12、16、19、23 a林龄苹果园的土壤蒸发量均随苹果树的种植及生长呈现先减少再增大的趋势,年均蒸发量分别为129、104、89、119、128、136 mm;苹果园的土壤蒸发量变化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713);苹果园种植的前中期(9~12 a)土壤蒸发量随叶面积指数增加逐渐减小,而在中后期(12~23 a)深层土壤水被大量消耗造成的干旱胁迫使得果树叶面积减少,从而导致林下土壤蒸发量又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939.
The effects of short-term nutrient additions (NPKμ, 10 g·m- 2) and disturbances on the species diversity, functional traits, soil properties, and community assembly mechanisms of the herbaceous community in the Urat desert steppe were examined. A mixed linear mod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null model methods were utilized and both disturbance and interaction treatments were found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species richness and β diversity. Short-term nutrient additions significantly reduced soil pH but increased soil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Six functional traits of the dominant species (i.e. Stipa glareosa, Peganum harmala, Salsola collina, Corispermum mongolicum) and six community-weighted mean significant changes under the disturbance and nutrient addition treatments were identified. The disturbance and nutrient additions promo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the community from conservative strategies to acquisitive strategies. The results of the two null models revealed that community assembly under the control tended to be a stochastic process, while the disturbance and interaction treatments tended to be deterministic processes, and that of the nutrient addition treatments tended to be weaker deterministic processes. Plant communities in the desert steppe responded and adapted to the nutrient additions and disturbances through changes in the dominant species and their crucial functional traits. © 2023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940.
为筛选农用链霉素替代药剂,以其为对照药剂,测定春雷霉素、中生菌素、噻霉酮和噻菌铜这4种常用细菌病害防治药剂对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的抑制活性、对梨火疫病的田间防效及不同药剂处理后梨中的农药残留,并对这4种药剂的作物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生菌素、噻霉酮和春雷霉素对梨火疫病菌有抑制作用,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1.60、6.64和60.57 mg/L,中生菌素的抑制效果高于链霉素。在连续2年田间试验中,中生菌素1 000倍液和春雷霉素400倍液对梨火疫病的保护效果和治疗效果均达90.33%以上,噻霉酮500倍液和噻菌铜200倍液对梨火疫病的保护效果均达100.00%,治疗效果均超过86.97%,与对照药剂农用链霉素2 000倍液的效果相当。所有药剂处理后均未检出中生菌素、春雷霉素、高效氯氰菊酯和农用链霉素的农药残留,而噻虫嗪、阿维菌素和矮壮素虽有检出,但其残留量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花期前后、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施药,中生菌素、春雷霉素、噻霉酮和噻菌铜对梨花、叶片、枝梢及果实生长均无不良影响。综合来看,中生菌素、春雷霉素、噻霉酮和噻菌铜均可作为农用链霉素的替代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