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95篇
  免费   825篇
  国内免费   1576篇
林业   1389篇
农学   1708篇
基础科学   965篇
  1761篇
综合类   4667篇
农作物   935篇
水产渔业   588篇
畜牧兽医   1975篇
园艺   666篇
植物保护   742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19篇
  2022年   502篇
  2021年   637篇
  2020年   596篇
  2019年   590篇
  2018年   379篇
  2017年   592篇
  2016年   493篇
  2015年   645篇
  2014年   689篇
  2013年   753篇
  2012年   940篇
  2011年   913篇
  2010年   888篇
  2009年   813篇
  2008年   710篇
  2007年   695篇
  2006年   622篇
  2005年   492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322篇
  2002年   370篇
  2001年   380篇
  2000年   307篇
  1999年   267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37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果树的生长离不开农药等植保产品的使用,将药液喷施于枝叶是主要的果树植保作业方式,但是在对果树进行喷雾时不科学的作业方式会使农药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造成浪费的同时也给农田环境带来污染.果树的叶片作为主要接收农药雾滴的靶标,其表面的温度、湿度以及包括气孔密度在内的叶面信息的变化会影响农药雾滴的利用率.该研究从上述3类果树叶面信息检测的角度介绍了若干种叶面温度、湿度和气孔密度的检测方法,综述了国内外针对果树叶面信息的检测手段以及对农药雾滴沉积利用影响的研究;同时,总结归纳出农药喷雾雾滴的使用效果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上述果树叶面因素变化影响的结论,喷雾作业更需精细化、有计划地开展;最后,为果树精准喷雾作业方式提出了新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以期为今后果树植保作业的科学、高效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2.
利用中国740余站观测的月平均2 m气温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动力学诊断的方法,对2016—2017年中国冬季异常偏暖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中国2016—2017年冬季气温偏暖主要是由于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偏弱导致东亚冬季风偏弱,在中国存在异常的偏南风。阿留申低压偏弱由两个因素引起,一是由于阿留申群岛地区的海温偏低,冷源对应异常高压导致阿留申低压偏弱;二是阿留申低压在东亚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出口区以北,然而该冬季高空西风急流出口区位置偏南,导致阿留申地区偏离急流出口减压区,从而导致阿留申低压偏弱。此外,西风带偏北,中高纬亚洲大陆上空以纬向环流为主,不利于冷空气南下。  相似文献   
93.
西藏拥有独特的高原自然环境条件和地理优势,为植物提供了较好的生长环境,孕育了许多具有特色的植物资源。采用野外实地踏查,采集、整理标本以及查阅大量文献等方法,对该区蔷薇科观赏植物资源及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共有蔷薇科观赏植物30属244种,是西藏种子植物区系中的第五大科,种数仅次于菊科、禾本科、豆科、杜鹃花科。其中,单种属有8属,占该区蔷薇科植物总属数26.67%;寡种属(含2~10种)有14属,占总属数46.67%;大型属(11种及以上)有8属,占总属数26.67%。水平分布上以藏东南高山深谷区的种数最多,有162种,占种数的66.94%;垂直分布上以海拔800~5 200m处为主。与四川、云南的相似性程度最高。该区以伯舒拉岭以北的三江河谷地带;尼洋河、帕龙藏布流域、易贡藏布中上游及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翼,伯舒拉岭以西的低山地带等暖湿带生境的丰富度最高。该区蔷薇科观赏植物地理分布类型共8种和4个分布区变形,温带成分优势突出,与北温带、旧世界温带、东亚都存在着联系;热带成分次之。该区蔷薇科观赏植物以观花观果类优势最为明显。研究认为,西藏蔷薇科观赏植物资源较丰富,对西藏地区寒冷、多岩石、土壤贫瘠等恶劣的生态环境来说,无疑是丰富局部区域生态群落结构、增加园林植物种类、提高绿化率优良植物。  相似文献   
94.
 甘蔗花叶病广泛存在于我国甘蔗种植区,严重影响甘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甘蔗线条花叶病毒在蔗区肆虐,尽管针对其的血清学检测技术已经建立,但是快速、准确、高通量的检测方法亟待发掘。本研究制备了SCSMVCP的抗血清,特异性高,与引起甘蔗花叶病的另两种病原 (高粱花叶病毒和甘蔗花叶病毒) 间没有血清学交叉反应。基于该多克隆抗体,建立了直接抗原包被的ELISA、斑点杂交、Western blot和基于多抗的免疫试纸条检测技术。开发的免疫试纸条检测技术能快速、准确、高通量应用于田间病毒鉴定。本文提供了基于血清学的快速、准确、高通量,且便捷的甘蔗线条花叶病毒检测技术,有助于我国蔗区甘蔗花叶病的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95.
旨在为油菜株型育种和机械化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选用3个不同类型的紧凑型油菜常规品种,以松散型油菜杂交种‘秦优7号’为对照,研究了在15万、30万、45万、60万、75万、90万株/hm2密度下各品系的库源特征及其与收获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紧凑型油菜单株在不同密度下的库源特征与对照松散型相同,单株根、茎、枝、壳干重,角粒数和单株角果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且低密度显著高于高密度;千粒重随密度的变化不大。紧凑型油菜的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松散型油菜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说明紧凑型油菜适宜密植和机械化收获。收获指数对密度的响应在两类型品种表现一致,最低密度15万株/hm2增加到30万株/hm2时达到峰值,以后随着种植密度的继续增加而降低。收获指数与茎+枝+壳干重之和,与库性状角粒数、角果数、千粒重、单株产量,与库源关系的粒根比、粒茎比、粒枝比、粒壳比显著正相关,说明要提高收获指数不仅要扩“源”增“库”,还要协调库源的合理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96.
旨在分离纯化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中能够诱导细菌素Paracin1.7分泌的刺激因子,并探明其对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 HD1.7细菌素生成量及群体感应相关基因luxS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通过60%硫酸铵沉淀、CM Sepharose Fast Flow弱阳离子交换柱层析中度纯化及Superdex 75凝胶层析精度纯化,将获得的层析分离物与L. paracasei HD1.7共培养,检测共培养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及luxS基因的转录水平,并用SDS-PAGE与Native-PAGE检测分离物质。结果表明L. paracasei HD1.7抑菌活性为126.68%;luxS基因上调表达,为对照菌株的2.43倍;刺激因子的表观分子量约为30 kDa。本研究利用三步法初步分离纯化出诱导Paracin1.7生成的刺激因子,明确该刺激因子可以启动种间群体感应相关基因luxS,为L. paracasei HD1.7的群体感应研究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7.
针对保定市城区水系管理委员会2017年3月公布的黑臭水体河流中的一亩泉河7.23km的黑臭水体段为参考进行了勘查、取样与COD实验工作,从2019年4月12日到2019年5月29日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时间。研究结果表明:保定市一亩泉河河流不同位置COD大小不同、污染原因不同。通过周围景观的变化、对采样点附近居民进行的走访和COD浓度的测定,对一亩泉河的水质状况和污染源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析。并为此提出了切实可行、经济有效、便于管理的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98.
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ase)是调控植物糖类代谢的关键酶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及渗透调节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酶为多基因家族,各成员在植物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中有15个Sus成员,本研究利用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及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了该基因家族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Gh Sus1D、Gh Sus3A、Gh Sus3D和Gh Sus6D在起始期(0~3 DPA)大量表达;GhSus7D在10 DPA的纤维中表达量快速增加,达到同期突变体胚珠的4.7倍;Gh Sus1A、Gh Sus5D在纤维伸长期(5~15 DPA)表达量显著高于胚珠,分别在10 DPA、15 DPA时达到峰值;Gh Sus3A、Gh Sus3D、和Gh Sus6D在纤维发育(15 DPA)时表达量重新上升,且在20 DPA时仍处于较高表达水平。Sus基因家族组织表达模式分析表明,它们在陆地棉品种徐州142野生型和突变体中的组织表达模式基本相同,根、茎、叶、花中没有显著差异。但不同Sus基因具有不同的组织表达特异性。  相似文献   
99.
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是一个建构在扭曲的史实性描述基础上的理论大厦,其一系列重大的文化史结论如“两种生活和思维体系”、“狂欢节世界观”和“大型对话的开放性结构”等,都是建构在虚幻的史实性描述之上的理论想象。这种想象极大地歪曲了狂欢节的真实面貌和文化功能,虚构了狂欢节与官方文化宗教文化之间的文化冲突和价值对抗,在历史和逻辑双重意义上,都有着根本性缺失,是一个体系性的文化史虚构。  相似文献   
100.
Previous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yellow seed color gene of a yellow mustard was located on the A09 chromosome. In this study, the sequences of the molecular markers linked to the yellow seed color gene were analyzed, the gene was primarily mapped to an interval of 23.304 to 29.402M. Twenty genes and eight markers’ sequences in this region were selected to design the IP and SCAR primers. These primers were used to screen a BC8S1 population consisting of 1256 individuals. As a result, five IP and five SCAR markers were successfully developed. IP4 and Y1 were located on either side of the yellow seed color gene at a distance of 0.1 and 0.3 cM, respectively. IP1, IP2 and IP3 derived from Bra036827, Bra036828, Bra036829 separately, co-segregated with the target gene. BLAST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sequences of newly developed markers showed good collinearity with those of the A09 chromosome, and that the target gene might exist between 27.079 and 27.616M. In light of annotations of the genes in this region, only Bra036828 is associated with flavonoid biosynthesis. This gene has high similarity with the TRANSPARENT TESTA6 gene, Bra036828 was hence identified as being the gene possibly responsible for yellow seed color, in our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