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202篇 |
免费 | 3920篇 |
国内免费 | 691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899篇 |
农学 | 11097篇 |
基础科学 | 6034篇 |
11189篇 | |
综合类 | 18291篇 |
农作物 | 3178篇 |
水产渔业 | 1922篇 |
畜牧兽医 | 8015篇 |
园艺 | 2070篇 |
植物保护 | 43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29篇 |
2023年 | 615篇 |
2022年 | 1672篇 |
2021年 | 2462篇 |
2020年 | 2380篇 |
2019年 | 2148篇 |
2018年 | 1576篇 |
2017年 | 2220篇 |
2016年 | 2190篇 |
2015年 | 2767篇 |
2014年 | 2635篇 |
2013年 | 3319篇 |
2012年 | 3881篇 |
2011年 | 4189篇 |
2010年 | 3987篇 |
2009年 | 3638篇 |
2008年 | 3439篇 |
2007年 | 3881篇 |
2006年 | 3595篇 |
2005年 | 3290篇 |
2004年 | 1539篇 |
2003年 | 1303篇 |
2002年 | 1024篇 |
2001年 | 1139篇 |
2000年 | 1478篇 |
1999年 | 1741篇 |
1998年 | 1673篇 |
1997年 | 1412篇 |
1996年 | 1300篇 |
1995年 | 1240篇 |
1994年 | 1090篇 |
1993年 | 1030篇 |
1992年 | 851篇 |
1991年 | 669篇 |
1990年 | 590篇 |
1989年 | 421篇 |
1988年 | 354篇 |
1987年 | 251篇 |
1986年 | 130篇 |
1985年 | 57篇 |
1984年 | 50篇 |
1983年 | 52篇 |
1982年 | 36篇 |
1981年 | 46篇 |
1980年 | 22篇 |
1979年 | 11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4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01.
日光温室番茄寡照灾害等级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初步确定日光温室番茄苗期及花果期冬季寡照灾害等级指标。基于日光温室内番茄苗期、花果期寡照对比观测试验,将冬季温室番茄生产寡照分为无灾、轻灾、中灾、重灾4个等级。通过1、3、5、7、10、15天寡照及恢复处理,对寡照植株样本及对照植株样本进行光合速率的观测分析,结合试验过程中样本生长性状表征以及经寡照处理后的样本产量统计分析,确定寡照等级指标。结果表明,苗期寡照指标为:无灾(3天及3天以下)、轻灾(4~7天)、中灾(8~10天)、重灾(10天以上);花果期寡照指标为:无灾(3天及3天以下)、轻灾(4~5天)、中灾(5~10天)、重灾(10天以上)。本研究为开展日光温室番茄寡照预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2.
为解决农业机械受振动冲击剧烈的问题,针对其上存有的大量管状结构,在传统约束阻尼结构基础上,引入"过渡层"设计概念,提出一种管状过渡阻尼结构。过渡层的弹性模量须介于金属材料与黏弹阻尼材料之间,在振动时,过渡层类似于杠杆的放大作用,可增大阻尼层剪切变形,从而提高整个结构的能量耗散能力。结构损耗因子作为评价机械结构减振性能的重要指标,基于应变能法,建立了其数学模型;研究了过渡层参数行为对结构损耗因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实际选用时,过渡层弹性模量及厚度的选择相对密度的选取更为重要。采用ANSYS子问题逼近法,对管状过渡阻尼结构的参量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结构的前4阶结构损耗因子较优化前均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1阶损耗因子提高了34.19%,2阶提高了12.11%,3阶提高了22.39%,4阶提高了12.70%;为进一步验证优化结果,该文对光管、优化前及优化后的管状过渡阻尼结构进行了谐响应分析,由分析结果可知,过渡阻尼处理能够有效降低结构的振动幅值,且优化后结构减振效果更佳。该研究可为中国农业机械用高品质减振结构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3.
土壤腐殖物质形成转化与结构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土壤有机质(SOM)是极为重要和复杂的天然有机物,从化学本质出发,SOM包括腐殖物质(HS)和非腐殖物质两个主要部分。HS是土壤SOM的主体,在土壤养分循环和碳截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SOM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共存,这是激励研究者勇于探索的不竭动力。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土壤HS,本文对HS及其组分的形成转化及稳定性(包括形成顺序、相互转化、驱动因素、同位素分异、热力学稳定性等),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包括HS组分的提取、分组、纯化、结构表征等),人为措施响应规律(包括耕作、施肥、土地利用的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同时提出今后HS研究中要进一步应用先进技术、重新重视HS化学分组研究、进一步认识HS结构特征,以及探索HS形成转化机制及其与农业措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4.
为改善生物质焦的吸附性能,以玉米芯为原料,在N2和CO2气氛下以"一步法"制备活性焦,再经有机胺甲醇溶液浸渍,获得改性生物质焦。在120℃下研究改性焦的SO2吸附特性,获得吸附穿透曲线和吸附量,并对脱硫前后固体焦颗粒的理化结构及元素组成进行分析,探讨浸渍剂浓度对改性生物质焦理化特性及其SO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胺浓度的增加,焦炭表面氮含量和表面官能团数量明显增加,但孔隙结构恶化,而SO2吸附出现先降后增的趋势,CC850-10%的饱和吸附量达156.22 mg/g,相较于前驱体的57.78 mg/g,吸附性能显著提升。有机胺浸渍改性通过增强化学吸附作用,可有效改善生物质焦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对于生物质焦应用于烟气净化技术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5.
106.
车辆道路模拟的计算机仿真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道路随机激励下车辆的平顺性动力学进行研究首先必须建立道路高程的时间历程。为了对时域内道路的数学模型、算法设计和道路仿真实现的研究,分析了道路不平顺高程从频域向时域的转换方法并在建模数值道路过程中考虑了车轮之间以及两轮辙之间的相关性,设计了三种主要的道路模拟算法——谐波叠加法、白噪声过滤法和基于道路功率谱离散的逆Fourier变换法并将其于MATlab平台上集成为专用的道路仿真系统。为使仿真尽可能真实,包括时域中的双轮辙关系、道路仿真算法的改进以及多元算法的集成等方面也给予了重视。仿真算例研究表明了所用方法原理上的普适性、有效性,以及仿真结果与实际道路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7.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小麦叶面积指数的提取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为了较好地模拟叶面积指数的变化动态,在大田条件下进行试验,获取5个品种5个密度下不同发育期的小麦群体冠层数字图像,并手工测得实际叶面积。通过研究设计了复杂背景下小麦冠层图像叶面指数的有效提取方法,将图像处理得到的叶面积指数数据与实际测得的数据进行拟合建立模型。结果表明:品种、密度和发育期的差异对拟合模型参数影响显著,对模型经过随机抽取样本图像进行假设检验,均能够通过检验。模型的相关系数平方均达到0.86以上,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小麦冠层叶面积指数的估测。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根据地质灾害野外普查空间数据库,分析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发育地区崩塌形成机理和破坏模式,探究不同环境孕灾因子对崩塌发育的贡献率,评估崩塌灾害空间易发性与分布规律,为中国东南沿海地质灾害多发区的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支持。[方法] 在分析广州市白云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崩塌发育特征的基础上,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距地表水体距离、降雨量、地层岩性、土地利用类型共8个与崩塌灾害发育密切关联的致灾因子构建崩塌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叠加研究区内404个历史崩塌数据,依据贡献率模型计算统计各指标因子崩塌灾害敏感性和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各二级指标因子贡献率的修正样本差确定因子权重。[结果] ①研究区内坡度、高程和地形起伏度对崩塌易发性贡献程度较高,坡向、地层岩性、降雨量在崩塌灾害易发性评价中贡献程度较低。②极高易发区主要集中在丘陵西麓,崩塌易发性由山地线范围外层边缘向中心逐级降低。③崩塌极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崩塌比率占总崩塌比率超过85%,模型易发性评价成功率和预测率分别达到91.3%和92.6%。[结论] 斜坡地形地貌因子对崩塌发育影响较显著,基于贡献率的崩塌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能够客观量化指标因子权重,模型预测评价结果精度较高,易发性区划符合实际崩塌发育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9.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以及工程技术等手段,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通过土地整理,可以增加大量的耕地,缓解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土地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必须做好加强宣传、科学规划、协调组织、筹集资金、完善政策、优质服务等项工作。 相似文献
110.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农田多目标控制排水模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该文研究内容包括2个方面: 1)针对南方丘陵地区地表排水方式,通过田间排水试验,探求控制排水中氮、磷浓度的变化规律,拟合了累计入渗量Philip公式的参数,建立了排涝、除渍和减少氮、磷流失的多目标控制排水模型。2)在分析多目标优化问题Pareto最优解的基础上,运用MATLAB编制计算程序,针对控制排水模型的具体特点,分别定义了粒子的适应值、个体极值和全局极值的计算公式,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运用基于粒子群的多目标优化算法求解农田多目标控制排水模型,所求得的控制排水时间与实际控制排水时间基本一致,为农田排水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