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61篇 |
免费 | 129篇 |
国内免费 | 24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80篇 |
农学 | 86篇 |
基础科学 | 108篇 |
203篇 | |
综合类 | 1140篇 |
农作物 | 299篇 |
水产渔业 | 306篇 |
畜牧兽医 | 266篇 |
园艺 | 251篇 |
植物保护 | 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96篇 |
2021年 | 75篇 |
2020年 | 89篇 |
2019年 | 74篇 |
2018年 | 65篇 |
2017年 | 100篇 |
2016年 | 65篇 |
2015年 | 113篇 |
2014年 | 145篇 |
2013年 | 199篇 |
2012年 | 244篇 |
2011年 | 210篇 |
2010年 | 213篇 |
2009年 | 185篇 |
2008年 | 199篇 |
2007年 | 215篇 |
2006年 | 179篇 |
2005年 | 131篇 |
2004年 | 68篇 |
2003年 | 50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44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根据猪PRRSV的ORF7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引物,以PRRSV RNA为模板,筛选最佳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PRRSV的RT-PCR方法。应用该方法对病毒细胞培养物进行基因扩增,均获得了分子量为443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而对PCV2、PRV、CSFV及Marc-145细胞进行同条件检测,结果均为阴性;PRRSV扩增产物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的PRRSV其他毒株序列同源性达92%~98%。敏感性试验表明,该体系可检测到2.39TCID50的PRRSV;对2004~2005年送检的81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为23.4%。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RT-PCR特异性好、敏感性高,可用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82.
对人工干法授精、微量充气孵化条件下星突江鲽的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星突江鲽受精卵为分离的球形浮性卵,无油球、卵膜薄、光滑且透明,具弹性。吸水前卵径为0.66~0.70mm,吸水后为0.91~1.06mm。根据胚胎发育的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将星突江鲽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胚孔关闭、眼泡和肌节形成、尾芽形成、晶体出现、听囊出现、出膜前期和出膜期11个连续的典型时期。在11±0.5℃水温下,受精卵经过101h仔鱼脱膜孵出。初孵仔鱼全长2.3~2.5mm,卵黄囊长径1.075~1.25mm,短径0.60~0.675mm。 相似文献
83.
电麻醉对西伯利亚鲟幼鱼行为特性与血清离子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强度电麻醉对西伯利亚鲟幼鱼行为特性与血清离子浓度的影响。西伯利亚鲟电麻醉阶段包括部分失去平衡期、完全失去平衡期、完全麻醉期和鳃动停止期等4个时期。电麻醉时西伯利亚鲟呈现趋阳性;随着电压升高,到达各麻醉阶段时间与恢复时间逐渐缩短。西伯利亚鲟到达完全麻醉期时间在15 V、20 V、25 V、35 V组间均有显著差异,在30 V与35 V时分别仅为97.0 s和68.8 s,而恢复时间为0 s。各试验组西伯利亚鲟在电麻醉时鳃动频率均增加,而恢复阶段均降低。电麻醉对西伯利亚鲟摄食与活动状态均无显著影响。随着电压升高,钾离子与镁离子浓度先下降后上升,钙离子则先上升后下降。钠离子与氯离子浓度变化较大,均是15 V组时浓度最低,20 V时浓度最高。磷离子浓度呈现增高趋势。pH值在麻醉后降低,对照组与其余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因此西伯利亚鲟幼鱼适宜电麻醉强度为25~30 V,电麻醉是种较好的麻醉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4.
中国鲳成鱼和幼鱼肌肉生化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常规肌肉生化成分测试方法测定了中国鲳成鱼和幼鱼肌肉的一般生化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中国鲳成鱼和幼鱼肌肉中的一般生化成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除水分外,成鱼肌肉的粗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显著性高于幼鱼(P<0.05)。中国鲳成鱼和幼鱼肌肉中含有包括色氨酸和牛磺酸在内的18种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8.68%和72.92%(质量分数,干样),其中包括人体必需氨基酸8种,总量分别为33.26%和31.05%,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2.28%和42.58%;中国鲳成鱼和幼鱼的必需氨基酸组成比例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中国鲳成鱼和幼鱼的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和蛋氨酸+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62.16和77.68,4种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8%和26.44%(干样)。中国鲳成鱼和幼鱼肌肉中脂肪酸种类丰富,成鱼肌肉含有饱和脂肪酸(SFA)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5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8种;而幼鱼肌肉中SFA8种,MUFA6种,PUFA7种。中国鲳成鱼和幼鱼肌肉中EPA含量较低,分别占肌肉脂肪酸的2.49%和4.86%;而DHA较高,分别占肌肉脂肪酸的10.26%和16.23%。中国鲳成鱼和幼鱼必需氨基酸的A/E值较为接近,大小顺序均为:赖氨酸>亮氨酸>精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组氨酸>色氨酸。 相似文献
85.
盐度对俄罗斯鲟幼鱼血清渗透压、离子含量及鳃丝 Na+/K+-ATP 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急性盐度胁迫对7月龄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体质量(86.1±18)g]鳃丝Na+/K+-ATP酶活力、血清渗透压和血清离子(Na+、K+、Cl-)的影响。结果表明:幼鱼从淡水直接转入盐度15、20、25水中,96h死亡率分别为72.22%、100%、100%,其他组(盐度0、5、10)无死亡。各盐度组96h血清渗透压、Na+、Cl-浓度随盐度升高而增加,且各盐度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盐度15组最高,盐度5、10组间各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盐度组血清K+离子在48h中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96h时有所回升但仍低于对照组,盐度15与盐度5、10相比血清K+离子有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5、10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组鳃丝Na+/K+-ATP酶活力呈先下降后上升变化,48h为最低,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96h时盐度5、10组鳃丝Na+/K+-ATP酶活力与对照组及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盐度15与对照组及盐度5、10均有显著差异(P0.05)。96h幼鱼的等渗点为303.2mOsm·kg-1,相当于盐度10.06,而Na+及Cl-等离子点分别为146.1mmol·L-1和136.8mmol·L-1,分别相当于盐度9.02和8.95。与盐度15组相比,盐度10及其以下处理组各项检测指标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在幼鱼渗透调节范围之内,盐度10中养殖15d后各项指标与淡水组差异较小,因此7月龄俄罗斯鲟幼鱼已具备在盐度10及以下的咸水中生活的能力,但不能耐受高于10的盐度。 相似文献
86.
长江口刀鲚繁殖群体组成及繁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当前长江口刀鲚(Coilia nasus)繁殖群体组成及其繁殖性能, 2021 年于长江口刀鲚汛期的 4—6 月在长江口南支水域采集生殖洄游的刀鲚繁殖群体样本 144 尾, 分析了其个体大小、性比、性腺发育分期、条件因子(Kn)、 性体指数(GSI)和繁殖力(F)。结果显示, 采集样本的平均全长(TL)和体重(BW)分别为(318±34) mm 和(97.16±32.05) g, 其中, 于 4 月采集的个体最大。繁殖群体中, 雌性占优, 雌雄性比为 8∶1。在雌性个体中, 不同月份性腺发育期组成不同, 其中 4 月以卵巢发育至 II 期个体为主。Kn 在不同长度组和不同月份间基本一致, 其值接近或大于 1。GSI 从 4 月至 6 月随着性腺不断发育成熟而逐渐增加, 6 月最高。所选成熟个体的繁殖力从 29908 到 74041 粒不等, 平均值为(51073±11302)粒。繁殖力与全长、体重、性腺重均存在正相关关系, 其中繁殖力与性腺重的相关性最高 (R2 =0.619), 其次为全长和体重。本研究结果可用于判定当前长江口刀鲚繁殖群体的整体状况, 为后期针对该物种的保护以及管理政策制定和规划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
为研究刀鲚(Coilia nasus)不同水域形态特点和分布特点,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嵊泗群体(嵊泗海域)、长江流域群体(长江河口、长江泰州段与鄱阳湖)和湖泊群体(洪泽湖与巢湖)的刀鲚24个形态性状指标进行形态差异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群体之间除尾柄高外其余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长江流域群体与嵊泗群体之间形态最为接近相聚成一个类群,洪泽湖群体和巢湖群体分别形成两个类群,并运用差异系数检验显示,这三个类群之间形态多样性差异尚未达到亚种水平,属于同一种群。主成分分析提取了6个特征值大于1的形态指标,累积贡献率为75.784%,并发现各水域刀鲚形态差异表现在头胸部、腹部与尾部性状上。判别分析中,综合判别率为87.9%。研究结果表明,嵊泗群体和长江流域群体形态最为接近,说明嵊泗群体最有可能洄游进入长江;而湖泊群体与嵊泗群体、长江流域群体形态有显著差异,说明湖泊群体的刀鲚最有可能为淡水定居型长颌鲚。 相似文献
88.
为了解高邮湖鱼类群落结构特征,采用三层刺网和单目地笼网鱼类采样工具,于2019-2020年在该湖泊设置的5个点位进行4次调查,鉴定了渔获物种类,分析了鱼类生态类型和群落结构特征指数。结果显示:高邮湖鱼类24种,隶属20属7科6目。淡水性、肉食性和中上层鱼类为优势生态型。鲫(Carassius auratus)、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刀鲚(Coilia nasus)和鲢(H.molitrix)为高邮湖优势种。平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45,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61,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6,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为1.91。与历史资料相比,鱼类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有所提高,但群落结构受干扰程度较高。Cluster聚类和nMDS平面图显示,高邮湖不同空间的鱼类多样性差异较小;而与其北部入湖口河流水域相比,鱼类群落结构差异显著。过水性高邮湖的鱼类多样性高于河道,但总体上鱼类物种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89.
不同品种(系)凤凰单丛成品茶的香型分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SDE-GC/MS联用技术分析17种凤凰单丛成品茶的挥发性成分,以凤凰水仙群体种乌龙茶和石古坪乌龙茶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依据香型相似率大于或等于95%可以进行归类的标准,将17种凤凰单丛成品茶的香型归结为黄栀香、杏仁香、蜜兰香、芝兰香、玉兰香和香型名称未定的锯朵仔、贡香共7个类型。不同香型凤凰单丛成品茶之间的香型相似度存在明显差异,与凤凰水仙群体种的香气组分及香型也存在差异,这可能与凤凰单丛茶的自然杂交变异及其加工工艺有关。通过分析同一香型不同凤凰单丛茶的香气组分差异,可以发现不同香型的单丛茶之间既存在共性成分的含量差异,又具有个性组分的差异,比如:芝兰香型凤凰单丛茶的异丁香酚,黄栀香型的α-杜松醇,蜜兰香的榧烯醇、β-紫罗酮、石竹烯以及锯朵仔单丛的4-萜烯醇和贡香单丛的氨茴酸甲酯等,这些成分可能是所对应品种(系)凤凰单丛茶的特征香气成分,可作为凤凰单丛成品茶香型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