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66篇
  免费   1860篇
  国内免费   3116篇
林业   2035篇
农学   1705篇
基础科学   1571篇
  3074篇
综合类   15426篇
农作物   2380篇
水产渔业   1389篇
畜牧兽医   4959篇
园艺   2356篇
植物保护   1247篇
  2024年   250篇
  2023年   610篇
  2022年   1464篇
  2021年   1381篇
  2020年   1341篇
  2019年   1231篇
  2018年   918篇
  2017年   1443篇
  2016年   989篇
  2015年   1543篇
  2014年   1605篇
  2013年   1911篇
  2012年   2704篇
  2011年   2756篇
  2010年   2545篇
  2009年   2287篇
  2008年   2378篇
  2007年   2140篇
  2006年   1776篇
  2005年   1357篇
  2004年   920篇
  2003年   577篇
  2002年   576篇
  2001年   539篇
  2000年   472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2年   8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9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人工落叶松林降雨截留再分配及其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人工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林冠截留再分配和水化学特征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一个生长季内(4-9月),人工落叶松林林冠总截留量为109.19 mm,占同期降雨量21.71%,穿透雨量为393.39 mm,占同期降雨量的78.20%;树干茎流量为0.47 mm,占同期降雨量的0.093%;(2)按照各养分元素月平均浓度排序,林外雨为:CaKMgSiMnNaFe,穿透雨为:CaKSiNaMgFeMn,树干茎流为;CaNaMgSiKMnFe,且不同样品按照养分元素浓度稳定度排序为;树干茎流穿透雨林外雨;(3)人工落叶松林养分元素净输入排序为;KMgMnNaFeCaSi,净输入量依次为22.339,2.920,0.856,-0.216,-0.260,-1.280,-2.478 kg/hm2,其中,穿透雨占人工落叶松林(穿透雨+树干茎流)元素输入量的98.23%,树干茎流占1.77%.  相似文献   
992.
太行山地区侧柏人工林主要养分元素分配及循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人工林养分循环特征,以太行山丘陵区侧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标准木收获法,对其生物量和养分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侧柏人工林(26 a)生物量约45.55t/hm2,林分净生产力为2.07 t/hm2;生物量分配排序为;树干树根树皮树枝树叶.(2)林分营养元素积累量为455.23 kg/hm2,积累量的排序为:CaNP.(3)灌草植被层营养元素积累量顺序为:CaNP,灌草层3种元素总贮量仅占乔木层的5.5%.(4)凋落物营养元素年归还量为337.12 kg/hm2,3种营养元素归还量排序为:CaNP,Ca的年归还量最高,为271.66 kg/hm2,分别是N和P的4.42倍和69.12倍.(5)年吸收量、年存留量、养分年归还量和富集系数排序均为CaNP;吸收系数排序为CaNP;利用系数、循环系数排序是NCaP,侧柏对N的利用系数最大;Ca的富集能力最强.分别是N,P的1.9和2.8倍.侧柏的N周转时间最短(1.22 a),P周转时间最长(3.63 a),Ca周转时间居中(1.43 a).  相似文献   
993.
不同轮作制度下红壤旱地水分时空变化对稻草覆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湖南桃源红壤旱地轮作施肥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轮作制度下(甘薯-油菜,绿豆-蚕豆)两种类型旱地(平旱地、坡旱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对稻草覆盖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土层的加深,红壤旱地土壤水分含量增加,稳定性增强.其中坡旱地的含水量和变异幅度均高于平旱地(尤其在0-20 cm,20-40 cm土层);稻草覆盖后,同一轮作制度坡、平两种类型旱地0-20 cm表土层水分含量均有增加,平旱地效果更为明显,20-40 cm,4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则明显下降;同在坡旱地覆盖稻草,绿豆-蚕豆轮作地土壤绝对含水量明显增加(0-20 cm,40-60 cm效果更加明显),而甘薯-油菜轮作明显提高了0-20 cm表土层水分含量,吸收消耗了20-40 cm,40-60 cm深层相对丰裕的水分;夏季持续高温干旱时期各处理0-20 cm表土层水分含量均呈持续下降趋势,与休闲地相比,除平旱地甘薯-油菜+稻草覆盖外,其它处理土壤含水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表明稻草覆盖是亚热带红壤旱地季节性干旱防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94.
广西喀斯特次生林地表碳库和养分库特征及季节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自然保护区原生林为对照,调查了广西喀斯特区处于同一次生演替序列中的灌丛、藤刺灌丛、乔灌丛3个群落的地表凋落物存量,同时对凋落物层和土壤表层(0-5 cm)的有机碳,全氮、磷、钾等养分元素的含量、贮量状态及其雨季前后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表凋落物存量及有机碳、全氮贮量随演替阶段上升均呈增高趋势;除全磷外,土壤的有机碳和养分元素含量与凋落物层贮量相关性显著(p<0.05);雨季期间,凋落物迅速分解,地表凋落物的分解量要大于当季凋落量,并且次生林的凋落物分解与养分释放量显著高于原生林;雨季后,各群落有机碳和养分的凋落物层贮量以及土壤含量均有所降低.其中凋落物层贮量下降显著的是藤刺灌丛与乔灌丛.土壤养分含量则在灌丛与原生林阶段下降更为明显.在从灌丛向顶级群落演替的进程中,森林的自养能力可能存在一个先增高再降低的过程.  相似文献   
995.
不同农艺措施条件下稻田田面水总氮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对稻田田面水总氮在不同农艺措施条件下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该规律进行了数字拟合,以便为控制稻田氮素流失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结果表明:田面水总氮浓度在施肥后第一天达到高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降低,并且在每次施肥后7-9 d下降到较低水平;施肥水平和田面水总氮浓度呈正相关关系;施肥方式对田面水总氮有较大影响.随着施肥深度加深,田面水总氮含量逐渐降低;不同肥料种类对田面水总氮亦有影响,全部施用复合肥处理浓度最大,施用复合肥+碳铵处理浓度最小;有机肥作为缓释肥料在试验初期对田面水总氮贡献不大;沙土较粘壤土处理田面水总氮浓度大.  相似文献   
996.
采用自然水体养殖及农田施用试验方法,对水葫芦(Eichhorniacrassipes)的N、P、K吸收能力及其在农田施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试验条件下,水葫芦对N、P、K的富集系数分别达到N6641倍、P16667倍、K6560倍,42d对N、P、K的吸收量可高达40.57、6.95和81.14g·m^-2。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水葫芦处理(等量的N、P投入)的土壤速效N除了苗期显著降低外,其他各时期无显著差异,而速效P和速效K从苗期开始一直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升高,说明施用水葫芦可促进土壤速效P、K的增加。但要获得较高的产量水平,应适当增加前中期氮肥施用水平。采用水葫芦控制性种养既可实现养分在水体与农田间的循环,还可减少农田化肥的施用量和农业面源污染,是一种良性的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997.
农田氮磷流失与农业非点源污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农田氮、磷的流失,不仅造成化肥利用率的降低,还会引起农业非点源污染。通过分析国内外由于农田氮磷流失而引起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和流失途径,提出加强污染源监控预警,综合运用管理措施和生态工程等,控制和减少农田氮磷流失对水体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998.
模拟降雨下坡度对含砾石土壤径流和产沙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含砾石土壤径流和产沙过程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该类型土壤中的水土过程,也可以为基于过程的土壤侵蚀模型模拟提供重要的土壤参数.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了3个坡度下含砾石土壤中的径流和产沙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砾石含量的土壤在不同坡度下的产流在0~20 min内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之后径流趋于平稳.随着砾石含量的增加,坡度对径流的影响减弱.坡面产沙高峰期出现在0~20 min内,且高峰期产沙量占总产沙量比例相对较大;当坡度为15°时,砾石含量(质量含量百分比)为20%,30%,40%的土壤在30 min后产沙量又增加,与其他坡度相比,土壤总产沙量也明显增加.实验中坡度是决定土壤产沙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9.
胁迫对菜用大豆种子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蛭石栽培,在100 mmol/L NaCl 胁迫下,对耐盐性不同的两个菜用大豆[Glycine max (L.)Merr.]品种种子的过氧化氢(H2O2)含量及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NaCl胁迫显著增加了菜用大豆种子的H2O2含量,但耐盐品种 绿领特早的增幅低于盐敏感品种理想高产95-1。NaCl胁迫期间,绿领特早种子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AsA、GSH含量以及AsA/DHA值和GSH/GSSG值的增幅高于同期的理想高产95-1,或降幅低于同期的理想高产95-1; 脱氢抗坏血酸(DHA)、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的增幅低于同期的理想高产95-1。表明 绿领特早种子在胁迫期间能够保持较高的AsA-GSH循环效率,可有效地抑制H2O2的积累,这可能是其耐盐性较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国内外近20 a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领域相关文献进行了收集与统计分析,从源头减量、过程控制以及末端资源化等角度对不同养殖类型的研究热点及发展方向进行预测,以推动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体系的完善。研究结果表明:在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领域,国内研究集中在生猪污染领域,而国外以肉(奶)牛污染防治研究为主,国内外文献对水产养殖污染的关注度均不足;在畜禽养殖污染控制方面,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国内外共同关注的重点,其中国内对堆肥、厌氧发酵等方向的研究热度较高,研究关注点多与土壤污染相关,而国外研究的关注点更为全面,包括废弃物的资源化能源化利用、养殖污水处理以及温室气体等。未来我国可以进一步拓展对废弃物多元化处理的技术模式,关注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时进一步深入研究养殖业造成的水污染及大气污染的致污机理及控制技术,以期完善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体系,全面提高养殖业污染综合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