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218篇 |
免费 | 1077篇 |
国内免费 | 271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854篇 |
农学 | 3520篇 |
基础科学 | 1929篇 |
4153篇 | |
综合类 | 6627篇 |
农作物 | 1307篇 |
水产渔业 | 878篇 |
畜牧兽医 | 3296篇 |
园艺 | 723篇 |
植物保护 | 17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2篇 |
2023年 | 216篇 |
2022年 | 534篇 |
2021年 | 868篇 |
2020年 | 805篇 |
2019年 | 775篇 |
2018年 | 553篇 |
2017年 | 779篇 |
2016年 | 760篇 |
2015年 | 1017篇 |
2014年 | 921篇 |
2013年 | 1176篇 |
2012年 | 1399篇 |
2011年 | 1446篇 |
2010年 | 1436篇 |
2009年 | 1355篇 |
2008年 | 1267篇 |
2007年 | 1419篇 |
2006年 | 1293篇 |
2005年 | 1103篇 |
2004年 | 538篇 |
2003年 | 496篇 |
2002年 | 410篇 |
2001年 | 438篇 |
2000年 | 546篇 |
1999年 | 688篇 |
1998年 | 619篇 |
1997年 | 533篇 |
1996年 | 516篇 |
1995年 | 511篇 |
1994年 | 465篇 |
1993年 | 414篇 |
1992年 | 388篇 |
1991年 | 302篇 |
1990年 | 248篇 |
1989年 | 207篇 |
1988年 | 164篇 |
1987年 | 91篇 |
1986年 | 63篇 |
1985年 | 32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34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23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7篇 |
1974年 | 9篇 |
1965年 | 6篇 |
1964年 | 6篇 |
1963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24.
25.
26.
山东杨树溃疡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系统报道了对山东省杨树溃疡病的研究结果。主要包括溃疡病种类、分布、危害、三种主要病原菌的致病性、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和溃疡病综合防治技术。山东境内杨树上发生的溃疡病共有8种,对林木造成严重危害的为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杨树烂皮型溃疡病和杨树大斑型溃疡病,其他几种溃疡病常与上述3种混合发生。在同一条件下,3种病原菌的致病强弱依次为杨树烂皮型溃疡病病原菌、杨树水泡型溃疡病病原菌、杨树大斑型溃疡病病原菌。杨树品种和水分状况是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关键因子。研究提出了选育抗病品种、注意苗木检疫、加强营林管理和适时药剂防治的一、二级综合治理杨树溃疡病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7.
对江西高安等16个县、市林区的马尾松毛虫用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氯氰菊酯用点滴法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江西林区马尾松毛虫对溴氰菊酯的耐药力有明显提高,其中高安、贵溪林区马尾松毛虫的抗数达到了低抗水平,马尾松毛虫对氰戊菊酯和氯氰菊酯尚未产生抗性,室内用以上3种拟除虫菊酯与增效磷(SV1)按1:0.5、1:1、1:3、1:5T 1:10的比例混配,用点滴法对马尾松毛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增效磷与拟除虫菊酯混配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并且随着SV1比例的提高,增效作用增强,用4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2.5%溴氰菊酯、20% 酯、2.5%三氟氰菊酯和10%氯氰菊酯)加增效磷按不同混配比进行林间防马尾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增效与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混配有极显著的增效作用,林间防治松毛虫以溴氰菊酯+SV1(1:5)、氰戊菊酯+SV1(1:3-1:5)、三氟氰氯菊酯+SV1(1:3-1:5)以及氯氰菊酯+SV1(1:5)稀释8000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8.
大花蕙兰幼苗叶片诱导类原球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花蕙兰无菌幼苗叶片为外植体,成功诱导类原球茎(PLB).叶片部位是影响诱导的关键,只有叶片基部片段能成功诱导出PLB.不同激素配比以及外植体来源对PLB诱导有重要的影响.低浓度的2,4-D和较高浓度的6-BA对于拟球茎诱导PLB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2,4-D浓度高于0.6 mg/L时,PLB诱导受到显著抑制.较高的2,4-D水平可能有利于PLB诱导初始阶段,但不利于PLB诱导中后期的进一步发育.不同基因型有不同的最佳激素组合.添加0.2 mg/L的NAA对大花蕙兰PLB诱导没有显著影响,但在有的基因型中对PLB诱导有促进作用.以叶片基部片段诱导大花蕙兰PLB是可行的,为转基因研究提供了再生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