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173篇 |
免费 | 1961篇 |
国内免费 | 115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138篇 |
农学 | 976篇 |
基础科学 | 790篇 |
1711篇 | |
综合类 | 8356篇 |
农作物 | 1317篇 |
水产渔业 | 849篇 |
畜牧兽医 | 3045篇 |
园艺 | 1234篇 |
植物保护 | 87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370篇 |
2023年 | 412篇 |
2022年 | 896篇 |
2021年 | 828篇 |
2020年 | 823篇 |
2019年 | 728篇 |
2018年 | 575篇 |
2017年 | 852篇 |
2016年 | 564篇 |
2015年 | 846篇 |
2014年 | 920篇 |
2013年 | 1006篇 |
2012年 | 1505篇 |
2011年 | 1524篇 |
2010年 | 1433篇 |
2009年 | 1256篇 |
2008年 | 1186篇 |
2007年 | 1160篇 |
2006年 | 875篇 |
2005年 | 731篇 |
2004年 | 445篇 |
2003年 | 265篇 |
2002年 | 296篇 |
2001年 | 264篇 |
2000年 | 278篇 |
1999年 | 133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1年 | 5篇 |
1962年 | 5篇 |
1956年 | 3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掌叶覆盆子野外种群的更新由根蘖繁殖完成,实生苗罕见,种子繁殖力低。本研究从掌叶覆盆子种子的结实特性、采种期、储藏时间、母树来源、激素含量变化与种子萌发等方面对其种子繁殖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掌叶覆盆子种子数量充足,群体内结实特性保持着一致性;当年熟果种子活力达到75.33%,储藏时间超过1年种子活力迅速下降且发芽率为0;不同母树来源种子发芽率无差异;青果、黄绿果时期种子活力和发芽率都较低,熟果和过熟果实种子活力达最高值且基本一致,但熟果GA 3/ABA比值最大,发芽率最高;不管是否添加外源激素,随着果实过熟程度加深,种子发芽率迅速下降,种子休眠程度也随之加深;酸蚀和激素可有效破除休眠,提高发芽率。采种时间、储藏时间、酸蚀和赤霉素催芽等是影响掌叶覆盆子繁殖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2.
In machine cutting, the replacement of traditionalKGcutting solution with cryogenical cold air jet not only possesses a good cooling and lubricating efficiency, but also can avoid the occurrence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anner and performance of discharged cutting chip under cryogenical cold air jet condition, a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for steel grade 45 in the dry and cryogenical cold air jet cutting comparatively. The effects of cryogenical cold air jet on the breaking of cutting chip are discussed.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 that, in the valid ranges of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the cryogenical cold air jet can widen the chip broken region effectively. Different insufflating angle of cold air behaves different influence on the chip-break. From the experiment, it has been gained that the optimized jet insufflatingangle, temperature effecting range and pressure working range of cold air, which provides the foundation of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相似文献
73.
为探究小麦开花后籽粒中多组分营养物质积累的动态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本研究以六倍体栽培小麦中国春和贵紫1号为材料,对开花后10、15、20、25、30、35、40d的籽粒总类黄酮、总酚、植酸、无机磷、总淀粉、氨基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单粒重进行了动态测定及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相关性网络(Correlation-based network analysis,CAN)和斯皮尔曼秩相关(Spearmanp’s Rho Correlation)等分析。结果表明,在籽粒发育过程中,氨基、可溶性蛋白质以及无机磷含量逐渐降低,淀粉含量升高后逐渐趋于稳定,总酚含量先降低后升高,总类黄酮含量及单粒重先升高后降低。2个小麦品种籽粒中各营养物质含量及单粒重的动态变化趋势相似,但各营养物质含量的高低及其差异显著性却各有不同。不同阶段的单粒重与对应阶段营养物质的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即使是同一种营养物质,在籽粒发育的不同阶段与单粒重的相关性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4.
为了分析红禾麻(Laportea bulbifera)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特征,应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对栽培红禾麻植株性状、产量、浸出物含量与总黄酮含量等22个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红禾麻个体间叶部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叶长宽比(2.3759),最大展幅面积最低(1.9280);茎部一级分枝数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2.1046),单株主茎数最低(1.8801);药材产量和质量指标中,总黄酮含量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2.0464),其次为浸出物含量(2.0287)、总生物量干重最低(1.8075)。主成分分析显示,前四主成分反映了22个性状的茎叶性状、叶片数、产量、浸出物含量和总黄酮含量等重要信息,累计贡献率达66.424%。聚类分析将红禾麻种质分为四大类群,第Ⅱ类群为质量选育的最优材料,第Ⅳ类群产量选育的理想材料。研究表明:红禾麻的表型性状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75.
76.
在某增压中冷柴油机上,采用PM泵+外部电控EGR+P型喷油器控制策略,对PM喷油泵泵体结构进行改进,对关键部件参数、喷油器参数及供油提前角进行调整优化,并进行了试验研究及分析。试验结果表明,PM泵+外部电控EGR+P型喷油器是一种能够满足非道路国三排放法规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77.
退火对304不锈钢拉伸坯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退火处理工艺对304不锈钢板材拉伸坯料的硬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等力学性能的影响,为拉伸坯料获得较高的可加工性能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8.
给水管线造价公式的精确性对工程经济分析与给水管网优化的科学性和经济性有重大影响。通过五个地区的铸铁管综合单价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各组数据进行多项式一至十次的拟合,确定了给水管线造价公式的最佳拟合次数为三次;进一步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对拟合的多项式参数进行优化计算,求解给水管线造价公式。结果表明:凭借模拟退火算法随机全局搜索模式以及不受函数性质影响的优势,能够克服传统算法难以求解多阶导数的困难,提高公式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79.
研究沼液作追肥对制种玉米产量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文章以制种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计随机区组试验设,研究沼液追肥对制种玉米经济性状、产量、土壤化学性质、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T1(沼液1500kg·hm-2+142.50 kg N·hm-2)有机质含量最高,与其他处理间达到了显著差异;T1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达12.67 g·kg-1,与CK(150 kg N·hm-2),T2(沼液22500 kg·hm-2+138.75 kg N·hm-2)间达到了显著差异;土壤速效磷含量,土壤p H值,土壤电导率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对穗行数,行粒数、穗粒重的影响差异不显著,T3(沼液30000 kg·hm-2+135 kg N·hm-2)千粒重最高,与CK,T2,T4(沼液37500 kg·hm-2+131.25 kg N·hm-2)间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T2的产量,产值,经济效益最高。沼液做追肥可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但必须和化肥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80.
This paper describes an application of evolutionary programming(EP) to reactive power optimization and voltage control of power systems.Some technical problems which conclude mutation sacle,fitness value and population size have been solved to make EP practical for solving the optimal power flow problems.The computational results with EP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a conventional gradient based optimization method.The comparision shows that EP are better than conventional methods in dealing with the optimization of noncontinuous and nonsmooth funcnons.The EP show the ability to search for the global optimum in reactive optimization that has multiple optim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