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877篇 |
免费 | 1102篇 |
国内免费 | 169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277篇 |
农学 | 857篇 |
基础科学 | 714篇 |
1910篇 | |
综合类 | 9184篇 |
农作物 | 1403篇 |
水产渔业 | 872篇 |
畜牧兽医 | 2357篇 |
园艺 | 1348篇 |
植物保护 | 7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8篇 |
2023年 | 401篇 |
2022年 | 798篇 |
2021年 | 800篇 |
2020年 | 729篇 |
2019年 | 702篇 |
2018年 | 584篇 |
2017年 | 856篇 |
2016年 | 595篇 |
2015年 | 847篇 |
2014年 | 893篇 |
2013年 | 1081篇 |
2012年 | 1576篇 |
2011年 | 1597篇 |
2010年 | 1518篇 |
2009年 | 1270篇 |
2008年 | 1356篇 |
2007年 | 1178篇 |
2006年 | 1009篇 |
2005年 | 818篇 |
2004年 | 472篇 |
2003年 | 331篇 |
2002年 | 316篇 |
2001年 | 304篇 |
2000年 | 262篇 |
1999年 | 97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6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1年 | 5篇 |
1965年 | 1篇 |
1962年 | 5篇 |
1956年 | 5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采用细菌分离技术、病理组织学观察、PCR鉴定及致病性试验对临床一例疑似雏蛋鸡皮肤型鸡痘混合感染进行了确诊。结果显示,病鸡眼分泌物及脚趾结痂处均分离到大肠埃希菌,内脏器官未分离到细菌。组织学观察发现,在皮肤痘痂和眼睑组织内发现上皮细胞呈水泡变性,空泡化,胞质内出现圆形嗜酸性包涵体,腺胃胃壁增厚,复管腺腺腔内可见局灶性的淋巴细胞样细胞聚集,肺脏淤血,散在的肝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其他内脏器官未出现明显病变。体表病灶内PCR扩增出1 358bp的禽痘病毒的特异性片段。将痘痂病料接种9日龄的SPF鸡胚可致鸡胚死亡,呈暗红色。确诊该起病例为皮肤型鸡痘伴大肠埃希菌局部感染。 相似文献
73.
在青藏高原东部的一个高山山坡上沿着海拔高度设置低、中、高3个海拔部位,在高、低2个海拔部位之间进行暗紫贝母植株的移植实验,并观察每个部位的生态因子、暗紫贝母的物候和鳞茎大小。结果表明,积雪融化完的时间、气温、土壤含水量在各部位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暗紫贝母各物候期都是在低海拔部位最先出现,中海拔部位次之,在高海拔部位最迟出现,各物候期高海拔部位比低海拔部位晚约14~25 d;鳞茎平均单粒重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和低海拔部位相比,高海拔部位的鳞茎单粒重量减少了23.1%。移植实验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物候和鳞茎在高、低海拔部位之间的变化规律。暗紫贝母物候和鳞茎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主要是由无雪期的长度、气温以及土壤含水量等因子决定的。 相似文献
74.
75.
为查明宁夏地区某羊场羔羊腹泻的发病原因并选择敏感药物用于治疗,从患病羔羊粪便中分离出4株细菌,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16S rRNA测序、VITEK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为奇异变形杆菌。动物试验表明,4株奇异变形杆菌对小鼠具有很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表明,4株奇异变形杆菌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链霉素)、氟苯尼考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敏感,而对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恩诺沙星全部耐药。对青霉素类(哌拉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四环素、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果表明,该4株奇异变形杆菌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和多重耐药性,可能是此次羔羊腹泻的致病菌,治疗首选氨基糖甙类、氟苯尼考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76.
为建立简便快速检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并同时区分出H9、N2亚型的方法,本试验根据基因库中H9亚型AIV的HA基因、N2亚型AIV的NA基因及AIV的M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3对针对这3种基因保守序列的引物,建立了AIV H9N2亚型的三重PCR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H9N2亚型AIV模板进行PCR扩增,可得到3条与试验设计相符的目的条带,分别为313 bp (HA基因)、451 bp (NA基因)和667 bp(M基因);对非H9亚型的N2亚型AIV模板进行扩增,出现2条特异性扩增条带,即451 bp (NA基因)和667 bp(M基因);对非H9、N2亚型AIV模板进行扩增则只出现一条目的条带,即667 bp(M基因);对其他禽呼吸道病原体进行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此三重PCR方法最低检出限为10-2 ng/μL。应用所建立的三重PCR方法对120份临床病料进行检测的结果与病毒分离鉴定结果一致。各项试验结果均表明,该方法对于禽流感病毒尤其是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检测具有快捷、特异、灵敏的特点。 相似文献
77.
利用同源克隆技术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大黄鱼胞质型磷脂酶A2(cPLA2)基因的cDNA全长.此外,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不同日龄大黄鱼仔稚鱼cPLA2基因的表达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PLA2基因全长2 550 bp(GenBank登录号:KF006240.1),其中5'端非编码区176 bp,开放阅读框2 169 bp,3'端非编码区205 bp,共编码723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克隆所得大黄鱼cPLA2基因与其他鱼类的cPLA2基因亲缘关系较近,与哺乳动物的亲缘关系较远.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大黄鱼仔稚鱼cPLA2基因的表达量随日龄的增加为先显著升高(1、3、7日龄vs.15日龄,P<0.05),在15日龄时达到最高值,随后显著下降(15日龄vs.19日龄,P<0.05),之后趋于平稳.由此可知,大黄鱼从仔稚鱼到幼鱼早期的变形过程中,磷脂分解代谢的关键酶cPLA2基因的表达量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这可能对机体保持体内磷脂的动态平衡、维护细胞膜的流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大黄鱼仔稚鱼cPLA2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大黄鱼消化系统的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78.
在对草原生态服务系统详细分类的基础上,针对草原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类型的不同以及各种具体计量方法适用范围的不同,总结出适合不同草原生态服务价值的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市场价值法和旅行费用法等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79.
为了研究猪圆环病毒2型(PCV2)核酸疫苗在小鼠攻毒试验中的免疫保护效果,以PCV-2 GXWZ-1株为模板,扩增出ORF2基因及其截短基因8个片段(A(ORF2)、B(51-100aa)、C(101-150aa)、D(181-235aa)、E(151-200aa)、F(51-150aa)、G(101-235aa)、H(51-235aa)),将其插入到pcDNA3.0载体中,构建出真核表达质粒,并将其转染至PK-15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其瞬时表达情况。将试验小鼠随机分成9组,其中免疫组7组,阴阳性对照各1组,将纯化的真核表达质粒对小鼠进行组合免疫;二免后,用经处理过的PCV-2 GXWZ-2株阳性病料悬液腹腔注射免疫组和非免疫对照组小鼠,阴性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其后进行体重记录、病理切片制作及PCR检测。结果表明:共有6个真核表达质粒成功在PK-15细胞中表达。在攻毒后的3周内,阳性对照组小鼠PCR诊断均为阳性;免疫组中,部分组小鼠在攻毒后第1周或在第2周为阳性,到第3周时各免疫组小鼠全部为阴性;阴性对照组始终为阴性。免疫组在病理保护学方面明显优于非免疫对照组,非免疫对照组的体重增长速率略低于免疫组和阴性对照组。由此可见猪圆环病毒2型核酸疫苗在小鼠攻毒试验中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0.
SARS灭活疫苗的实验免疫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 SARS灭活疫苗在实验动物体内的免疫效果 ,初步探讨 SARS灭活疫苗的免疫机理。方法 :利用 Vero E6细胞培养 SARS病毒 ,加入甲醛将其灭活 ,以此为抗原 ,筛选合适佐剂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分别免疫 BAL B/ c小鼠、C57BL/ 6J小鼠及 SD大鼠 ,免疫后每两周采外周血一次 ,用流式细胞仪测外周血 CD4 、CD8 ,计算淋巴细胞总数。同时用 EL ISA法及中和抗体法测定抗 SARS冠状病毒 Ig G抗体的水平。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比较 ,SARS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后的实验动物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计数、CD4 / CD8 T淋巴细胞之间的比值随着时间的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Ig G中和抗体水平达到 1∶ 2 560 ,EL ISA抗体水平达到 1∶40 960。表明 SARS灭活疫苗可以有效刺激实验动物体内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活化过程 ,能成功诱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SARS灭活疫苗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可刺激实验动物产生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的特异性 Ig G抗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