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04篇
  免费   804篇
  国内免费   1105篇
林业   1137篇
农学   706篇
基础科学   534篇
  1207篇
综合类   6690篇
农作物   1156篇
水产渔业   453篇
畜牧兽医   1777篇
园艺   938篇
植物保护   515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43篇
  2022年   589篇
  2021年   621篇
  2020年   535篇
  2019年   477篇
  2018年   348篇
  2017年   634篇
  2016年   424篇
  2015年   634篇
  2014年   710篇
  2013年   838篇
  2012年   1195篇
  2011年   1224篇
  2010年   1069篇
  2009年   996篇
  2008年   973篇
  2007年   867篇
  2006年   730篇
  2005年   577篇
  2004年   356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226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2009~2013 年在鄂西南山区174~1 800 m 不同海拔高度上进行了小气候观测及蔬菜田间试验,对不同界限温度(5、
10、15 ℃)、降水量、蒸发量等气象要素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喜温蔬菜辣椒、耐寒蔬菜莴苣等蔬菜产量、品质与气象条件之间
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 5 ℃、≥ 10 ℃、≥ 15 ℃的持续天数随海拔高度每升高100 m 分别递减4.8、5.5、6.8 d,
降水量及地表湿润指数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辣椒单株坐果数、单位面积产量与开花结果期≥ 15 ℃的持续天数呈显
著线性相关,≥ 15 ℃持续每增加1 d 对单株坐果数、单产贡献率分别增加0.32 个、73.47 kg·(667 m2-1;海拔800~1 200 m
高度≥ 15 ℃的持续时间为100~130 d,且无高温天气胁迫,是喜温蔬菜最佳种植带;海拔1 600 m 以上高度基本无夏季,是
喜冷凉蔬菜的适宜种植区  相似文献   
992.
对6个耐热性不同的辣椒品种进行高温处理,计算热害指数,并研究辣椒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以及丙二醛、脯氨酸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辛香8号和辛香24号耐热性较强;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辣椒叶片中SOD的活性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POD活性与品种耐热性无明显相关性;MD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与胁迫温度呈正相关。SOD活性、PRO和MDA含量变化可以作为辣椒耐热性鉴定的生理指标,而POD活性则不适合用于鉴定辣椒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993.
河南省食用菌规模化种植基地发展迅速,但病害的发生影响了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重点对双孢蘑菇、香菇、平菇、鸡腿菇、草菇、猴头、毛木耳等大宗品种的菌丝体病害、子实体病害进行调查,并提出综合防控指建议。  相似文献   
994.
芽孢杆菌属细菌在芽孢状态下,对外界环境及理化因素具有高度抵抗力。适宜的温度、湿度及营养条件能促进芽孢萌发,影响其对常规灭菌方法的抵抗力。本试验选取蜡样芽孢杆菌作为研究对象,在适宜培养条件下使其形成芽孢,通过研究萌发后芽孢对温度、H2O2及含氯消毒剂等条件的抵抗力,证实了适当的条件(温度37 ℃、湿度40%、pH 7.4、30 min)能有效促进蜡样芽孢杆菌芽孢萌发,致使芽孢对高温(80 ℃、2 h)、H2O2(1.5 mol/L、2 h)及含氯消毒剂(有效氯含量约800 mg/L、2 h)等常规灭菌方法抵抗力明显降低,并能被有效杀灭和灭活,相对有效杀灭率分别达98.4%、98.9%及99.1%,有效杀灭率分别为88.3%、88.7%及88.9%,这对进一步研究芽孢杆菌属细菌的杀菌消毒条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5.
建立兽用抗生素注射液与可溶性粉剂中非法添加对乙酰氨基酚、安乃近、安替比林、萘普生、氨基比林5种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后进行液相色谱分析,采用CAPCELL PAK MG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和磷酸盐缓冲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9 nm,流速1.0 m L/min。对乙酰氨基酚、安乃近、安替比林、萘普生、氨基比林进样量分别在5.04~100.88、12.04~240.72、5.04~100.72、2.02~40.40、5.02~100.32μg/m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5)分别为97.9%~102.8%、91.9%~98.8%、96.2%~101.1%、94.1%~102.3%、96.0%~102.8%,RSD分别为1.0%~3.1%、0.9%~6.4%、1.7%~4.2%、1.4%~3.9%、0.9%~4.8%。该方法快捷、简便,其准确性和灵敏度经方法学验证能很好地满足检测多种抗生素中非法添加解热镇痛类药物的筛查要求。  相似文献   
996.
试验旨在利用叶黄素与中草药组合缓解热应激对蛋鸡的危害。选取210只罗曼粉壳蛋鸡,在高温环境中设立6个试验组,每组30只鸡,Ⅰ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饲喂基础日粮+0.3%中草药+维生素C(200mg/kg),Ⅲ组、Ⅳ组、Ⅴ组、Ⅵ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维生素C(200mg/kg)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80mg/kg、240mg/kg、300mg/kg和360mg/kg叶黄素,常温环境中设立1个试验组,有30只鸡,饲喂基础日粮,分析叶黄素、中草药、叶黄素与中草药组合对高温环境中罗曼蛋鸡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温使蛋鸡的产蛋率、平均蛋重、蛋壳厚度分布分别显著下降9.79%、7.21%和11.55%(P0.05);(2)比Ⅰ组高温对照组相比,Ⅱ组中草药组的产蛋率、平均蛋重、鸡蛋蛋白质含量分别显著提高7.66%、4.09%和11.53%(P0.05);(3)在高温环境中,与Ⅰ组高温对照组相比,Ⅳ组中240mg/kg叶黄素与中草药组的产蛋率、蛋壳厚度显著提高6.90%和12.42%(P0.05),破软壳蛋率显著降低76.69%(P0.05),罗氏等级显著提高(P0.05),鸡蛋蛋白质含量提高8.56%(P0.05);(4)与Ⅱ组中草药组相比,Ⅳ组中240mg/kg叶黄素与中草药组合的破软壳蛋率显著降低72.26%(P0.05),罗氏等级显著提高(P0.05)。试验结果显示,在本试验条件下,高温使蛋鸡的生产性能下降,0.3%中草药能提高高温环境中蛋鸡的产蛋率,蛋鸡日粮中添加240mg/kg的叶黄素+0.3%中草药可提高高温环境中蛋鸡的产蛋性能,改善蛋品质。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探讨不同温度对乌鬃鹅若干生理和免疫指标的影响,寻找准确评定乌鬃鹅热耐受性的候选生理和免疫性状指标,以30周龄健康清远乌鬃鹅母鹅200只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夏季(35℃)和冬季(20℃),采集鹅只的血液样品,非抗凝血用于测定T3、皮质酮含量;抗凝血用于测定H%、L%和H/L值。结果表明:夏季乌鬃鹅血清中的皮质酮含量显著高于冬季(P0.05),T3含量极显著高于冬季(P0.01);与冬季相比,夏季乌鬃鹅的H%、H/L极显著升高(P0.01),L%极显著降低(P0.01)。皮质酮和H/L值可以作为评价鹅热耐受性的重要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998.
淤泥湖团头鲂与梁子湖团头鲂杂交子一代的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是一种优良的淡水养殖鱼类,但在家养条件下连续传代会引起经济性状指标下降。本试验通过原种选优,以优配优的杂交组合,得出淤泥湖团头鲂与梁子湖团头鲂杂交子一代和回交子代。经饲养观察,证明杂交子一代和回交子代都有良好的生长优势,含肉率和粗蛋白含量相对增高,经济性状较亲本更好。血清蛋白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子代与亲本存在着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9.
硫醇是橡胶树胶乳中重要的抗氧化剂,半胱氨酸是硫醇合成的前体,亚硫酸盐还原酶在半胱氨酸合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从橡胶树中克隆编码铁氧还型亚硫酸盐还原酶的cDNA。结果表明:该cDNA全长2417 bp,包含2 070 bp的开放阅读框、183 bp的5′UTR和164 bp的3′UTR,命名为HbSiR(GenBank:KF765492)。组织表达分析结果显示:HbSiR在橡胶树的根、叶、木质部、树皮及胶乳均有表达;在‘热研8-79’的胶乳中HbSiR基因的表达量高于‘PR107’胶乳中的表达量,但随着排胶时间的延长,‘热研8-79’和‘PR107’胶乳中HbSiR的表达量均降低。初步推测HbSiR与胶乳硫醇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以中小型-黄底红紫斑纹-蜡质花品种Phalaenopsis‘Frigdaas Oxford’(黄金豹)为母本,大花型-纯白无斑纹-纸质花品种Phal.316为父本进行常规杂交,对其F1代群体的性状分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1代群体根据花部性状特点分为11个类群(Group 01~Group 11),17个数量性状介于双亲之间或低于双亲或高于双亲,表现为中亲优势或正向超亲优势或负向优势;杂交后代在花色、斑纹、花朵质地、唇瓣须状物、株高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性状分离,今后可以此为基础进行优良单株或株系的筛选,并为部分花部性状的定向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