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93篇 |
免费 | 132篇 |
国内免费 | 24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85篇 |
农学 | 70篇 |
基础科学 | 86篇 |
190篇 | |
综合类 | 1092篇 |
农作物 | 155篇 |
水产渔业 | 67篇 |
畜牧兽医 | 376篇 |
园艺 | 134篇 |
植物保护 | 1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99篇 |
2021年 | 87篇 |
2020年 | 83篇 |
2019年 | 110篇 |
2018年 | 67篇 |
2017年 | 91篇 |
2016年 | 87篇 |
2015年 | 89篇 |
2014年 | 117篇 |
2013年 | 136篇 |
2012年 | 160篇 |
2011年 | 178篇 |
2010年 | 158篇 |
2009年 | 155篇 |
2008年 | 136篇 |
2007年 | 150篇 |
2006年 | 114篇 |
2005年 | 103篇 |
2004年 | 73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50篇 |
2001年 | 40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处理对霜霉菌侵染葡萄叶片的影响,为探究葡萄霜霉病的致病机理提供参考。【方法】试验以欧亚种酿酒葡萄(Vitis vinifera.L)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叶片为材料,在霜霉菌侵染离体葡萄叶片的初期,研究不同浓度的EBR处理(0.1、0.5和1.0 mg·L~(-1) EBR)对葡萄叶片霜霉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霜霉菌菌丝生长、孢囊梗的形成、气孔周围孢子数量、葡萄叶片气孔开度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及相互关系。【结果】EBR各处理均显著抑制了接种霜霉菌0.5 h后葡萄叶片气孔开度,以及接种后1 d和2 d病菌菌丝的发育。0.5和1.0 mg·L~(-1) EBR处理均显著抑制了接种霜霉菌0.5 h后叶片气孔周围的游动孢子数量和3 d后菌丝体在侵染区域的覆盖面积;接种4 d后,EBR各处理均显著抑制了霜霉菌孢子囊数量以及叶片发病率与病情指数,且0.5 mg·L~(-1)和1.0 mg·L~(-1) EBR处理降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幅度最大,发病率分别比CK降低51.4%和45.0%,病情指数分别降低71.2%和62.9%。总体而言,0.5 mg·L~(-1)和1.0 mg·L~(-1) EBR处理抑制霜霉菌生长发育较为显著,且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0.5 mg·L~(-1) EBR处理的叶片脱落酸(ABA)、茉莉酸(JA)和水杨酸(SA)含量与CK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气孔孔径与SA含量,ABA含量与J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EBR处理提高了葡萄叶片抵御霜霉菌侵染的能力,可能与其抑制病菌发育,改变寄主内源激素含量,从而促进气孔关闭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92.
采用蚁群ACS改进优化算法求解了典型洪水同频率放大问题,构造了用于设计洪水过程求解的蚂蚁觅食概化结构图,并给出了具体求解思路和流程。通过实际洪水放大的计算,证实了该方法在洪水同频率放大优化模型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给出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及建议。 相似文献
993.
米脂县退耕还林的综合效益评价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1998—2003年的统计数据和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陕北黄土高原米脂县的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进行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取得了较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1)人口资源变化中农业劳动力和外出劳务人口变化显著。(2)耕地面积大幅减少,13个乡镇中,耕地减少幅度大于25.37%的有9个乡镇,占总乡镇数的69%,并集中分布于米脂县东部。(3)退耕还林对米脂县国民生产总值、林业产品产值、牧业产值的增长有一定贡献,且随着退耕年数越长,贡献越大。(4)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幅度最大,其中,林业收入年平均增加53.75%。可见退耕还林有效地促进了当地林业的发展。(5)生态环境效益主要表现为水土保持治理力度大。全县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状况有了明显改善。(6)提出了加强米脂县退耕还林的总体规划,建立退耕还林长期利益保障机制,改进退耕还林操作方式等后续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4.
为评价白藜芦醇(resveratrol)对脂多糖诱导损伤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肾脏细胞(CIK)的保护作用,本研究通过脂多糖(LPS)诱导细胞炎症损伤,测定和分析白藜芦醇对CIK细胞抗氧化因子活性和抗氧化、炎症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PS处理导致CIK细胞活力降低(P<0.05),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升高(P<0.05),降低了细胞内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并导致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浓度降低(P<0.05)和丙二醛(MDA)含量升高(P<0.05)。此外,LPS处理能引起CIK细胞的CAT、TNF-α、IFN-γ、IL-1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而对IL-10和SOD基因的转录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通过向培养基中添加白藜芦醇(4μg/mL)可以显著减弱LPS对CIK细胞造成的损伤,维系细胞抗氧化能力,抑制TNF-α等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P<0.05),促进CAT基因的表达(P<0.05)。研究认为白藜芦醇对LPS造成的CIK细胞损伤有明显的干预作用,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白藜芦醇对CIK细胞的抗氧化能力的改善以及对促炎因子表达的抑制。本研究可为白藜芦醇应用于鱼类炎症、氧化损伤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5.
黑素皮质素受体(melanocortin receptor, MCR)家族属于最小的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之一, 具有7个跨膜的α螺旋, 在脊索动物生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哺乳类及四肢类动物的MCR研究中共发现有5种不同功能的同源基因(MC1R、MC2R、MC3R、MC4R、MC5R), 它们在机体色素沉积、摄食行为、能量平衡、类固醇合成和性行为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近年来, 鱼类MCRs的研究逐渐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 一些鱼类的MCRs亚型相继被克隆, 并对其功能进行了分析。鱼类作为脊椎动物进化中较为原始的类群, 具有与哺乳动物MCRs相似的保守特征, 同时也具有其特殊性。对鱼类MCRs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揭示MCRs在脊椎动物中的进化规律, 掌握MCRs对鱼类生理功能的调控特征, 为促进渔业生产提供科学理论基础。本文主要对近年来鱼类MCRs的克隆、分子特征、药理学及生物学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的综述。
996.
抗烟草黑胫病菌菌株ZY-19-2的鉴定及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鉴定抗烟草黑胫病菌的菌株ZY-19-2,并研究该菌株的发酵条件。[方法]从烟草根际土样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对烟草黑胫病菌有抑制作用的菌株ZY-19-2,根据形态特征对其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下该菌株产几丁质酶的活力。[结果]该菌株为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lilacinus);该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以1.2%胶体几丁质为碳源,发酵液初始pH值为6.0,以1%蛋白胨为氮源,0.1%吐温80作为表面活性剂,发酵时间为60h,接种量为1%,摇床转速为120r/min,最高酶活达到0.216U/ml。[结论]通过对菌株ZY-19-2发酵条件的优化,为应用该菌株规模化生产高效廉价的几丁质酶、几丁质寡糖及对烟草黑胫病防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7.
以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为研究对象,分析了4种河道水体的水质参数与麦穗鱼苗孵化率、浮游动物密度的关系。直湖港水体的总氮(TN)含量最高,总磷(TP)、氨氮(NH3-N)含量较高,pH、溶解氧(DO)较低,具有最高的鱼苗孵化率,而轮虫数量为0,剑水蚤数量居中。人工湿地水体的pH、化学需氧量(CODMn)、DO含量、电导率(EC)较高,TN、TP含量、氧化还原电位(ORP)较低,具有最低的鱼苗孵化率,轮虫数量和剑水蚤数量最高。RDA分析前4轴共解释水生类群结构总变异的91.44%,相对重要的6个环境因子是TN、pH、EC、TP、CODMn、DO,分别解释了结构变异的22%、18%、15%、11%、11%、8%。与鱼苗孵化率正相关性较高的指标为TN(r=0.62)、TP(r=0.40),而负相关性较高为EC(r=-0.47)、DO(r=-0.42)、pH(r=-0.47)。与轮虫密度正相关性较高指标为pH(r=0.49)、EC(r=0.36),负相关性较高为TN(r=-0.54)、TP(r=-0.32... 相似文献
998.
999.
本研究以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条纹小环藻(Cyclotella striata)作为实验藻种,将浓度为107 CFU/ml的菌株A3分别加入到4种微藻的单种藻液、2种藻混合藻液、3种藻混合藻液中,每48 h观察藻细胞形态并统计藻细胞数量,实验周期为10d,以探究菌株A3对4种微藻的溶藻效果.结果显示,在单种藻实验中,加菌组锥状斯氏藻细胞于第1天失去运动活性,细胞拉长变形,第5天细胞壁破裂溶解,第10天细胞密度为7.07× 102 cells/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0× 104 cells/ml (P<0.05);实验期间,加菌组蛋白核小球藻细胞形态保持完整,第10天藻细胞密度为2.58× 107 cells/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9× 107 cells/ml (P<0.05);加菌组四尾栅藻细胞形态保持完整,与对照组藻细胞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加菌组条纹小环藻细胞于第8天溶解,第10天对照组与加菌组藻细胞密度分别为4.38× 105 cells/ml、1.78×105 cells/ml,加菌组藻细胞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混合藻实验中,菌株A3对各种微藻的溶藻效果与单种藻实验结果类似,菌株A3对锥状斯氏藻生长具有显著的溶藻作用,对蛋白核小球藻与四尾栅藻无溶藻作用,对条纹小环藻生长具有较弱的溶藻作用.研究表明,菌株A3具有溶藻选择性,对锥状斯氏藻具有显著的溶藻作用,而对其他3种藻无溶藻作用或溶藻作用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对甘蓝型油菜花期和生育期QTL进行定位,为精细定位和克隆早花基因及开展分子标记辅助早熟油菜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极早熟甘蓝型油菜G28、甘蓝型油菜H008及以二者为亲本构建的175个F1DH株系为材料,利用甘蓝型油菜60K SNP芯片分型技术绘制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并采用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对2016─2017年度丽江和临沧2个生长环境下甘蓝型油菜的花期(FT)和生育期(MT)田间调查数据进行QTL扫描分析.[结果]F1DH株系花期与生育期具有较明显的超亲现象,表明双亲材料控制花期和生育期的位点不同.F1DH株系在丽江生长环境下花期与生育期相关系数为0.63,在临沧生长环境下二者相关系数为0.79,即花期与生育期呈较高的正相关.利用SNP芯片构建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共包含19条连锁群,7601个SNPs位点,总长3838.2 cM.在丽江和临沧2个生长环境下共检测到6个花期QTL和5个生育期QTL,分布于A02、A07、C02、C03、C06、C07和C09连锁群上,可分别解释2.96%~17.40%和4.98%~11.82%的遗传变异.花期QTL qFTA02-1和qFTC03-2在2生长个环境下均可检测到,加性效应值相反,其中qFTA02-1具有最高的LOD值(20.43)、贡献率(17.40%)和加性效应值(3.27 d),且与生育期QTL qMTA02-1置信区间重叠,是最主要的花期主效QTL;qFTC03-2为次要的花期主效QTL.在qFTA02-1置信区间内发现2个拟南芥花期调控关键基因FLC和FY的油菜同源基因拷贝BnaA02g00370D和BnaA02g01670D.[结论]花期主效QTL qFTA02-1和qFTC03-2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早熟油菜品种.BnaA02g00370D和BnaA02g01670D可能为qFTA02-1置信区间内控制甘蓝型油菜花期性状的目标基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