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999篇 |
免费 | 1537篇 |
国内免费 | 254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882篇 |
农学 | 3534篇 |
基础科学 | 1911篇 |
4155篇 | |
综合类 | 6666篇 |
农作物 | 1318篇 |
水产渔业 | 881篇 |
畜牧兽医 | 3299篇 |
园艺 | 711篇 |
植物保护 | 17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0篇 |
2023年 | 221篇 |
2022年 | 535篇 |
2021年 | 868篇 |
2020年 | 821篇 |
2019年 | 767篇 |
2018年 | 556篇 |
2017年 | 783篇 |
2016年 | 751篇 |
2015年 | 1007篇 |
2014年 | 923篇 |
2013年 | 1176篇 |
2012年 | 1390篇 |
2011年 | 1445篇 |
2010年 | 1429篇 |
2009年 | 1343篇 |
2008年 | 1258篇 |
2007年 | 1384篇 |
2006年 | 1286篇 |
2005年 | 1099篇 |
2004年 | 537篇 |
2003年 | 496篇 |
2002年 | 407篇 |
2001年 | 434篇 |
2000年 | 545篇 |
1999年 | 688篇 |
1998年 | 616篇 |
1997年 | 532篇 |
1996年 | 516篇 |
1995年 | 508篇 |
1994年 | 465篇 |
1993年 | 414篇 |
1992年 | 388篇 |
1991年 | 302篇 |
1990年 | 248篇 |
1989年 | 207篇 |
1988年 | 164篇 |
1987年 | 91篇 |
1986年 | 63篇 |
1985年 | 32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34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23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7篇 |
1974年 | 9篇 |
1965年 | 6篇 |
1964年 | 6篇 |
1963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水稻品种贮藏期对谷蠹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测定了42份水稻品种在贮藏期间对谷蠹的抗性,结果得出具有抗级的稻种共有15份,中抗品种共有16份.抗性机制研究结果分析表明:谷粒的裂颖率与敏感度系数、稻谷受害损失率关系密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抗性与谷粒化学成份中的粗蛋白、总淀粉、支链淀粉、直链淀粉的含量和糊化温度皆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22.
为了探讨不同种植方式对双季稻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2013—2014年以常规早稻‘中嘉早17’、杂交早稻‘陵两优104’为材料(早晚兼用),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进行了双季稻直播、手插秧、点抛秧(丢秧)和机插秧的种植方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早稻2个品种均以机插秧方式产量最高,平均为9.17 t/hm2(8.28~10.10 t/hm2),晚稻2013年以机插秧和手插方式产量最高(8.78~8.79 t/hm2),2014年以直播和机插秧方式产量最高,分别为(8.05~8.20 t/hm2)和(7.79~8.03 t/hm2)。在播、插期相同条件下,早稻直播与手插秧、点抛秧、机插秧的全生育期差异不大,晚稻直播推迟播种13~15天,全生育期缩短了5~8天。手插秧、点抛秧分蘖消长呈早发稳升缓降型,机插秧呈缓发速升缓降型,直播呈速发速升速降型。不同种植方式抽穗期、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存在年间差异,其中2013年以点抛秧最高,直播、机插秧次之,2014年以机插秧最高,手插秧、点抛秧次之。由此可见,采用早晚兼用的品种搭配方式和机插秧栽培,有利于双季稻产量形成及其构成因子间的协调,同时缓解双季稻机插秧的季节矛盾。 相似文献
923.
924.
【目的】 土壤水分对于农作物的生长、生态系统的平衡、水资源的稳定具有深远影响,精确监测土壤水分空间分布与时空变化,对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雷达遥感具备全天时、全天候工作的优势,还可以穿透云层和作物获取地表和土壤的关键信息,在土壤水分反演中具有重要作用。【方法】 文章系统探讨了雷达遥感在土壤水分反演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反演的理论模型、经验模型和半经验模型发展历程与特点,阐述了人工智能和极化分解方法在土壤水分反演中的应用,同时论述了光学与雷达遥感协同反演土壤水分的原理与应用,着重介绍了光学模型结合水云模型的协同反演方法。【结果】 土壤水分雷达反演存在着雷达遥感影像和验证数据获取成本较高、作物覆盖影响下的反演建模困难、光学与雷达数据融合难度较大等问题。【结论】 未来应建立高质量雷达数据集、研发定点观测仪器、推广半经验反演模型,以及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多源数据融合领域等,以促进雷达遥感反演土壤水分精度与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925.
为客观定量评价天气气候对怀化冰糖橙可溶性固形物(SSC)的影响,应用怀化地区麻阳和洪江2015年到2022年连续8年冰糖橙SSC资料,采用逐步回归、多元线性回归、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构建冰糖橙SSC综合气候品质指数(Iocq)模型,划分冰糖橙SSC 的Iocq等级。得到 7月中旬~9月中旬日较差、06月中旬~10月上旬降水量和8月中旬~9月中旬日照时数为影响冰糖橙SSC含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因子影响权重系数分别为0.46、0.34、0.20。参照湖南冰糖橙品质等级标准,得到Iocq≥2.4为特优果,2.4>Iocq≥1.6为优等果,1.6>Iocq≥0.6为一等果,0.6>Iocq为二等果。该SSC综合气候品质评价模型回代检验准确率为93.8%,实测检验2019~2021年中方县桐木镇冰糖橙SSC综合气候品质等级结果完全正确,该模型可应用于冰糖橙SSC品质评价实践。 相似文献
926.
[目的] 探讨内蒙古植被碳利用效率(CUE)动态变化及其与水热因子的关系,为评估该地区植被碳汇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MOD17A2H数据,采用趋势分析、Hurst指数、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2000—2022年内蒙古生长季植被CUE时空动态及水热因子的影响作用。[结果] ①2000—2022年内蒙古生长季植被CUE显著增加(p<0.05),增长率为0.012/10 a;各重点生态功能区植被CUE增速由大到小为:大小兴安岭>呼伦贝尔>浑善达克>科尔沁>阴山北麓。②内蒙古生长季植被CUE呈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多年平均值为0.60;各重点生态功能区中,浑善达克植被CUE最高,科尔沁植被CUE最低。③研究区83.53%的区域生长季植被CUE呈增加趋势,且变化稳定;未来72.14%的区域生长季植被CUE将趋于下降,各重点生态功能区植被CUE呈减少趋势的面积比例均高于呈增加趋势。④总体上,内蒙古生长季植被CUE与同期平均气温呈负相关,与累计降水量和平均土壤湿度呈正相关,且与累计降水量的相关性更强;科尔沁生长季植被CUE与同期平均气温的相关性强于累计降水量和平均土壤湿度。[结论] 2000—2022年,内蒙古植被固碳能力明显提升,未来将趋于减弱,降水是影响植被CUE变化的主要因素,但科尔沁生态功能区植被CUE变化主要受气温控制。 相似文献
927.
[目的] 明晰成都平原土地利用重心迁移和碳排放变化趋势,探究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为成都平原低碳发展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持。[方法] 基于多源数据,采用重心模型和IPCC碳排放系数法明确成都平原2006—2022年土地利用重心变化趋势和碳排放,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回归分析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LMDI)模型探究耕地碳排放和建设用地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使用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模型(PLUS)模拟未来土地利用格局与碳排放。[结果] ①在土地利用类型方面,耕地、水域、建设用地和其他及未利用地重心分别向东北方向移动4.23,5.46,8.44和31.58 km,林地与草地向东南方向移动11.12和3.41 km。在主要粮食作物方面,水稻与玉米重心向东北方向分别移动15.47和7.52 km,小麦向西南方向移动17.77 km。②2006—2022年,成都平原33个县域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均呈上升态势,共增加1.36×107 t,碳汇持续下降,共减少5.68×105 t。③自然情景、碳增汇情景和碳减排情景下,土地利用碳排放分别比2022年减少5.39×105,3.47×105 t和4.53×105 t。[结论] 研究期间,成都平原耕地流失严重,主要流转为成都平原中部的建设用地和龙门山脉、龙泉山脉与乐山市内的林地,未来需要加强对该区域的耕地保护,33个县域土地利用碳排放上升趋势明显且主要影响因素差异较大,需因地制宜推行减源办法与增汇路径。 相似文献
928.
929.
[目的]研究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固化风沙土的性能,为MICP技术在固化风沙土以及恢复生态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ICP技术对风沙土进行不同次数的固化处理,通过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固化风沙土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并测试分析固化试样的基本物理性质和保水性。[结果]通过MICP处理的风沙土,在风沙土颗粒之间有碳酸钙晶体生成,将沙土颗粒胶结在一起,使松散的风积沙固化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整体;随着固化次数的增加,固化风沙土的厚度、干密度、碳酸钙含量逐渐增大,渗透系数逐渐减小,固化厚度由3.38 mm增加至11.28 mm,干密度由原沙的1.61 g/cm3增加至2.05 g/cm3,碳酸钙含量由8.99%增加至13.08%,渗透系数由原沙的1.06×10-3 cm/s减少至2.35×10-4 cm/s;当固化处理次数不大于5次时,保水率随固化处理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固化试样的保水性能有所改善,固化处理超过5次后,保水性能则有所下降。[结论]采用MICP技术固化的风沙土,可明显改善风沙土的干密度... 相似文献
930.
[目的]研究根—土复合体的非线性破坏准则,并结合不同含根量(G=0.12%,0.24%,0.36%)、不同含水率(w=13.22%,16.22%,19.22%)条件下根—土复合体强度,开展根—土复合体非线性特性研究,为生态水土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GDS三轴仪开展了根—土复合体的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获得根—土复合体应力—应变曲线及抗剪强度指标。[结果]素土与根—土复合体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为硬化型。含根量与根—土复合体峰值强度成正比关系,但含水率对其峰值强度的影响表现出反比关系。当G=0.36%时,根—土复合体峰值强度的最大增幅为70.1%;当w=13.22%时,根—土复合体峰值强度最大增幅为86.7%。根—土复合体非线性破坏准则在正应力低于临界应力时呈非线性,在正应力高于临界应力时呈线性。c,k为根—土复合体非线性破坏准则中描述根系作用的关键参数,其中c与含根量和含水率均成正比关系,c越大,根系对根—土复合体强度的贡献程度越大;k与含根量成反比,与含水率成正比,k越小,根—土复合体强度包线的非线性化特征越明显。[结论]含根量(G)和含水率(w)对根—土复合体强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