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24篇 |
免费 | 423篇 |
国内免费 | 59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57篇 |
农学 | 396篇 |
基础科学 | 287篇 |
659篇 | |
综合类 | 3617篇 |
农作物 | 399篇 |
水产渔业 | 358篇 |
畜牧兽医 | 1344篇 |
园艺 | 503篇 |
植物保护 | 3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8篇 |
2023年 | 172篇 |
2022年 | 372篇 |
2021年 | 351篇 |
2020年 | 317篇 |
2019年 | 332篇 |
2018年 | 206篇 |
2017年 | 372篇 |
2016年 | 234篇 |
2015年 | 351篇 |
2014年 | 362篇 |
2013年 | 414篇 |
2012年 | 652篇 |
2011年 | 622篇 |
2010年 | 583篇 |
2009年 | 551篇 |
2008年 | 564篇 |
2007年 | 493篇 |
2006年 | 417篇 |
2005年 | 363篇 |
2004年 | 204篇 |
2003年 | 136篇 |
2002年 | 136篇 |
2001年 | 107篇 |
2000年 | 98篇 |
1999年 | 33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出鸭肠炎病毒(DEV)核衣壳蛋白(NP)基因,并将其定向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构建了NP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NP;将重组载体pET-NP转化表达宿主菌BL21后,经SDS-PAGE分离后行Western blot显示,获得的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应用His.Bind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NP蛋白,并以此作为包被抗原,初步建立了检测鸭肠炎病毒抗体的iNP-ELISA;经方阵滴定确定,重组蛋白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为5.0μg/L,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80,阳性判定标准为:待检血清OD405值≥1.2,且待检血清OD405和阴性血清OD405的比值≥2.0;应用iNP-ELISA对450份鸭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iNP-ELISA与全病毒包被的iDEV-ELISA符合率达90.9%。 相似文献
52.
53.
应用RT-PCR技术从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扩增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全基因,构建含有TGF-β1基因及EGFP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TGF-β1。采用脂质体法转染体外培养的猪脐静脉内皮细胞(SUVECs)后,通过直接荧光观察pEGFP-C1-TGF-β1融合蛋白在细胞中的分布定位,并通过RT-PCR、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TGF-β1基因在SUVECs中的表达。结果在转染后1周观察到绿色荧光,RT-PCR、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GF-β1表达均为阳性。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TGF-β1,且TGF-β1基因在SUVECs中获得表达。 相似文献
54.
用地高辛标记的核酸探针检测猪伪狂犬病毒野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CR技术从带有伪狂犬病毒(PRV)gE基因的重组质粒pMD18-T-gE中扩增回收约304bp大小的片段,并制备出地高辛标记的gE基因核酸探针。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探针能与重组质粒DNA发生特异性杂交,而与对照的PRVBartha-k61株疫苗毒DNA、猪细小病毒(PPV)DNA、猪圆环病毒(PCV)DNA、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cDNA、猪瘟病毒(CSFV)cDNA的杂交反应均为阴性;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探针对PRV野毒的最低检出量为4pg。应用该探针对11份繁殖障碍病料进行了杂交检测,共检出4份阳性病料,该结果与PCR检测结果一致,表明该核酸探针可用于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55.
为探讨疑核对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相关细胞因子TGF-β的调控作用以及在IB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IBD大鼠动物模型通过Real-Time PCR和ELISA方法,利用疑核定位技术,检测急性电刺激疑核前后,细胞因子TGF-β在TNBS诱导的IBD大鼠结肠、胸腺、脾脏、外周血淋巴细胞中mRNA水平的变化和血清中蛋白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急性电刺激IBD大鼠疑核后TGF-βmRNA表达水平在结肠、脾脏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假刺激组;而在胸腺中TGF-βmRNA表达降低。急性电刺激IBD大鼠疑核后血清中TGF一8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假刺激组。由此认为,疑核可能通过对IBD相关细胞因子TGF一8的调控,介导IBD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对IBD的发生、发展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6.
为了解Nsp2Δ1882-2241缺失后弱化的高致病性PRRSV(TJM株)对宿主免疫学应答的刺激机理,本研究分析了免疫猪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及变化规律。将14头4周龄易感仔猪随机分为3组:第1组接种PRRSV TJM-F92株,为免疫组;第2组接种高致病性PRRSV TJ-F5毒株,为攻毒组;第3组不接种疫苗及病毒,为对照组。接种后28d,用TJ-F5毒株攻击试验猪,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PRRSV抗体、IL-2、IL-10、IL-12p40、TNF-α、IFN-α和IFN-β水平。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和攻毒组相比,免疫组猪IL-12p40水平持续上调,于免疫后28d受PRRSV强毒攻击后,其水平开始缓慢降低,但仍高于攻毒后的对照组。(2)免疫组IL-2水平在接种疫苗后的前21d内无明显升高且低于攻毒组,在受到强毒攻击后其IL-2水平却有明显升高。(3)免疫组IL-10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并在免疫14d后一直显著低于攻毒组(P〈0.01)。(4)免疫组接种疫苗后的前21d内,TNF-α水平保持稳定,28d明显上调。攻毒组TNF-α水平0~28d一直低于对照组,且在21d达到最低(P〈0.01)。免疫组在28d受强毒攻击后,其TNF-α水平下降且在攻毒7d时最为明显(P〈0.01),此后恢复到正常水平。(5)免疫组免疫后28d时IFN-α水平升高,在受到强毒攻击后再次显著降低(P〈0.01)。免疫组IFN-β水平一直低于对照组和攻毒组,不因强毒攻击而变化。以上结果提示,IL-12上调在PRRSV免疫保护中起明显作用;另外,上调TNF-α及下调IL-10都是基因缺失疫苗发挥效力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57.
58.
试验通过收集出生、产犊和离群的记录,探究宁夏地区荷斯坦牛成母牛的淘汰情况,分析影响该地区奶牛长寿性的因素。对15 523头荷斯坦牛的生产寿命、在群寿命和利用胎次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淘汰时的胎次、季节和泌乳阶段的分布情况;计算生产寿命、在群寿命和利用胎次之间的表型相关,利用固定模型分析场-出生年、出生季节、牧场规模、淘汰原因和头胎产犊月龄对长寿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宁夏地区荷斯坦牛的平均利用胎次为2.36胎,平均生产寿命为736.59 d。荷斯坦牛成母牛在产后第1个月内的淘汰风险最高,随着泌乳阶段的延长,成母牛在每个胎次内的淘汰风险均逐渐降低;随着淘汰胎次的增加,奶牛淘汰更加集中发生在产后泌乳早期;生产寿命、在群寿命和利用胎次之间存在较高的表型相关(均>0.9),场-出生年、出生季节、牧场规模、淘汰原因和头胎产犊月龄对长寿性有显著影响(P<0.05),春季出生和22月龄头胎产犊的奶牛长寿性表现更好。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宁夏地区荷斯坦牛成母牛的淘汰规律和长寿性的影响因素,为宁夏地区牛群选育成母牛长寿性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9.
RT-PCR技术诊断猪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猪瘟进行诊断应用研究。应用RT-PCR况对来自广西不同地区的135份疑似猪瘟病料进行检测,以份诊断为阳性,阳性率62.2%。从百色、柳州地区等采集的健康猪扁桃体和淋巴结共276份,经RT-PCR检测,37份为阳性,阳性率为13.4%。其中健康猪扁桃体带毒较高,246份扁桃体中有35份阳性,占14.2%。采自柳州健康猪的26份淋巴结材料全为阴性,只有邕宁县的1份健猪淋巴结阳性。结果表明,RT-PCR技术可应用于猪瘟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60.
本研究发现了红蓼的异型花柱现象,红蓼野外居群存在长柱型花和短柱型花。研究表明长/短柱花型具有精确的交互式异位特征,其花大小,柱头形态,乳突大小,花粉粒数目、大小都表现出两型性(P<0.01)。与长柱型花相比,短柱型花较大,有短且排列紧密的柱头乳突细胞,花药产生较少且大的花粉。长/短柱型花花瓣长度无显著差异(P>0.01)。扫描电镜显示两型花的花粉均具有散孔,孔近似圆形,边缘形状不规则。野外调查发现蓟马、蚂蚁、食蚜蝇为主要访花者。人工授粉,红蓼长/短柱型花自交、型内异交以及型间异交花粉管均萌发,0.5 h花粉管已萌发至子房,只有部分花粉管能萌发至子房且沿花柱壁及子房壁生长,说明其受精方式为合点受精。长/短柱型花型内异交座果率分别为14.00%和13.33%,自交座果率分别为4.62%和2.86%,型间异交的座果率分别为43.33%和44.61%,表明红蓼长/短柱型花自交表现出一定的亲和性,但座果率低,仍以异交为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