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78篇 |
免费 | 423篇 |
国内免费 | 59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56篇 |
农学 | 399篇 |
基础科学 | 288篇 |
668篇 | |
综合类 | 3647篇 |
农作物 | 402篇 |
水产渔业 | 359篇 |
畜牧兽医 | 1348篇 |
园艺 | 509篇 |
植物保护 | 3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8篇 |
2023年 | 172篇 |
2022年 | 372篇 |
2021年 | 351篇 |
2020年 | 319篇 |
2019年 | 333篇 |
2018年 | 206篇 |
2017年 | 374篇 |
2016年 | 235篇 |
2015年 | 353篇 |
2014年 | 362篇 |
2013年 | 421篇 |
2012年 | 661篇 |
2011年 | 629篇 |
2010年 | 590篇 |
2009年 | 562篇 |
2008年 | 567篇 |
2007年 | 493篇 |
2006年 | 419篇 |
2005年 | 363篇 |
2004年 | 205篇 |
2003年 | 138篇 |
2002年 | 136篇 |
2001年 | 107篇 |
2000年 | 98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与鸡肉品质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A-FABP基因在北京油鸡、矮脚鸡、泰和乌骨鸡、崇仁麻鸡、鹿苑鸡、霞烟鸡等6个地方品种鸡和AA肉鸡中的多态性,发现的3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品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测序分析表明:多态位点的产生分别是由碱基C→T、G→A以及C→T的变异引起的。在北京油鸡、矮脚鸡群体中对各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体重、肌内脂肪、腹脂率等脂肪相关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基因型间在部分肉品质相关性状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2.
6种豆科饲用灌木中酚类物质动态变化与体外消化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云南省几种主要豆科饲用灌木不同生育期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宁的含量变化范围从银合欢的枯黄期(42.9g/kg)到假大青蓝的开花期(123.6g/kg)之间;简单酚的含量变化范围从银合欢的营养期(11.6g/kg)到结荚期(58.7g/kg)之间;总酚的含量在各生育期的变化范围依次为109.1~173.3,104.1~169.2,103.7~153.0和86.6~155.6g/kg。4种酚类化合物含量都较高的灌木有假大青蓝,含量均较低的有多花木蓝和假木豆。4种酚类化合物的含量总体表现为总酚>单宁>缩合单宁>简单酚。缩合单宁与总酚和单宁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犘<0.01),与简单酚之间呈不显著的负相关(犘>0.05)。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在同一生育期不同灌木间差异显著(犘<0.05),体外有机物消化率(IVOMD)在同一生育期不同灌木间差异显著(犘<0.05)。体外消化率和体内消化率与总酚、单宁和缩合单宁呈极显著负相关(犘<0.01),且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0.7。 相似文献
63.
奶牛全混合日粮添加过瘤胃脂肪饲养效果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脂肪能够有效降低奶牛产后负平衡效果.[方法]本试验选用围产期(产前3~4周)健康的奶牛48头,按照年龄、体重、胎次、体况评分、预产期相同或相近的原则,参考上胎产奶量或母亲产奶量等指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试验组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脂肪300 g/头·日,试验期145 d.[结果]表明:试验组日产奶量提高1.96 kg,产后初次配种间隔缩短8.86 d,差异极显著(P<0.01);对奶牛体况的改善也有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对头胎牛的体况改善明显.[结论]在奶牛全混合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脂肪可提高奶牛产奶量、繁殖性能,改善体况. 相似文献
64.
65.
为比较云岭黑山羊和波云F1代肉羊的产肉性能和肉质特性,为今后云南省的羔羊肉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选90只3月龄断奶的波尔山羊×师宗黑山羊(波×师)、波尔山羊×文山黑山羊(波×文)、波尔山羊×楚雄黑山羊(波×楚)F1代的去势公羔和师宗黑山羊、文山黑山羊、楚雄黑山羊的去势公羔进行育肥,育肥期为180 d;抽取6只羊进行屠宰测定与肉质分析。结果表明:在"放牧+补饲"条件下,波云F1代的平均日增重(ADG)明显好于相应本地羊,差异极显著(P〈0.01)。在三个杂交组合中,波×师组的ADG比波×文组和波×楚组高,差异显著(P〈0.05);在三个纯繁群间的ADG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波×师组合生产速度更快,具有较好的遗传特性,应该作为重点培育的杂交组合类型;在全放牧条件下,波云F1代的ADG与相应纯繁后代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在"放牧+补饲"条件下,杂交组合的胴体重、净肉重显著高于相应的本地品种,差异显著(P〈0.05);在全放牧条件下,杂交组合的胴体重、净肉重也高于对应的本地品种,差异不显著(P〉0.05)。杂交组合与本地品种的肉质成份无太大差别。综合看来,"放牧+补饲"方式下以波×师组合为生产肥羔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66.
对我国东北农牧交错带内小尾寒羊集群放牧生态系统中5、7、9月钙、磷元素的营养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牧地土壤中钙、磷元素的总平均含量分别为1.46%、178.88μg/g;小尾寒羊2种主食牧草中钙、磷元素的总平均含量分别为0.39%、256.26μg/g;小尾寒羊羊毛中钙元素的总平均含量为2111.45μg/g;小尾寒羊羊血中钙、磷元素的总平均含量分别为69.65μg/g、10.21μg/g;小尾寒羊羊骨中钙、磷元素的总平均含量分别为4.44%、2.45%。据此认为,在该交错带集群放牧的小尾寒羊不会发生钙缺乏症或中毒病,但可能发生磷缺乏症。 相似文献
67.
为探讨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不同单倍型个体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免疫应答变化。将8只抗性单倍型绵羊设为抗性组,8只非抗性单倍型绵羊设为对照组,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进行人工感染攻虫。分别在攻虫前7d(-7d)、攻虫当天(0d)、攻虫后第7、21、30、60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中CD4+T、CD8+T、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同时用ELISA方法定量分析血清中IgG、IgM、IgE、IFN-γ水平并进行粒细胞计数。结果表明,抗性组绵羊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9);CD4+T细胞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CD8+T细胞在攻虫后第7天抗性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gG水平在攻虫后第7天2组均显著高于攻虫前7d(P0.05)。攻虫后第30天抗性组IgM和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性组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分别在攻虫后第7和21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嗜中性粒细胞和总蛋白在攻虫后第21天抗性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显示,抗性单倍型绵羊对细粒棘球绦虫的抵抗力显著高于非抗性绵羊;抗性组绵羊体内的CD8+T细胞、IgM、IFN-γ和白细胞、淋巴细胞水平在攻虫后不同时期显著高于非抗性组绵羊。 相似文献
68.
RT-PCR技术诊断猪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猪瘟进行诊断应用研究。应用RT-PCR况对来自广西不同地区的135份疑似猪瘟病料进行检测,以份诊断为阳性,阳性率62.2%。从百色、柳州地区等采集的健康猪扁桃体和淋巴结共276份,经RT-PCR检测,37份为阳性,阳性率为13.4%。其中健康猪扁桃体带毒较高,246份扁桃体中有35份阳性,占14.2%。采自柳州健康猪的26份淋巴结材料全为阴性,只有邕宁县的1份健猪淋巴结阳性。结果表明,RT-PCR技术可应用于猪瘟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69.
2018年10月贵州省从江县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鲤爆发死亡,本研究对死亡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学观察、寄生虫学检查、细菌分离鉴定和病毒PCR检测等诊断。结果显示:病鲤病变以鳃丝溃烂、体表出血、肛门红肿和眼球凹陷为主要特征,组织的主要病变是肾小球萎缩出血、肾小囊空腔、鳃丝肿胀粘连及上皮细胞脱落等;细菌分离培养可得到圆形凸起、表面光滑的灰白色菌落,经染色镜检、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鉴定该分离菌为嗜水气单胞菌;PCR检测显示鲤浮肿病毒(Carp edema virus,CEV)为阳性,未检出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SVCV)和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virus,KHV);显微镜观察亦未见到寄生虫虫体;分别取分离菌和鲤浮肿病毒阳性病例组织悬液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均可引起健康鲤发生死亡。上述结果表明,从江县鲤的死亡是嗜水气单胞菌和鲤浮肿病毒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