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2176篇 |
免费 | 18094篇 |
国内免费 | 1309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1300篇 |
农学 | 7430篇 |
基础科学 | 8993篇 |
17429篇 | |
综合类 | 81133篇 |
农作物 | 11676篇 |
水产渔业 | 7261篇 |
畜牧兽医 | 27313篇 |
园艺 | 12853篇 |
植物保护 | 797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4篇 |
2024年 | 3716篇 |
2023年 | 4191篇 |
2022年 | 8032篇 |
2021年 | 7643篇 |
2020年 | 7187篇 |
2019年 | 7061篇 |
2018年 | 5219篇 |
2017年 | 7909篇 |
2016年 | 5316篇 |
2015年 | 8004篇 |
2014年 | 8399篇 |
2013年 | 10139篇 |
2012年 | 13942篇 |
2011年 | 14357篇 |
2010年 | 13823篇 |
2009年 | 12183篇 |
2008年 | 12492篇 |
2007年 | 11193篇 |
2006年 | 8986篇 |
2005年 | 7006篇 |
2004年 | 4527篇 |
2003年 | 2735篇 |
2002年 | 2766篇 |
2001年 | 2552篇 |
2000年 | 2429篇 |
1999年 | 822篇 |
1998年 | 75篇 |
1997年 | 64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49篇 |
1994年 | 48篇 |
1993年 | 43篇 |
1992年 | 51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5篇 |
1981年 | 27篇 |
1965年 | 4篇 |
1963年 | 3篇 |
1962年 | 34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7篇 |
1956年 | 54篇 |
1955年 | 28篇 |
1953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改变传统的小规模的养蚕生产方式,实现集约化、简易化的经营目标,利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开展了简易式养蚕生产技术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简易式养蚕技术适用于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的生产实际,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32.
33.
34.
2009年8月20~24日,黑龙江漠河,在祖国的最北极,首届全国大中型家禽企业技术总监/营销总监峰会暨<中国家禽>创刊30周年、<中国禽业导刊>创刊10周年盛典隆重举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交流生产、营销心得,学习收获幸福人生的方法,接受或见证与我同行30年两刊突出贡献奖及'乾元浩杯'征文奖颁奖盛典、感受大兴安岭天然氧吧清鲜的空气,……,5天的会议,对来自全国大中型家禽企业的200多位技术及营销精英们的事业发展、身心健康,是一次全新地提升. 相似文献
35.
研究桦木酸对脾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地塞米松建立小鼠体外脾淋巴细胞凋亡模型,利用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电子透射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亚细胞结构,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的裂解,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检测华木酸对Dex介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2.5μmol Dex可使脾淋巴细胞凋亡明显增加,染色质发生边聚、浓缩、凋亡小体等典型的凋亡特征,桦木酸可明显降低地塞米松引起的脾淋巴细胞凋亡。提示桦木酸对地塞米松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具有预防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6.
37.
3种中药超微粉的药理作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制和开发速效、高效的新型中兽药制剂,本试验分别观察了三七、元胡、大黄超微粉对小白鼠的凝血作用、镇痛作用和肠蠕动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七超微粉和普通粉与对照组相比,三七超微粉具有显著的凝血作用(P<0.05),而三七普通粉凝血作用不显著(P>0.05);元胡超微粉和普通粉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P<0.05),但元胡超微粉比普通粉的镇痛作用显著(P<0.05);大黄超微粉和普通粉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极显著的促进肠蠕动作用(P<0.01),但是,在药物浓度相等时,大黄超微粉对肠蠕动的平均推进率比大黄普通粉促进肠蠕动的作用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8.
为鉴定兔豆状囊尾蚴(C.pisiformis)合适的诊断或免疫用抗原,本研究根据带科其他种属绦虫14ku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利用RT-PCR从C.pisiformis总RNA中成功扩增出长度为261bp的基因片段,命名为Tp14,预测其编码87个氨基酸。对其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基因序列与泡状带绦虫、细粒棘球蚴、猪带绦虫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均大于85%,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上,表明该基因具有种属特异性;同时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蛋白二级结构、疏水性及抗原表位等方面的预测,认为其有望成为诊断或免疫用抗原。 相似文献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