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6篇
  免费   344篇
  国内免费   601篇
林业   505篇
农学   393篇
基础科学   239篇
  502篇
综合类   2959篇
农作物   513篇
水产渔业   277篇
畜牧兽医   983篇
园艺   417篇
植物保护   26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284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287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314篇
  2014年   310篇
  2013年   349篇
  2012年   521篇
  2011年   473篇
  2010年   483篇
  2009年   403篇
  2008年   456篇
  2007年   460篇
  2006年   322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孙启忠  柳茜  陶雅  李峰  徐丽君 《草业学报》2018,27(7):187-195
自汉代苜蓿引入我国以来,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民国时期亦不例外,苜蓿种植利用也得到了发展。在收集近现代有关苜蓿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民国时期西北地区苜蓿种植利用情形进行了梳理与归纳,结果表明,在民国时期西北地区乃为我国苜蓿种植集中区,在陕西、甘肃、新疆、绥远(西部)、宁夏和青海等都有种植,据不完全考查,种植苜蓿的县有52个,其中以陕西最多,达22个县,甘肃次之为14个县,新疆为8个县,绥远(西部)为3个县,宁夏2县(道)和青海1个县。特别是陕甘宁边区发展苜蓿的势头高涨,如1942年边区政府在延安、安塞、甘泉、志丹、定边、靖边等县种植苜蓿达3万亩,陇东种植苜蓿2.3万亩;1944年延川县紫花苜蓿保留面积2.0万亩,到1949年,陕西全省种植苜蓿约98.49万亩。1949年新疆苜蓿保留面积达29300 hm2。绥远河套地区还进行了苜蓿粮草轮作,并建立了苜蓿种植基地。为了鼓励苜蓿种植,边区政府出台了不少政策,例如,1941年边区政府公布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关于种牧草的指示信》,1942年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卅一年推广苜蓿实施办法》等,李仪祉在治理黄河的方略中,从大农业、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出发,提倡广种苜蓿,肥田养畜,并提出了4条种植苜蓿的措施。李烛尘提出,苜蓿根入土深,且能耐旱,适宜西北地区种植和培植草原。苜蓿除用于饲喂家畜外,幼嫩时可当蔬菜食用,在灾荒年也是百姓很好的救荒食物,苜蓿作为农产品常出现在兰州的市场上,试验表明苜蓿保存水土流失的作用要大于作物。  相似文献   
22.
孙启忠  柳茜  李峰  徐丽君  陶雅 《草业学报》2018,27(10):204-214
苜蓿被《救荒本草》《本草纲目》《群芳谱》和《农政全书》以及明皇帝实录与方志等经典要籍所记载,充分体现了苜蓿在明代的重要性、研究的普遍性和种植的广泛性。本研究以记载明代苜蓿的相关典籍为基础,应用植物考据学原理和方法,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对明代苜蓿种植分布与状况、植物生态生物学特性、栽培管理和利用方式等进行尝试性研究考查。结果表明,明代在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北京、甘肃和宁夏等省均有苜蓿种植,其中以“三晋为盛,秦、鲁次之,燕、赵又次之”。在苜蓿植物学、生态生物学研究方面成绩显著,对苜蓿植株形态、花色及其着生部位、荚果种子形状的精准描述已达到现代植物学的水准。同时,对苜蓿的轴根性也有一定的认识,记载其根的形态与黄芪的根相类似。在明代出现了紫花和黄花2种苜蓿的记载;主张苜蓿与荞麦混作,并利用苜蓿的肥田能力,将苜蓿纳入了轮作制度中;提倡7、8月种苜蓿,一年三刈,种子田一刈;苜蓿3年后生长进入旺盛期,7、8年后衰退垦去。在苜蓿饲用方面明代王象晋提出了最佳利用时期,即“苜蓿花时,刈取喂马牛,易肥健食”。同时,在苜蓿的食用、药用等方面人们利用得更加具体有效。此外,苜蓿还可做贡品。  相似文献   
23.
叶面喷施吲哚乙酸对油菜蕾薹期渍水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菜品种秦优7号(敏感)和苏油4号(耐渍)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吲哚乙酸(IAA)对油菜蕾薹期渍水的缓解效应。蕾薹期渍水持续10d,渍水结束后,叶面喷施浓度为0.1mmol/L的IAA,随后的0~15d调查油菜的生理变化。结果发现:渍水后生物量和叶片光合色素含量降低;谷胱甘肽、抗坏血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丙二醛含量升高;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上升,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渍水结束后喷施IAA,对敏感的秦优7号缓解效应更明显;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含量升高,5d后显著恢复生长;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降低,降低蔗糖含量;蔗糖合成酶活性降低,减少蔗糖的分解;尤其是喷施15d后IAA对渍水胁迫的缓解作用最明显,苏油4号根干重显著增加,而秦优7号的根干重和茎干重均显著增加。叶面喷施IAA有效缓解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产量的降低,但对抗氧化系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4.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aricalcitol (P) on renal 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in diabetic nephropathy (DN).METHODS: DN rat model was induced by a single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streptozotocin after fasting. The animal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the DN rats in paricalcitol-intervened group (group P) were injected intraperitoneally with paricalcitol dissolved in propylene glycol after the day when the model was induced successfully at a dose of 0.4 μg/kg (3 times a week); the DN rats in DN group (group D) were given isopyknic propylene glycol. Normal control group (group C) was also set up. The samples of blood, urine and renal tissue were collected after intervention of paricalcitol for 12 weeks. The biochemical indexes were measured. The renal tissues were used for pathologic observation and determining the expression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 Wnt-4, β-catenin and Klotho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Western blotting. In addition, the correlation among the above indexes was analyzed.RESULTS: (1) Scr, BUN and 24 h urine protei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group D compared with group C, while decreased in group P compared with group D (P<0.05). (2) The area of renal 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 increased in group D compared with group C, while decreased in group P compared with group D (P<0.05). (3) The expression of Klotho decreased, while the expression of TGF-β1, Wnt-4 and β-catenin increased in group D compared with group C (P<0.05). Compared with group D, the expression of Klotho increased, while the expression of TGF-β1, Wnt-4 and β-catenin decreased in group P (P<0.05). (4) The expression of Klotho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fibrosis area, TGF-β1, Wnt-4 and β-catenin (P<0.05).CONCLUSION: Paricalcitol inhibits renal 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 in DN by promoting the expression of renal Klotho, and inhibiting Wnt/β-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 activation and TGF-β1 synthesis.  相似文献   
25.
湖北省萝卜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其他萝卜主产省相比,湖北省萝卜产业的特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布局比较合理,产品周年生产、全年供应;二是具有生态型高山萝卜优势。但品种良莠不齐、市场信息不畅、加工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26.
利用树轮学方法,以长白山雌雄异株植物红豆杉、山杨和水曲柳为研究对象,通过判定雌雄异株树种生长释放/抑制事件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以期揭示物种属性和性别因素对树木生长释放/抑制事件的影响及其对气候响应机制的差异性。结果表明:3种雌雄植株的生长释放事件大多发生在幼龄阶段,生理特征差异也可能导致不同雌雄植株发生生长释放事件的时间和频率存在一定差异性。性别因素对山杨和红豆杉雌雄植株的生长释放存在显著影响,山杨雌株和红豆杉雄株对外界环境干扰更为敏感,水曲柳雌雄株对环境干扰的响应差异不明显;山杨更易受到外界环境干扰发生生长释放事件;水曲柳植株发生生长释放/抑制事件可能与林窗干扰有关。红豆杉和山杨的生长释放事件与气候因子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红豆杉雄株与温度、降水则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山杨雄株与温度、降水则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山杨雌株与降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植株的生长释放/抑制事件对气候的响应与树木径向生长--逐月气候因子的关系有所不同。因此应当考虑生长--气候因子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物种和性别因素对生长--气候关系的影响,以期完善植株生长对气候的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27.
以油桃为试材,采用溶菌酶、海藻酸钠和壳聚糖复配保鲜液对油桃进行保鲜处理,通过测定失重率、腐烂指数、感官品质、呼吸强度、可溶性糖及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研究保鲜液对油桃的保鲜效果,以期为油桃的实际贮藏和天然保鲜剂的运用提供实践参考。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复配保鲜液1.0%的壳聚糖、0.07%的溶菌酶和1.0%的海藻酸钠对油桃保鲜效果最好,能有效延缓失重率的上升及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降低了果实腐烂指数及呼吸强度。  相似文献   
28.
小麦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在品种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廷进  李群  戴双  田茜 《山东农业科学》2015,(3):105-107,117
以25个山东省小麦主推品种为试材,分别采用PAGE和SDS-PAGE技术对小麦醇溶蛋白及麦谷蛋白进行分离,用以鉴定小麦品种。结果表明,醇溶蛋白PAGE技术对蛋白质组分的分离具有良好的多态性和特异性,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成本低,是目前小麦品种鉴定的主要方法。麦谷蛋白SDS-PAGE技术具有谱带清晰、分辨力较高等特点,但操作繁琐,分离时间长。对于醇溶蛋白难以区分的品种,麦谷蛋白可作为品种鉴定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29.
采用室内培养皿法,测试除虫菊地上部分水浸液对田间常见6种杂草种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水浸液对杂草种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依质量浓度梯度存在差异,除播娘蒿外其他5种总体均表现"低促高抑"趋势,在最高质量浓度0.03g·mL-1处理下,抑制作用最强;杂草种苗所受抑制作用大小依受体杂草种类存在差异,总体抑制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播娘蒿泽漆雀麦婆婆纳反枝苋野燕麦;除虫菊地上部分水浸液对试验杂草生理代谢影响测试表明,高质量浓度水浸液处理下,杂草幼苗受氧化胁迫严重。双子叶杂草较单子叶杂草对水浸液更敏感。  相似文献   
30.
毛囊是毛纤维的生长基础,决定毛纤维的性状,角蛋白是毛囊组成的重要成分之一。近年来,对毛囊生长发育和角蛋白基因的挖掘等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文章回顾了绵羊角蛋白基因的发现,已经与人类角蛋白基因相当,但在数量和分类上存在差异;笔者介绍了绵羊毛囊的形态学结构,简述了毛囊角蛋白基因的表达定位和影响毛纤维性状的角蛋白,并分析了毛囊中的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应用对毛囊生长发育和毛纤维性状的重要作用,以期为绵羊毛囊生长发育和羊毛性状的分子选育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