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150篇 |
免费 | 668篇 |
国内免费 | 188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008篇 |
农学 | 2639篇 |
基础科学 | 1523篇 |
2844篇 | |
综合类 | 4472篇 |
农作物 | 854篇 |
水产渔业 | 705篇 |
畜牧兽医 | 2275篇 |
园艺 | 469篇 |
植物保护 | 9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173篇 |
2022年 | 440篇 |
2021年 | 691篇 |
2020年 | 599篇 |
2019年 | 587篇 |
2018年 | 407篇 |
2017年 | 620篇 |
2016年 | 550篇 |
2015年 | 705篇 |
2014年 | 754篇 |
2013年 | 875篇 |
2012年 | 1062篇 |
2011年 | 987篇 |
2010年 | 1051篇 |
2009年 | 862篇 |
2008年 | 895篇 |
2007年 | 907篇 |
2006年 | 897篇 |
2005年 | 757篇 |
2004年 | 381篇 |
2003年 | 324篇 |
2002年 | 272篇 |
2001年 | 266篇 |
2000年 | 335篇 |
1999年 | 439篇 |
1998年 | 415篇 |
1997年 | 315篇 |
1996年 | 299篇 |
1995年 | 287篇 |
1994年 | 209篇 |
1993年 | 208篇 |
1992年 | 183篇 |
1991年 | 134篇 |
1990年 | 126篇 |
1989年 | 135篇 |
1988年 | 106篇 |
1987年 | 61篇 |
1986年 | 71篇 |
1985年 | 74篇 |
1984年 | 50篇 |
1983年 | 51篇 |
1982年 | 40篇 |
1981年 | 34篇 |
1980年 | 21篇 |
1979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4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研制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时,应用了超滤浓缩技术,提高了合毒细胞培养液中的抗原含量。为了保证浓缩的流量,减少对滤膜的污染,对含毒细胞培养液作了预处理一离心及微滤,以便除去细胞培养液中的细胞碎片、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及固形微粒。超滤时选用50000Da滤膜,在20psig压力下,经过5倍浓缩的PPV细胞培养液,血凝滴度提高2个滴度以上。病毒含量测定表明,TCID50/0.2mL由107左右升至109以上,以其配制疫苗,能显著地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超滤技术具有易于操作、高效、分离精度高、没有二次污染等优点,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浓缩浓度,对保证疫苗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2.
73.
文章旨在探究绵羊FSTL3基因g.40674542C>T位点多态性与绵羊产羔数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绵羊高繁殖力分子育种提供新的遗传标记。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结合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常年发情绵羊品种(小尾寒羊、策勒黑羊和湖羊)和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滩羊、苏尼特羊和草原型藏羊)FSTL3基因g.40674542C>T位点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FSTL3基因g.40674542C>T位点存在CC、TC和TT三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种发情模式绵羊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g.40674542C>T位点在6个绵羊品种中均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经卡方适合性检验,该位点在小尾寒羊、湖羊和草原型藏羊中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在其余3个绵羊品种中处于哈代温伯格不平衡状态;g.40674542C>T位点不同基因型与小尾寒羊第一、第二以及第三胎产羔数均无显著关联(P>0.05)。说明FSTL3基因g.40674542C>T位点不适合用于小尾寒羊产羔数选育。 相似文献
74.
75.
<正>中国现行饲养环境条件下,除了一些大型的养禽场外,大多数家禽是一家一户分散饲养。小型饲养户由于禽舍简陋,设备陈旧,技术和管理相对落后等原因,疾病控制难度较大。另外,近年来兴起的集约化养殖场和 相似文献
76.
77.
为揭示社会网络方法在兽医流行病学领域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检索分析,以"社会网络分析或社会网络""兽医学或动物"为关键词,在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检索并整理2000—2017年的相关文献,随后运用内容分析法,从研究主体、研究病种、数据获取、软件应用、指标计算以及数据验证等多个角度,比较国内外社会网络方法在兽医流行病学中的应用。结果显示:社会网络分析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2005年才被应用到兽医流行病学领域,此后研究热度不断上升,尤其在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且在其带领下逐渐形成了不同国家和学科间的交流体系;研究者更倾向于有重大影响力的动物卫生事件研究;兽医流行病网络研究中可利用的数据和质量有限,因而限制了社会网络方法在兽医流行病学领域的发展;社会网络分析中,使用R软件的占比最高,其次为UCINET软件;社会网络方法虽在兽医流行病学领域起步晚,但研究深度已完成了从理论研究到网络分析及应用的过渡;研究指标仍局限在通过利用网络基本概念和测度来研究个体网络,缺乏对整体网络动态模式的研究。研究结果提示,社会网络方法在兽医流行病学领域的应用还很有限,研究者需要通过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构建网络时空模型,控制关键点,从而为疫病监测和防控做准备。 相似文献
78.
为探讨微重力与太空辐射等因素对鸡球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我们首次将一株已孢化的柔嫩艾美耳球虫搭载于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卫星运行7天后返回地面。 相似文献
79.
我国西北、西南地区牧草种子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1993和1994年,对我国西北、西南7省(区)主要生产、经销的11种110个种批的牧草和草坪草种子进行了现场扦样、质量检验和质量定级,并对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被检种的平均合格率为71.4%,其一、二、三级及不合格种子分别占36.0%、12.7%、22.7%和28.6%。种批的质量以进口坪用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和国产苇状羊茅(坪用)和老芒麦质量最好,种批平均质量均达一级;其次为国产多年生黑麦草(坪用)和毛苕子,虽然各含三级和/或二级种子,但合格率为100%。其它被检种质量较低,尤其是紫花苜蓿(1993年检)、沙打旺(1994年检)、苏丹草和红豆草,不合格种批率分别为60%、70%、80%和100%。种子质量低的主要表现为多数种杂质含量高和杂草种子严重超标,部分种发芽率低以及个别种水分含量过高。影响种子质量的主要因素为(1)种子生产不规范,技术落后;(2)生产和经营者缺乏必备的种子收获、清选机具以及种子收后质量管理知识;(3)种子经营混乱,信息不畅,产销脱节等。就如何尽快提高我国牧草种子质量以及加强种子质量管理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