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4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370篇
林业   279篇
农学   406篇
基础科学   220篇
  516篇
综合类   1325篇
农作物   307篇
水产渔业   243篇
畜牧兽医   545篇
园艺   209篇
植物保护   23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201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花后增温对双季晚粳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花后增温对双季晚粳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未来气候变暖条件下双季晚粳稻安全生产和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本研究于2017—2018年在江西农业大学上高科技驿站试验基地进行,该地区位于江西双季稻主产区。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538为试验材料,设置花后增温(post-anthesis warming treatment,PAW;从抽穗期到成熟期昼夜不间断增温)和不增温对照(ambient temperature treatment,CK;安装与增温处理相同的装置,但不供电)2个处理,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采用稻田开放式远红外主动增温(free-air temperature increase,FATI)系统对水稻冠层进行增温,对比分析了不增温和花后增温条件下,晚粳稻产量、产量构成、加工品质、外观品质、RVA谱特征值、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 花后增温导致晚粳稻甬优1538的产量和稻米品质发生明显变化,且2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不增温对照相比,花后增温2.2℃显著降低了晚粳稻产量,平均降幅为4.4%。花后增温条件下,2年晚粳稻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无显著变化,但2年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平均显著提高了27.4%和24.4%。花后增温提高了米粉RVA谱特征值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糊化温度,降低了其消减值,而对崩解值和最终黏度无显著影响。花后增温条件下,直链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2年平均降幅为6.4%;但精米中蛋白质相对含量和绝对含量均呈增加趋势,2年平均增幅分别为8.7%和6.6%。另外,花后增温均提高了精米中非必需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并且非必需氨基酸对增温的响应比必需氨基酸敏感,其中非必需氨基酸的总量显著提高了5.7%。从氨基酸的相对比例可以发现,花后增温对绝大多数氨基酸的相对比例无显著影响,而酪氨酸和甲硫氨酸的相对比例显著提高。【结论】 花后增温降低了晚粳稻产量,对稻米加工品质无显著影响,使稻米外观品质品和蒸煮品质变差,而有利于改善其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992.
为揭示寿光市地表温度的演变规律和变化特征,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和累积距平等现代气候学诊断统计方法,对寿光市1961—2017年0 cm地温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气温、日照、降水量和水汽压等气象要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寿光市年、季平均地温及平均最高地温、平均最低地温均呈升高趋势,最低地温的增温幅度最明显,达0.54℃/10 a;年平均地气温差呈极显著递减趋势,平均每10年递减0.16℃;通过分析发现寿光地温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经历了一场由冷到暖的突变。地温的季节性增幅差异较大,冬、春季地温的升高和最低地温的显著增温是引起寿光地温升高的原因之一,降水量和日照的减少,水汽压的降低是导致当地地温变化的重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993.
为了探讨海藻酸钠(NaAlg)与氯化钙(CaCl_2)混合添加对镉污染土壤修复效应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基质中NaAlg与CaCl_2混合添加对镉胁迫下黄瓜幼苗镉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NaAlg与CaCl_2混合添加对黄瓜幼苗镉吸收的影响不显著,过量添加NaAlg与CaCl_2对黄瓜幼苗生长不利,T_(200)时NaAlg与CaCl_2混合添加对缓解黄瓜幼苗镉吸收的效果最佳,黄瓜幼苗的株高、茎粗、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根平均直径和根体积分别增加10.66%、17.67%、50.04%、29.23%、24.40%、11.54%和33.33%,根Cd~(2+)含量和根部细胞壁的Cd~(2+)含量分别降低9.375%和31.82%,而POD和CAT活性分别增加32.31%和113.33%,MDA含量降低29.82%。可见,适量NaAlg与CaCl_2混合添加会缓解镉污染土壤对黄瓜幼苗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土壤水分检测的模糊控制技术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多因素制约下非线性系统测试土壤湿度的精度,构建了基于神经网络模糊控制技术的控制器以及DSP(TMS320VC5402)信号采集模块,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模糊控制原理的土壤水分信号处理优化方法,确定了模糊控制规则和修正规则的BP学习算法,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模糊优化器,并对系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应用神经网络模糊控制原理采集和处理测试数据使土壤湿度的测试精度提高0.13%~2.12%.  相似文献   
995.
为了解发酵培养料制备过程中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组成和变化规律,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分析发酵2、4、6、8和10 d时培养料的代谢组数据.结果表明:在正离子(POS)模式下,分别在T2 vs T1、T3 vs T2、T4 vs T3和T5 vs T4中筛选得到331、145、161和115种差异代谢物;在负离子(NE...  相似文献   
996.
科研基金项目是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投入的主要方式,青年基金则是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 针对农业科研单位青年基金的实施效果与存在问题,从立项数量与类别、研究领域与方法、项目承担单位、 项目承担人等方面对青年基金项目进行系统分析,并在导师遴选、制定方案、完善办法、过程管理、结题 报告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7.
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确定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并对其进行量化评价研究。结果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垦区资源减量投入、资源环境安全和生态保护政策是主要影响因子。因此,强化政府行政和执法力度,全面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积极促进环境科技环保产业的建设,加大科技的投入;加强国内外引资和国际合作,建设生态垦区是促进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索适于普通实验室条件的甘蔗叶绿体DNA(cpDNA)提取方法,为甘蔗叶绿体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参考水稻、小麦等作物cpDNA的DNase Ⅰ差速离心处理法,采用改良的DNase Ⅰ差速离心法提纯甘蔗cpDNA,并对其trnL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证实所提取cpDNA的可行性.[结果]采用改良的DNase Ⅰ差速离心处理法提取能得到量多、杂质少的cpDNA,用Eppendorf蛋白核酸测定仪检测,平均每克甘蔗样可提取2.71 μg cpDNA,OD260/OD280为1.79~1.90.对提取的cpDNA的trnL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证实参试的甘蔗栽培种、斑割复合体后代及其回交材料的叶绿体trnL基因与已报道的甘蔗栽培种NCo 310、SP-80-3280和割手密HN0046的trnL基因相似度均在99.0%以上,并在381、386、389、392、393、400、488、490 bp等8个位点上检测出碱基突变、插入和缺失现象.[结论]采用改良的DNase Ⅰ差速离心处理法提取甘蔗叶绿体DNA具有可行性,提取的甘蔗cpDNA完全可以用于后续的分子水平研究.  相似文献   
999.
为研究线虫寄生相关基因,基于贝西滑刃线虫转录组高通量测序数据,筛选并克隆了贝西滑刃线虫糖苷水解酶16基因,对该基因进行了功能分析;应用Mega 5.05选用WAG模型所构建的最大似然树进行分析比对;通过原位杂交,定位了糖苷水解酶16基因在线虫体内的表达部位,分析了糖苷水解酶蛋白的三维空间结构。结果表明:贝西滑刃线虫糖苷水解酶16基因与真菌亲缘关系近,是通过基因平移解说的一个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1000.
从传入和定殖可能性两方面分析了为害茄科作物的新病原Candidatus Liberibacter solanacearum入侵我国的风险性,并利用Max Ent模型预测了其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传入和定殖于中国的风险极高;重庆、陕西大部、贵州北部、四川东部、河南大部以及山东半岛等地区为该病原菌入侵的高风险区。因此我国应加强对该病原菌的检疫工作,实行严格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