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7篇
  免费   354篇
  国内免费   204篇
林业   291篇
农学   431篇
基础科学   67篇
  971篇
综合类   785篇
农作物   362篇
水产渔业   386篇
畜牧兽医   2163篇
园艺   133篇
植物保护   52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278篇
  2011年   308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95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269篇
  2002年   335篇
  2001年   322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54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26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28篇
  1977年   27篇
  1975年   25篇
  1974年   37篇
  1972年   30篇
  1971年   3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1.
泸州地区白背飞虱种群动态及预测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杂交稻的广泛种植,白背飞虱已成为泸州地区水稻的重要害虫。通过对泸州市叙永,合江,泸县和古蔺县1983 ̄1998年白背飞虱灯诱测报资料和田间系统调查资料的分析,结合异地虫情信息交流,天气资料分析,明确了泸州地区白背飞虱虫源主要由黔南,桂北及以南稻区经东南气流迁飞而来。分析了其主要降落范围、害虫田间消长规律和影响其大发生的主要气候因子。建立了预测预报模型,为指导泸州地区白背飞虱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2.
信阳土壤锌的现状及杂交水稻施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阳地区位于河南省南部,土壤类型有黄棕壤、黄褐土、潮土、水稻土等。通过土壤普查,发现全区土壤表层速效锌含量普遍偏低,土壤缺锌已成为限制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障碍因素。1994~1996年我们在对信阳土壤锌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杂交水稻施锌技术作了系统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水稻锌肥耖口基施30~45kg/hm2和蘸秧根3~9kg/hm2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13.
用黑胫病粗毒素作为选择压力, 结合辐射诱变技术, 从烟草花粉植株叶片的愈伤组织中筛选出抗毒素的愈伤组织, 并对其再生植株及其 M2 代进行抗病性鉴定、选育. 目前已获得6 个高抗黑胫病的细胞突变株系, 且抗病性状表现稳定, 并建立了一套烤烟抗黑胫病突变体的筛选和鉴定体系. 研究结果表明, 在细胞水平上筛选抗病突变体是开发新抗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4.
水稻白叶枯病菌拮抗细菌B56菌株的拮抗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56 菌株经30 ℃振荡培养去菌体,其上清液经2 m ol/L 硫酸铵沉淀获得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有拮抗活性的初提液。该初提液具有耐热性,经一定强度热处理后仍保持强的抑菌能力;抑菌效果在pH3~9 之间无明显差异;用胰蛋白酶、蛋白酶K 等处理后拮抗活性无明显变化。利用PhenylSepharose CL-4B疏水色谱柱和DEAE-Sephacel阴离子交换柱分离B56 菌株初提液, 得到一个具有拮抗活性的洗脱峰。该洗脱峰经SDS-PAGE检测发现具有一条分子量约为36 kD 的蛋白带。质粒提取和检测发现B56菌株存在一个稳定的内源质粒。  相似文献   
115.
对新鲜茶叶在摊放过程中的失水率、细胞膜透性、三种保护酶(SOD,CAT,POD)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摊放时间的延长和叶片失水程度的增加,鲜叶内SOD,CAT活性先增强然后迅速减弱,POD活性则一直保持增强的趋势,叶片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则不断上升.反映出茶鲜叶在摊放过程中脂质过氧化作用不断加剧,并且其增加速率与保护酶活性变化有一定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茶鲜叶适度摊放的化学实质与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6.
A chimeric gene containing a cloned cDNA of the coat protein (CP) gene of tobacco mosaic virus (TMV) was introduced into tobacco cells on a Ti plasmid of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from which tumor inducing genes had been removed. Plants regenerated from transformed cells expressed TMV mRNA and CP as a nuclear trait. Seedlings from self-fertilized transgenic plants were inoculated with TMV and observed for development of disease symptoms. The seedlings that expressed the CP gene were delayed in symptom development and 10 to 60 percent of the transgenic plants failed to develop symptoms for the duration of the experiments. In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TMV in the inoculum shortened the delay in appearance of symptoms. The results of these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plants can be genetically transformed for resistance to virus diseas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17.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分析法、零频率方法对泡桐蛛蛾幼虫的空间格局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泡桐蛛蛾幼虫在林间呈聚集分布 ,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 ,零频率方法分析泡桐蛛蛾幼虫种群类型为“聚集度逆零频率制约型”。根据泡桐蛛蛾的空间格局提出了抽样技术 ,并根据零频率方法研究结果确定了林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和简单序贯抽样分析表  相似文献   
118.
中试系统制备了杨木碱性过氧化氢机械浆。分别在水相 /有机溶剂相 /气相等条件下 ,使用乙酐处理杨木化机浆 (原浆及硼氢化钠还原后纸浆 ) ,分别抄造成 60g/m2 纸片 ,测定了不同时间紫外线照射后试样白度。运用返色值 (PCno .)和白度稳定效果 (BSE)等指标评价处理后浆料的光学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 ,有机溶剂相和气相乙酰化后的纸浆 ,光学稳定性的提高程度取决于乙酐用量和反应时间即乙酰化程度。通过乙酰化 ,可以获取光学完全稳定的杨木化机浆。紫外漫射反射光谱表明 ,杨木APMP机械浆光诱导返色的主要原因是纸浆木质素中羰基和酚羟基团吸收紫外光后变化形成发色结构所致。还原配合纸浆乙酰化处理 ,可能成为防止高得率纸浆返色的工业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辐射导致小鼠骨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8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以辐射造成小鼠骨髓型急性损伤模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白藜芦醇100mg/kg和甲基强的松龙100mg/kg,正常组和模型组则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治疗7d,检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以及骨髓CD34+细胞数。结果给药后实验组的白细胞计数、骨髓单个核细胞数和CD34+细胞百分率与给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高于同一时间点的模型组(P〈0.05)。实验组各时间点的白细胞数、骨髓单个核细胞数和CD34+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增加放射损伤小鼠白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和CD34+细胞的数目,加快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0.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1) to predict the rumen fermentation pattern from milk fatty acids using a 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 i.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 combined with feature selection and (2) to compar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he resulting model to that of a statistical multi-linear regression model, based on odd and branched chain milk fatty acids.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10 experiments with rumen fistulated dairy cows, resulting in a dataset of 138 observations. Feature selection was based on correlation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background physiological knowledge. Different ANN architectures and training algorithms were assessed. The evaluation of the model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test dataset, showed a root mean square prediction error, expressed relative to the observed mean, of 2.65%, 7.67% and 7.61% of the observed mean for acetate, propionate and butyrate,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a multi-linear regression model, the ANN revealed not to perform significantly better. However, 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milk fatty acids have great potential to predict molar proportions of individual volatile fatty acids in the rum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