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80篇
  免费   1215篇
  国内免费   2082篇
林业   1418篇
农学   1074篇
基础科学   1193篇
  2442篇
综合类   9864篇
农作物   1457篇
水产渔业   1075篇
畜牧兽医   3881篇
园艺   1420篇
植物保护   1053篇
  2024年   210篇
  2023年   499篇
  2022年   1064篇
  2021年   1074篇
  2020年   965篇
  2019年   950篇
  2018年   688篇
  2017年   1058篇
  2016年   739篇
  2015年   1131篇
  2014年   1061篇
  2013年   1396篇
  2012年   1767篇
  2011年   1875篇
  2010年   1790篇
  2009年   1562篇
  2008年   1520篇
  2007年   1389篇
  2006年   1113篇
  2005年   908篇
  2004年   571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374篇
  2001年   324篇
  2000年   309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6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5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山羊毛囊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采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山羊毛囊干细胞,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以及克隆形成率来比较2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毛囊干细胞的效率。组织块法获得的细胞第1、3、7代K19阳性率分别为52.0%±1.62%6、8.4%±1.82%、72.0%±2.42%,integrin-β1分别为52.5%±2.12%、66.3%±1.98%、73.0%±2.16%,而消化法获得的细胞第1、3、7代K19阳性率分别为56.2%±3.12%、61.7%±1.17%、64.0%±3.02%,integrin-β1分别为56.0%±1.12%、63.0%±1.12%、68.0%±2.32%;组织块法获得的细胞第1、3、7代克隆形成率分别为18.4%±0.77%、31.3%±0.88%、44.7%±1.03%,而消化法获得细胞第1、3、7代克隆形成率为22.6%±2.30%、26.9%±0.86%、32.8%±1.05%;在同样培养条件下,组织块法获得的细胞可体外传19代,而消化法可传12代。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分离得到毛囊干细胞并进行传代,但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组织块法获得的细胞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克隆形成率以及传代能力均显著高于酶消化法获得的细胞(P<0.01)。  相似文献   
62.
猪肺炎支原体 MY-99株的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猪肺炎支原体MY-99株人工培养F100株经鼻腔接种于健康成华×大约克杂交猪,2周后60%的猪出现气喘,个别猪伴有轻微咳嗽;病理切片可见到支气管周围多量淋巴样细胞浸润、肺泡壁增厚等典型的间质性肺炎病变.试验猪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猪显著降低,接种后0~14 d期间降低了31.05%(P<0.01),15~28 d期间降低了42.01%(P<0.01),29~42 d期间降低了0.1%(P>0.05).试验猪血清中的猪肺炎支原体抗体水平在2周后最高(1∶24.2),4周后降至1∶23.9,6周后最低(1∶22.5),显示猪肺炎支原体MY-99株诱发了急性猪地方流行性肺炎,同时从试验猪肺脏中分离出了猪肺炎支原体.超微切片显示,其菌体大小为0.33~0.48 μm,并缺乏细胞壁;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类球形菌体,在压力下可以通过0.45 μm的细菌滤膜,菌落呈现煎蛋状.  相似文献   
63.
强太阳紫外线-B(UV-B)辐射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环境胁迫因子,以高山植物美丽风毛菊(Saussurea superba)为材料,在2008和2009年植物生长盛期的7,8月份,采用选择性过滤膜和UV-B荧光灯管组合的方法研究了净光合速率(Pn)、稳态PSⅡ光化学效率、光合色素和紫外线吸收物质对强UV-B辐射的响应,探讨了典型高山植物的UV-B适应特性。结果表明:增补UV-B辐射能引起Pn和气孔导度(Gs)的增加;随处理时间的延长,第11和16天PSⅡ实际量子效率(ΦPS)呈下降趋势,说明UV-B辐射对高山植物叶片光合机构仍具有负作用,PSⅡ光化学效率的降低反映了UV-B辐射效应的积累。增补初期光合色素有增加的趋势,但随处理时间的延长最终呈降低趋势,表明UV-B辐射对光合色素的光破坏是本质的,而基于叶片厚度增加导致的光合色素含量升高是一种表象。增补UV-B处理没有引起紫外线吸收物质含量的变化,表明高山植物叶表皮层丰富的黄酮类物质能有效保护光合机构,受环境UV-B辐射波动的影响较少。综上表明:增补UV-B后叶片Gs的增加以及单位叶片面积光合色素增加有利于Pn的提高,但青藏高原强太阳UV-B辐射对高山植物美丽风毛菊的光合生理过程仍具有潜在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64.
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主要感染昆虫等节肢动物,是一类革兰阴性共生细菌。为探讨昆虫纲共生菌Wolbachia的系统发育,研究Wolbachia基因组中进化速度较快的外膜蛋白基因wsp的密码子使用模式及影响因素,统计分析该基因的GC含量(GCall、GC1、GC2、GC3、GC3s)、有效密码子数(ENc)、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等指标。结果显示:昆虫纲共生菌Wolbachia的wsp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均不强,昆虫纲不同目间共生菌Wolbachia的wsp基因碱基组成及ENc值差异较小;多数基因数据点沿标准曲线或在其附近分布,突变对碱基组成的影响较弱;18种由多个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中有11种氨基酸的偏好性密码子在昆虫纲7个目及对照蛛形纲1个目间均相同,有2种氨基酸的偏好性密码子在7个目间相同,这些密码子均以A/U结尾;供分析的140个wsp基因中仅编码6个半胱氨酸(Cys);对应分析中第1、第2向量轴贡献率均不高,分别为13.53%和12.49%,均与碱基组成(GC1、GC2、GC3)显著相关。综合各项分析认为,Wolbachia的wsp基因密码子偏好性不具有宿主分类特异性,密码子使用模式主要受碱基组成影响,而碱基组成主要受选择影响。  相似文献   
65.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对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在棕色和白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差异进行了研究,以探讨sGC在羊驼皮肤中的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GC在棕色羊驼皮肤中的相对表达量较低,是其在白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量的0.16倍,且差异极显著(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羊驼皮肤总蛋白中含有与兔多克隆抗体发生免疫阳性反应的条带,在棕色皮肤中的反应阳性弱于白色皮肤,且差异极显著(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sGC免疫阳性主要分布在白色羊驼皮肤毛囊的毛球上方细胞及细胞间质,而在棕色羊驼皮肤毛囊中,sGC免疫阳性主要分布在毛球底部和外根鞘细胞及细胞间质。结果提示sGC参与羊驼毛色形成。  相似文献   
66.
应用幼苗萌发法比较研究了浅耕翻改良、围封改良和自由放牧对退化羊草草甸草地土壤种子库的影响.结果表明,浅耕翻改良、围封改良措施均可显著提高退化羊草草地土壤种子库的密度,改善种子库的物种组成结构,其中围封改良较浅耕翻改良措施对土壤种子库的补偿和修复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67.
紫花苜蓿品种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生产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引种的14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株高、分蘖数、茎叶比、蛋白质含量主要生产性能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根据权重比较得出各项生产性能指标的权重顺序为:蛋白质含量>鲜草产量>茎叶比>株高>干草产量>分蘖数;依据各项指标权重构建了紫花苜蓿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综合评价模型对各品种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猎人河(74-55)在综合评价模型中评价值最高,综合生产性能最好,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特殊的生态条件下,是最适宜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68.
作者综述了目前已经发现并证明的与羊毛经济性状相关的多个重要基因,包括着色基因(pigmentation)、角蛋白基因(keratin genes)和无毛基因(hairless gene)及其他影响因子等,旨在为绵羊品种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9.
猪轮状病毒中国分离株JL94 VP7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MA104细胞培养增殖了轮状病毒地方分离株JL94,利用一对根据Genebank中已发表的轮状病毒VP7基因cDNA序列而设计并合成的引物,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JL94毒株扩增出VP7基因全长cDNA。将其插人pMD18-T载体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MD18-T—JL94/VP7,并对其进行了Hind Ⅲ,HindⅡ和BamH I的单、双酶切初步鉴定及其核苷酸序列测定,证明克隆的pMD18-T—JL94/VP7为轮状病毒的VP7基因。通过核苷酸序列比较,JL94/VP7与A群猪轮状病毒C134/VP7、OSU/VP7、ICB2185/VP7、YM/VP7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7%、99%、74%和83%。  相似文献   
70.
何龙  师尚礼  康文娟  刘旵旵  王文娟  武蓓 《草地学报》2022,30(11):2892-2898
为探寻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的有效灭菌方法,试验以‘甘农9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Gannong No.9’)种子为材料,设置DF(碘伏浸泡6min),DS(碘伏浸泡5min→无菌水冲洗→ST液-0.9%无菌氯化钠溶液和0.5%吐温80浸1min),SH3(3%次氯酸钠浸泡6min)和SH10(10%次氯酸钠浸泡6min)4种灭菌方法,分别以完整种子、去皮种子、种皮、子叶、胚、子叶+胚、子叶-胚连接处、幼苗为研究材料,以无菌水浸泡相应时间处理为对照,分析4种灭菌方法对供试材料内生根瘤菌的灭菌情况以及对种子萌发能力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生根瘤菌主要分布于紫花苜蓿种子的子叶+胚(52.7个·粒-1)中,种皮有少量分布(16个·粒-1),而在子叶+胚组织中内生根瘤菌主要分布于子叶-胚连接处(38.33个·粒-1),其余分布数量依次为子叶(9.67个·粒-1)、胚(4.17个·粒-1);DS处理可对种子完全灭菌,且DS处理下完整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芽长、胚根长和幼苗长与CK差异不显著。综上,子叶-胚连接处是紫花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的主要存在部位,DS处理是紫花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的最佳灭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