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24篇 |
免费 | 779篇 |
国内免费 | 133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948篇 |
农学 | 602篇 |
基础科学 | 684篇 |
1561篇 | |
综合类 | 6395篇 |
农作物 | 933篇 |
水产渔业 | 685篇 |
畜牧兽医 | 2089篇 |
园艺 | 1011篇 |
植物保护 | 5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0篇 |
2023年 | 308篇 |
2022年 | 574篇 |
2021年 | 609篇 |
2020年 | 573篇 |
2019年 | 530篇 |
2018年 | 375篇 |
2017年 | 669篇 |
2016年 | 374篇 |
2015年 | 635篇 |
2014年 | 676篇 |
2013年 | 794篇 |
2012年 | 1148篇 |
2011年 | 1171篇 |
2010年 | 1101篇 |
2009年 | 975篇 |
2008年 | 956篇 |
2007年 | 863篇 |
2006年 | 773篇 |
2005年 | 601篇 |
2004年 | 387篇 |
2003年 | 263篇 |
2002年 | 287篇 |
2001年 | 257篇 |
2000年 | 204篇 |
1999年 | 90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8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ghrelin是一种在脊椎动物摄食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脑肠肽,具有明显的摄食促进作用。实验利用同源克隆技术获得了草鱼ghrelin基因的cDNA序列和DNA序列,其中cDNA序列全长506 bp,包括90 bp的5′端非编码区(5′-untranslated region,5′UTR),312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以及104 bp的3′端非编码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开放阅读框编码的103个氨基酸的ghrelin前体肽,经剪切加工后形成含有19个氨基酸的成熟肽。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草鱼ghrelin与硬骨鱼类ghrelin相似度最高,而与其他脊椎动物相似度较低,同时草鱼ghrelin成熟肽N端的"活性中心"(active core)为鲤科鱼类中常见的GTSF形式。与大多数硬骨鱼类的ghrelin基因结构相同,草鱼ghrelin基因也包括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荧光定量PCR检测到ghrelin mRNA大量分布于草鱼的前肠和脾,脑、肾、肝、肌肉、皮和鳔等组织也有ghrelin mRNA分布。草鱼脑和肠中的ghrelin表达水平在摄食后下降,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表达水平逐步升高,最后维持在较高水平,表明ghrelin作为摄食启动信号对草鱼的摄食活动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2.
蓝藻大量堆积、死亡与黑水团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多年治理,太湖水环境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大部分湖区仍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夏季水华很严重,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会诱发黑水团。2011年8月28日至9月27日在太湖梅梁湖杨湾水域进行为期1个月的原位蓝藻堆积围隔试验,分析蓝藻大量堆积、死亡过程中水体关键环境要素的变化趋势,并基于试验结果初步分析了其与黑水团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蓝藻积聚死亡会导致水体处于缺氧状态,水体溶解氧浓度基本在0.2mg/L上下波动;同时,水体主要营养盐浓度会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TN、NH4+-N和TP浓度最高值分别为初始值的16、48和46倍。高温时段打捞水体表面积聚的蓝藻是防止蓝藻死亡进一步恶化环境的有效措施。蓝藻死亡的同时会促进致黑物质的产生,丰富的有机污染底泥的参与对于黑水团的形成有决定作用,但形成典型的黑水团需要一定水平的风浪扰动。 相似文献
163.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发展迅速,基于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的图像文字提取得到广泛应用。在远洋渔业捕捞中,EMS(Electronic Monitoring System)逐渐开始使用,视频中文字信息提取是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通过左右舷、前甲板、后甲板安装的4个摄像头,获取渔船作业的视频影像,再利用jTessBoxEditor软件生成图片样本,人工添加文字标签,然后通过tesseract软件训练标注的样本,制作traineddata字库,最后用Python编程提取远洋捕捞渔船监控视频中的时间、位置、航速、航向等信息,提取的960条记录,经与原图片对比全部正确,提取的文字信息可为视频存档和渔业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4.
为了确定监测时长、监测网具、站位布局对禁捕后长江鱼类资源监测评估的有效性,于2021年5—7月在长江中游10个站位开展了鱼类资源捕捞监测,每个站位连续监测15 d,从日捕获量、物种记录数、渔获物群落结构等3方面着手,对监测时长、监测网具、站位布局等的设置进行探讨。结果显示,连续11 d捕捞监测所得累计日均渔获量基本达到稳定,连续15 d捕捞监测可以记录到站位近70%的鱼类种类数,所得累计鱼类群落结构基本达到稳定。网具类型、规格的使用覆盖对监测结果中鱼类种类记录数、鱼类群落结构有明显影响,网具使用量对监测结果中日均渔获量有明显影响。10个监测站位间的鱼类群落结构具有明显差异,结合监测站位间的空间距离来看,鱼类群落结构具有较高的空间异质性。研究表明,为了保障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基于原始监测数据进行相关评估之前,有必要对监测数据的充分性、有效性进行检验,网具类型、规格和使用量对监测结果的影响应予以适当考虑,各具体江段的鱼类群落结构评估应由相应具体江段的监测结果来支撑。本研究将为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禁捕后的水生生物资源监测评估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65.
166.
为研究宁夏地区夏季不同模式养殖池塘的浮游微藻群落结构特征,采集了当地棚塘接力养殖(PT)、稻渔种养(DY)、土池养殖(TC) 3种模式的池塘水体样品,分析了其浮游微藻群落组成及其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微藻5门27属,总数量为1.52×104~2.39×108 ind./L,生物量为0.16~97.78 mg/L,数量多样性为0.03~3.31,生物量多样性为0.29~3.58。不同模式池塘的浮游微藻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T模式池塘的微藻群落无明显共性特征,蓝藻(Cyanophyta)、绿藻(Chlorophyta)和硅藻(Bacillariophyta)占优势情况均有出现,如拟鱼腥藻(Anabaenopsis sp.)、鱼腥藻(Anabaena sp.)、颤藻(Oscillatoria sp.)、盘星藻(Pediastrum sp.)、卵囊藻(Oocystis sp.)、小环藻(Cyclotella sp.)等;TC模式池塘的微藻优势属单一,分别以盘星藻、小球藻(Chlorella sp.)和微囊藻(Microcystis sp.)占优势;DY模式池塘的微藻多样性丰富,以小球藻、栅藻(Scenedesmus sp.)、盘星藻、卵囊藻、刚毛藻(Cladophora sp.)等绿藻和小环藻、菱形藻(Nitzschia sp.)等硅藻为优势藻。蓝藻生物量与水体中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宁夏地区夏季温度高、光照时间长,池塘水体中C、N营养高,易形成以微囊藻、拟鱼腥藻等有害蓝藻优势种群;调控池塘水质时应将其作为关键控制点之一,防控有害藻华暴发而导致减产降效的不良状况发生。 相似文献
167.
用小球藻进行缢蛏人工繁育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轮虫培养设施.以小球藻作为缢蛏浮游幼虫的开口饵料.采取贝类育苗的一般工艺进行缢蛏的室内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缢蛏一般于晚上产卵.一直持续至凌晨;2.5 kg亲蛏共获受精卵3.0×107个.缢蛏受精卵在平均水温约15℃时.经25 h发育成2.5×107个D形幼虫,孵化率为83.3%.投喂小球藻后经12 d培育幼虫能够正常变态附着.共获1.0×10,个眼点幼虫.幼虫成活率40%,刚附着稚蛏于室内经40 d的培育获得平均壳长为3 mm稚蛏3.0×106粒,平均成活率30%. 相似文献
168.
水温对石磺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通过实验室研究,对石磺(Onchidium sp.)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详细观察,比较了不同水温下石磺胚胎发育的速度,探讨了膜内面盘幼虫孵化出膜的主要条件。结果表明:石磺的胚胎发育过程类似于肺螺亚纲其他贝类,行体内受精,刚产出的卵为受精卵,细胞未进行分裂,卵裂从卵产出体外开始,分别经过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膜内担轮幼虫期,膜内面盘幼虫期,经过孵化期孵化出膜为自由生活的面盘幼虫期。对各阶段幼体的大小、形状、内部器官等特征以及发育变态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显微观察和描述。26℃,28℃,30℃3个水温组中,从受精卵到膜内面盘幼虫孵化出膜分别需要300h,290h,288h;发现影响幼虫孵化出膜的主要因素是水温和海水的刺激作用;繁殖盛期卵群工厂化水泥池自然水温孵化时间为10~14d。并报道了水温低于23℃时石磺胚胎停止发育现象。 相似文献
169.
在拖网渔船的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螺旋桨与船-机的匹配、渔具与船-机-桨的匹配,实现推进系统的高效能发挥。本文引入时间概率的最佳螺旋桨参数优化确定方法,考虑拖网渔船设计的限制条件,通过优化分析,达到运营工况综合效能最佳,实现螺旋桨与船-机的合理匹配。从拖网渔船数据库中选取30艘运营状况优良的渔船进行有效拖力计算,建立拖网渔船有效拖力与主机功率和拖速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方程,依据此方程得出的有效拖力结果选择网具和网板,实现有效拖力与渔具的合理匹配,最终实现渔具与船-机-桨的合理匹配。通过实船计算对比,验证了回归的有效拖力估算公式误差范围和适用性。研究表明:在拖网渔船设计初期,可以利用该公式估算有效拖力进行网具和网板的匹配,实现技术经济优化论证,最终实现船-机-桨-网的优化匹配。 相似文献
170.
为解决当前低黏度及超低黏度褐藻胶生产工艺中存在的不足,本实验以海带为原料,利用褐藻胶裂解酶降解制备低黏度及超低黏度褐藻胶,研究了分子量、p H、温度对黏度的影响,确定了碱消化的最佳条件,探究了酶解工艺中加酶量、酶解时间及原料的初始黏度对褐藻胶产品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控制加酶量(100~500 U/g),酶解30 min即可得到低黏度及超低黏度褐藻胶,其中加酶量为100~330 U/g时可得到低黏度褐藻胶,加酶量增加至330~500 U/g时,可得到超低黏度褐藻胶,且酶解法得到的褐藻胶样品分子量均一度高,工艺节水率高达10%~50%;同时研究发现酶解样品黏度与原料初始黏度相关性不大,只在较短时间内表现出相关性,该工艺具有较高的原料适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