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24篇 |
免费 | 779篇 |
国内免费 | 133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948篇 |
农学 | 602篇 |
基础科学 | 684篇 |
1561篇 | |
综合类 | 6395篇 |
农作物 | 933篇 |
水产渔业 | 685篇 |
畜牧兽医 | 2089篇 |
园艺 | 1011篇 |
植物保护 | 5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0篇 |
2023年 | 308篇 |
2022年 | 574篇 |
2021年 | 609篇 |
2020年 | 573篇 |
2019年 | 530篇 |
2018年 | 375篇 |
2017年 | 669篇 |
2016年 | 374篇 |
2015年 | 635篇 |
2014年 | 676篇 |
2013年 | 794篇 |
2012年 | 1148篇 |
2011年 | 1171篇 |
2010年 | 1101篇 |
2009年 | 975篇 |
2008年 | 956篇 |
2007年 | 863篇 |
2006年 | 773篇 |
2005年 | 601篇 |
2004年 | 387篇 |
2003年 | 263篇 |
2002年 | 287篇 |
2001年 | 257篇 |
2000年 | 204篇 |
1999年 | 90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8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研究了梨园行间生草覆盖处理对红巴梨果实采后主要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草覆盖栽培条件下,红巴梨果实在日平均气温为15~23℃,日平均相对湿度42%~76%的室温环境下贮藏,最佳食用期在第9天。红巴梨采后果实的主要营养成分变化: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在第9天达到最高,峰值为14.27%;还原糖在贮藏的15 d内呈"S"曲线变化,最低值出现在第6天,为7.59%,最高值出现在第12天,为9.22%,随后急剧下降;可溶性总糖从采收后一直处于下降趋势;Vc含量呈双"S"曲线变化,具有先升后降再升再降的变化趋势;粗蛋白含量呈"S"曲线变化,具有先升后降再升的变化趋势,贮藏第9天达到第1个高峰,其含量为258.75 mg/100 g;果实中的7个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低于绿色鲜梨果(NY/T 423—2000)的要求标准,对重金属元素Cu和Zn的吸收能力强于红香酥和雪花梨。 相似文献
132.
133.
犬细小病毒免疫复合物解离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犬细小病毒(CPV)做为示范性抗原,以抗犬细小病毒血清(Anti-CPV)做为示范性抗体,制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探索测定了使犬细小病毒复合物中抗原抗体解离的物理振荡、电解质浓度、缓冲液pH值及作用温度的解离条件。 相似文献
134.
旨在了解猪链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与parC、gyrA基因突变的相关性,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34株猪链球菌对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MIC值,采用PCR方法扩增并测序分析了临床分离的猪链球菌对氟唪诺酮类约物10株耐药株和9株敏感株的parC和gyrA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s).在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菌株parC基因QRDRs发生Ser79→Phe、Arg 87→Leu的氨基酸突变,在4株高度耐药菌株gyrA基因QRDRs发生Arg66→Ser,Ser81→Arg氨基酸突变;当菌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时,parC和gyrA基因的QRDR区均未有突变;而当MIC≥32 μg·L-1 时,parC的氨基酸发生了 Ser79→Phe的突变,同时发生gyrA氨基酸Arg66→Ser,Set81→Arg突变.结果表明,猪链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低水平类耐药是由parC单一位点突变引起,而高水平耐药是由parC和gyrA双位点突变引起. 相似文献
135.
SHENJun-hui WANGYan KazushigeSOGAWA MakotoHATTORI LIUGuang-jie 《水稻科学》2003,11(1):57-61
ARC and ND colony were obtained by rearing the whitebacked planthopper (WBPH), 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 exclusively on ARC10239 (ARC, carrying resistance gene Wbph2) and N‘Diang Marie (ND, carrying resistance gene WbphS) till 15 generations. Taichung Native 1 (TN1) and Rathu Heenati (RHT) served as susceptible and resistant check,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electronic recording revealed that duration of salivation and X-waveform of the two colonies on their corresponding hosts was short while the duration of phloem ingestion was long. The amount of honeydew excreted by ARC and ND colony did not differ on their corresponding host varieties from TN1 and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RHT. The number of eggs laid on their host varieties and TN1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n RHT. No distinct change was observed for these two colonies in term of percentage of developed eggs. The nymph survival rate of ND colony on its selection host was 45.0%,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n TN1(71.4%0) and RHT(21.0%), while that of ARCcolony was 68. 3%,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n TN1(77.5%), but much higher than that on RHT(22.6%).The nymphal development duration of these two colonies on the corresponding hosts was not different from that on TN1, but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n RHT. In brief, these two colonies had almost adapted to their corresponding host varieties based on feeding and oviposition, but the nymphal survival rate of ND colony was still low. 相似文献
136.
【目的】分别以纯化的重组蛋白GST-MSA-2c、GST-HSP20、GST-Tams1作为抗原,对2006~2008年全疆14个地州的牛梨形虫病流行病学进行调查。【方法】使用三种已建立的牛梨形虫病间接ELISA检测方法。【结果】(1)在三年采集的1340份血清样品中共检出牛梨形虫阳性血清280例,感染率为20.90%,其中牛巴贝斯虫、双芽巴贝斯虫、泰勒梨形虫单一感染率分别为8.21%(23/280)、15.71%(44/280)和43.93%(123/280)。(2)新疆牛梨形虫混合感染上升,为15.35%,甚至出现个别的三重感染。(3)2008年在流行区内的牛梨形虫感染率高达74%(37/50),单一感染和混合感染分别64.85%(24/37)和35.15%(13/37),流行区的混合感染率明显增高。【结论】新疆牛梨形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是感染率逐年增加,疫区不断扩大,混合感染使疫情趋于复杂化。这是新疆首次利用血清学方法对全疆牛梨形虫病进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37.
以建鲤鱼种(10.07±0.15)g为研究对象,分别配成添加0、0.30%、0.60%、0.90%和1.20%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的等氮等能(350 g/kg粗蛋白、17 kJ/g)饲料,各饲喂3个养殖密度(20、40和80 g/L)的建鲤8周,探讨Ala-Gln对不同养殖密度建鲤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饲料利用率、蛋白质生产率都显著下降,生长离散程度加大(P<0.05).Ala-Gln在一定范围内添加,可提高建鲤对饲料摄食率和蛋白质生产率(P<0.05),降低高密度养殖所造成的生长离散程度,从而促进建鲤的生长.在该试验条件下,20、40和80 g/L养殖密度建鲤的Ala-Gln的适宜需要量分别为0.30%~0.60%、0.60%~0.88%和0.90%~1.08%. 相似文献
138.
利用复合材料模型模拟加筋地基,按照土塑性力学分析加筋地基的变形和破坏,并按传统滑移线解法推导出浅基础加筋地基的承载力设计公式,利用实例比较探讨了本文方法与传统极限分析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9.
以育成的黄心抗根肿病直筒叠抱型大白菜CR9112A和CR9112B为母本,直筒舒心橘红心大白菜龙园红1号JH-1自交系为父本,分别完成F1、F2及BC1F1各世代。验证龙园红1号橘红心性状的遗传规律,探究根肿病抗性与橘红心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抗性和花色鉴定结果表明:根肿病抗性与橘红心性状之间无连锁关系,二者表现为独立遗传。龙园红1号JH-1的基因型为msmsrrhh。提出了转育抗根肿病橘红心大白菜的遗传模式,以期获得经济性状优良的抗根肿病橘红心材料。 相似文献
140.
穗分化期旱涝急转对双季超级杂交稻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桶栽方式,以超级杂交早稻品种(淦鑫203)、超级杂交晚稻品种(五丰优T025)为材料,于穗分化初期设置不旱不涝(对照CK)、轻旱不涝(T11)、重旱不涝(T2)、不旱轻涝(T3)、不旱重涝(T4)、重旱轻涝(T5)、重旱重涝(T6)、轻旱轻涝(T7)和轻旱重涝(T8)处理,分析各处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和净光合速率等指标。结果表明:(1)"旱"、"涝"及"旱涝急转"使超级杂交早、晚稻单株产量不同程度下降,早稻T1、T2、T3、T4、T5、T6、T7和T8单株产量分别比CK降低8.89%、21.42%、8.33%、12.04%、19.65%、31.23%、15.39%和17.29%,晚稻分别降低6.21%、15.06%、7.77%、11.53%、17.40%、20.85%、13.46%和11.70%,早、晚稻以T2和T6处理产量下降较多,尤其T6处理产量降幅最大,表明单纯前期轻旱(T1)和后期轻涝(T3)对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单纯前期重旱(T2)和后期重涝(T4)对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大,T2比T4对产量的影响更大,且重旱重涝处理下水稻单株产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叠加减产效应。产量构成上,早、晚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较大幅度降低了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二次枝梗数,各处理对产量构成的影响规律与单株产量大致相同。(2)早、晚稻"旱"、"涝"及"旱涝急转"等处理结束初期与CK比较,其茎、叶干物质量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早、晚稻成熟期T6处理穗干物质量分别比CK下降33.40%、19.88%,表现为穗型变小。(3)"旱"、"涝"及"旱涝急转"使早、晚稻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降低,其中早、晚稻均以T6处理的SPAD值降幅最大,且与CK一直呈显著性差异。(4)至抽穗期,早、晚稻叶片净光合速率均以T6处理最低,分别比CK下降37.57%、10.17%。研究结果说明,生长前期重旱后期急转重涝对早、晚稻成熟期穗部干物质量及总干物质量的影响最大,重旱重涝急转表现为叠加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