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1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443篇
林业   474篇
农学   553篇
基础科学   359篇
  559篇
综合类   1110篇
农作物   245篇
水产渔业   131篇
畜牧兽医   414篇
园艺   65篇
植物保护   3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Based on the growth, wood property of the ortets, and rooting abilities of cuttings, 32 Pinus massoniana clones for pulp use were selected from forests of superior provenance, mixed families, and progeny test of seed orchard by two-step selection. The average height and DBH growth of three-year-old clones were 28.6% and 16.7%, respectively, higher than those from seedlings, and average gain of wood density reached 8.7%. Rooting rate of all these clones was over 80%, 28% higher than the clones selected by a single step. A cutting orchard of 0.33 hm2 on the hillside was constructed to intensively produce cuttings according to the tests on construction methods, pruning, and fertilization. A total of 50,000 grade I, 37,500 grade II, and 62,500 grade III cuttings were collected per hectare of this cutting orchard each time, and were cut three times each year. With all the above techniques, 48 hm2 of clonal forests for pulp use of those clones had been planted in five places in Fujian Province. Container stecklings are more likely to increase the planting survival rate.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04, 40(1): 64–69 [译自: 林业科学]  相似文献   
73.
卓先习  邱建波 《绿色科技》2013,(12):100-102
指出了观光木是我国亚热带、热带地区乡土阔叶珍贵用材和高效多用途树种,发展前景广阔。从种子的采集和处理、圃地选择、整地和作床、种子处理、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探讨了观光木的容器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74.
采用普通小麦与天蓝偃麦草属间远缘杂种后代八倍体小偃麦(AABBDDEE)为母本,与羊草(滨麦草属)杂交,获得三属杂种后,再用普通小麦回交2 ̄3次,并对三属杂种以及回交世代中几个主要性状的遗传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三属杂种F1的不育性,采用普通小麦通过回交可得到克服,并且随着回交次数的增加,结实率逐步提高;②回交后代有明显的超矮亲遗传现象;③天蓝偃麦草与羊草的抗病、大穗、多花多实等性状可直接传  相似文献   
75.
An analysis is made for various kinds of possible breakdown modes during hydrofracture,and the corresponding breakdown pressure,from which a method is given to distinguish which kind of failure mode practically occured.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initial failure mode at the wellbore wall may be the pure tension failure or shear failur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tress stat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therefore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stress state configurations resulting in vertical shear fractures.  相似文献   
76.
水稻与高梁属间远缘杂交花粉管行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和高粱是禾本科的两个异属作物,因其遗传距离较远,杂交表现不亲和,结实率极低,难以获得种子.为初步了解水稻与高粱属间远缘杂交花粉管行为,探索该远缘杂交的发生过程,本实验以籼稻珍汕97A×珍汕97B和Ⅱ-32A×Ⅱ-32B两个组合为对照,对珍汕97A×晋江多枝高粱和Ⅱ-32A×晋江多枝高粱两个属间远缘杂交组合的花粉管行为作初步的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晋江多枝高粱花粉粒能象水稻花粉粒一样在水稻柱头上正常萌发,花粉管在花柱及子房中生长与伸长,有些能最终到达子房的基部;同时高梁花粉管生长也出现诸如不能进入花柱、胼胝质不规则堆积、花粉管末端钝化等一系列的异常表现,致使不少花粉管停滞生长.  相似文献   
77.
详述了首次在国内午餐肉罐头生产中采用的微波解冻系统科技成果的实施情况、系统操作与安全控制特点以及运行条件。探讨微波解冻技术支持下,无亚硝酸钠午餐肉罐头的生产工艺原理及其品质卓越的原因。  相似文献   
78.
以贵州省不同年代酿酒用糯高粱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其农艺性状、产量构成以及抗性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代更替,贵州省酿酒用糯高粱单产逐步提高。新品种(红缨子、黔高8号)较老品系(黑壳糯、红壳糯)平均单产增幅25%以上;穗粒数、穗粒重增加显著,增幅分别为51.7%、62.7%;主穗一、二级枝梗数增加幅度分别为19.8%、62.7%;株高降低24.9%,茎粗增加9.5%;节间数增加0.9个,节间长缩短13.3cm;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增加显著;倒伏率、发病率下降显著,成穗率明显提升。各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产量与穗粒数、穗粒重,穗粒数与主穗一、二级枝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株高、倒伏率极显著负相关,与茎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1、-0.970和0.928,株高、茎粗与倒伏率相关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964和-0.910;产量与叶面积指数正相关,与发病率显著负相关。总的结果表明,主穗一、二级枝梗数的增加提高了糯高粱的穗粒数,植株株高的降低、茎粗的增加促进了抗倒性的提升,抗病性的提升保证了后期叶片光合作用的持续进行,最终提高了糯高粱产量。  相似文献   
79.
CO39近等基因系抗稻瘟病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14个稻瘟病菌菌株在温室分别接种和在自然病圃两个年度对CO39近等基因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这套近等单基因系和近等多基因系具很好的鉴别能力.抗病基因Pi-3提供抗病性的时间较长,病斑数较少,并且与其他基因组合而成的累加系也能高抗稻瘟病.  相似文献   
80.
温度对嫁接番茄幼苗生长及SOD、P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明华南地区番茄嫁接后的适宜生长温度,试验研究了3个温度处理下番茄嫁接苗的生长状况及其叶片内保护酶(SOD、POD)活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20/17℃处理下地上部和根系生长都受到抑制,根冠比失调;30/27℃时植株出现徒长迹象,且整株生物量下降;25/22℃环境条件下,嫁接苗根冠协调,茎秆健壮,光合能力较强。相比于25/22℃环境,20/17℃的相对低温处理和30/27℃的相对高温处理下,番茄嫁接苗的SPAD读数分别下降20%和13%,叶片的SOD酶活性为237.58 U/(g?FW)和254.39 U/(g?FW),分别比25/22℃处理下的SOD活性低114 U/(g?FW)和97.19 U/(g?FW)。30/27℃处理下的POD活性高于另外两个处理,但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嫁接后的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5℃左右,夜间温度为2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