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93篇
  免费   1150篇
  国内免费   2628篇
林业   2859篇
农学   3525篇
基础科学   1904篇
  4097篇
综合类   6466篇
农作物   1285篇
水产渔业   886篇
畜牧兽医   3310篇
园艺   729篇
植物保护   1710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205篇
  2022年   499篇
  2021年   850篇
  2020年   776篇
  2019年   736篇
  2018年   533篇
  2017年   755篇
  2016年   732篇
  2015年   998篇
  2014年   918篇
  2013年   1176篇
  2012年   1403篇
  2011年   1449篇
  2010年   1436篇
  2009年   1363篇
  2008年   1261篇
  2007年   1401篇
  2006年   1293篇
  2005年   1110篇
  2004年   539篇
  2003年   501篇
  2002年   415篇
  2001年   433篇
  2000年   548篇
  1999年   690篇
  1998年   619篇
  1997年   533篇
  1996年   517篇
  1995年   510篇
  1994年   466篇
  1993年   414篇
  1992年   387篇
  1991年   301篇
  1990年   247篇
  1989年   207篇
  1988年   165篇
  1987年   91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74年   9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51.
经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对华山松木蠢象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测定。据此,分别提出该虫卵、幼虫、蛹和一世代的有效积温预测式卵N=124.15±25.77/[T-(9.83±2.64)],幼虫N=201.86±56.3/[T-(19.58±0.86)],蛹N=255.71±39.14/[T-(12.06±1.41)],一世代N=522.14±14.58/[T-(19.38±0.87)]。本研究为有效防治华山松木蠢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2.
广州市酸雨对不同森林冠层淋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8年4月至1999年3月对广州市白云山马尾松林和常绿阔叶林、广州市龙眼洞马尾松林两试验点进行了酸雨的监测,并测定和分析了林内穿透雨物理量及化学量,旨在探讨酸雨对不同森林冠层养分淋溶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广州市酸雨占次数的79.7%或占降雨量的95.1%。(2)酸雨通过林冠层后,pH值明显增加。(3)在马尾松林和常绿阔叶林中,某些单次降雨出现SO4^2-、NO3^-、NH4^+Al^3+、Na^+的负淋溶现象,说明森林对这些离子(特别是NO3^-、Aa^3+)具有吸收作用;阔叶林全年的NO3^-和Al^3+净淋溶为负值,说明阔叶林比马尾松林对这两种离子具有更强的吸收能力。(4)雨水酸度增加(即pH值减小),明显提高阳离子Ca^2+、Mg^2+、K^+和Na^+冠层淋溶面分率。(5)NH4^+、SO4^  相似文献   
953.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森林"这一概念出现在美国和加拿大,是一门在形成和发展的新兴学科,关于它的范围、层次划分及定义,目前尚无统一、公认的标准(Cene,1996;高清,1984;Rowantree,1984;彭镇华,2003).  相似文献   
954.
马尾松主要器官树脂道的发生和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半薄切片、超薄切片方法研究马尾松主要器官中树脂道的结构、分布、发生和发育过程,以及树脂道发育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马尾松树脂道是由一层上皮细胞围绕着伸长的胞间道而构成的,上皮细胞外又有1-2层鞘细胞.树脂道几乎分布于所有器官中,仅子叶中未观察到树脂道.树脂道以裂生方式形成,其发育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原始细胞阶段、形成阶段和成熟阶段.在原始细胞阶段,原始细胞中含较多的质体,质体中缺乏完整的膜结构,在质体外膜及内质网上可见到少量嗜锇滴.在形成阶段,上皮细胞内质体数量增多,质体外常见到内质网鞘包裹,各种细胞器的数量增加.在成熟阶段,上皮细胞内各细胞器的数量逐渐减少,但质体仍很多,嗜锇滴多.  相似文献   
955.
随着人们安全健康意识提高,食品中农药残留问题更加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样品预处理研究进展及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并简单分析介绍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56.
变异连翘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具有二次开花变异性状的连翘休眠芽为外植体,在附加不同浓度的BA、IAA、IBA、NAA和2,4-D的MS、1/2MS、B5、N6、White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1/2MS+6-BA0.2mg·L^-1+NAA0.1mg·L^-1+IAA0·2mg·L^-1是休眠芽生长的理想培养基;MS+AgNO30.5mg·L^-1+6BA1.0mg·L^-1+NAA0.1mg·L^-1-0.3mg·L^-1是生长芽分化培养和不定芽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2MS+IAA0.2mg·L^-1NAA0.4mg·L^-1是生根培养和生根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移植的试管苗保持了二次开花的变异性状。  相似文献   
957.
大青杨航天诱变植株早期抗氧化酶生化指标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证明:特殊的空间条件如宇宙辐射、高真空、重粒子、微重力和交变磁场等太空独有的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及衰老等方面都有较为深刻的影响.植物种子经过空间飞行后返地发芽,可产生大量的生理性变异或遗传性变异(蒋兴村,1996;邓立平等,1996).自1987年以来,我国已成功地利用返回式卫星先后搭载了小麦(Triticum aestivum)、水稻(Oryza sativa)、玉米(Zea mays)、棉花(Gossypium spp.)、大豆(Glycine,max)、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等重要农作物种子,并选育了一批优良品系(蒋兴村,1996),为空间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领域,但目前在林木方面鲜有报道.将太空诱变育种技术引入到林业研究中,对选育林木新品种不失为一种值得尝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58.
通过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组合确定人对周围环境感觉舒适的程度,采用舒适度列线图确定汝城县近三年逐日气候舒适程度。根据舒适程度分类标准,计算各等级的天数和各年的气候舒适期及其逐月分布状况,取三年平均值。采用Biiltner确认的日舒适有效温度等级,用日舒适有效温度计算式,计算每日逐时舒适有效温度及其持续时间。结果表明汝城县中部盆地,年气候舒适期长达196d,是目前湖南气候舒适期最长的县域。盛夏7月,昼夜24h内,夜间舒适有效温度持续长达9~16h,无极不舒适时间。适宜开展休闲度假、生态养生旅游,是人类居住的理想地域。    相似文献   
959.
阐述了人工引雷技术的原理,结合2008年夏季在大兴安岭松岭地区进行的人工引雷实验情况,具体介绍了利用火箭拖带细金属导线进行人工引雷的专门技术,包括场地布局、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部分试验结果。通过电场变化的同步测量和光学观测,揭示了人工引雷的放电特征与自然闪电有极大的相似性,提出了人工引雷技术在研究雷击效应和引燃林火机理方面的具体应用以及主动防御森林雷击火灾的潜力,探讨了近距离同步测量云地闪电回击电流、量化分析雷击火机理的物理模式。  相似文献   
960.
竹笋夜蛾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竹笋夜蛾主要为害淡竹、红竹、哺鸡竹和刚竹,据1988年在安吉县调查,其发生面积达6500亩,有虫株率10~80%,平均为45%。该虫以卵在禾本科、莎草科杂草上越冬,3月上旬幼虫孵化于杂草中取食,4月下旬蛀笋为害。竹林中杂草多少,决定该虫发生和危害程度,1988~1991年,进行了三次以竹林除草为主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百草枯水剂0.2 kg/亩或人工及时除草,防治效果都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