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16篇 |
免费 | 641篇 |
国内免费 | 125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141篇 |
农学 | 1289篇 |
基础科学 | 733篇 |
1568篇 | |
综合类 | 4245篇 |
农作物 | 821篇 |
水产渔业 | 615篇 |
畜牧兽医 | 1738篇 |
园艺 | 656篇 |
植物保护 | 7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3篇 |
2023年 | 236篇 |
2022年 | 617篇 |
2021年 | 668篇 |
2020年 | 577篇 |
2019年 | 545篇 |
2018年 | 356篇 |
2017年 | 615篇 |
2016年 | 427篇 |
2015年 | 525篇 |
2014年 | 523篇 |
2013年 | 607篇 |
2012年 | 728篇 |
2011年 | 754篇 |
2010年 | 688篇 |
2009年 | 596篇 |
2008年 | 634篇 |
2007年 | 641篇 |
2006年 | 612篇 |
2005年 | 477篇 |
2004年 | 252篇 |
2003年 | 245篇 |
2002年 | 319篇 |
2001年 | 278篇 |
2000年 | 254篇 |
1999年 | 195篇 |
1998年 | 136篇 |
1997年 | 134篇 |
1996年 | 116篇 |
1995年 | 101篇 |
1994年 | 110篇 |
1993年 | 85篇 |
1992年 | 89篇 |
1991年 | 75篇 |
1990年 | 49篇 |
1989年 | 45篇 |
1988年 | 40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56年 | 7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温度和外源砷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江苏地区常见的8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添加不同浓度外源砷[0(As0)、0.5(As0.5) 和1 mg?L-1(As1)]和模拟不同温度[白天/夜晚分别为30 ℃/25 ℃(T0)和35 ℃/30 ℃(T1)],在人工气候箱内进行了发芽和苗期培养试验,并分析了8个品种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砷含量状况。结果表明,外源砷对水稻的芽长和活力指数具有抑制作用,与对照(T0As0)相比,T0As1处理使不同品种水稻的芽长和活力指数分别降低13.69%~43.34%和28.14%~52.88%。 而温度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与水稻品种有关。在T1处理下,盐两优1618的发芽率、芽长和活力指数均优于其他品种。温度和外源砷的共同作用显著降低了不同品种水稻的芽长(P<0.05)。与T0As0相比,T1As1使水稻芽长显著降低5.66%~43.34%。水稻根长和根系活力显著受到温度和外源砷的单一因素的影响。与T0As0相比,T0As1处理使水稻根系活力降低3.01%~58.21%。温度和外源砷的共同作用抑制了水稻根长和根系活力,其中T1As1使水稻根系活力显著降低53.80%~89.01%。不同品种水稻的苗高和根系活力在相同温度或外源砷处理下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盐两优888的苗高和根系活力均处于较高水平。水稻茎叶砷含量在外源砷处理下显著增加,在增温处理下却降低。与单一的砷处理相比,温度和外源砷的共同作用降低了水稻茎叶的砷含量。综上可知,温度和外源砷影响水稻的生长及砷吸收,但水稻生长状况具有明显的品种间差异,其中盐两优888和盐两优1618在增温和外源砷共存条件下的种子萌发和生长状况优于其他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2.
3.
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探究其对北苍术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分别以 5%、10%、15%、20%、25% 浓度的 PEG-6000 溶液对内蒙古赤峰和河北承德的北苍术种子进行处理,分析种子的萌发时间、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茎长和呼吸速率指标变化;发芽后模拟自然干旱,探究其对幼苗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北种子的萌发时间比内蒙古种子短;内蒙古种子和河北种子的发芽率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先升高后降低,在 10% 干旱胁迫下,种子的发芽率最高,内蒙古种子为 49.97%,河北种子为 80.00%;在 25% 干旱胁迫下,种子的发芽率最低,内蒙古种子的发芽率为 6.67%,河北种子的发芽率为 31.07%。2 种种子的发芽势、根长、茎长和呼吸速率均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逐渐降低,但整体上河北种子的降低程度小于内蒙古种子。自然干旱胁迫 6d 后,北苍术幼苗的光合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防治陕西省冬油菜区油菜花露尾甲高效安全的杀虫剂,选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5%溴氰菊酯乳油、2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30%噻虫嗪悬浮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等6种杀虫剂,采用浸虫法和田间小区试验分别对油菜花露尾甲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评价。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油菜花露尾甲均有较高的毒力,24 h的LC50值均低于40 mg/L,其中20%呋虫胺WG毒力最强,10%溴氰虫酰胺OD次之,30%噻虫嗪SC毒力最弱,LC50分别为5.236 mg/L、9.650 mg/L和35.078 mg/L,6种杀虫剂毒力大小排序:20%呋虫胺WG>10%溴氰虫酰胺OD>25%溴氰菊酯EC>20%氯虫苯甲酰胺SC>5%高效氯氟氰菊酯EW>30%噻虫嗪SC。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6种药剂在试验剂量下使用安全无药害,对油菜花露尾甲均有一定的防效,药后1 d、3 d、7 d各处理防效分别达79.3%~91.25%、88.24%~97.95%、72.47%~98.86%,其中20%呋虫胺WG3 000倍液和10%溴氰虫酰胺OD4 000倍液效果最好,20%呋虫胺WG3 000倍液3 d时防效是所有处理中最高的(97.95%),10%溴氰虫酰胺OD4 000倍液7 d时防效是所有处理中最高的(98.86%),且两种杀虫剂药后1 d、3 d、7 d的防效均在85%以上。生产中选择防治油菜花露尾甲药剂应兼具速效性、持效性和对传粉益虫蜜蜂安全,可选20%呋虫胺WG或10%溴氰虫酰胺OD在现蕾未开花时使用,20%氯虫苯甲酰胺SC在油菜进入花期后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株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流行株的分子特征及其感染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集安徽省某禽类养殖场疑似心包积水 肝炎综合症的鸡肝脏组织样本,用鸡肝癌细胞(LMH)对病原进行分离,采用PCR、透射电镜(TEM)观察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分离的毒株进行鉴定。采用分段扩增后拼接的方法克隆分离毒株的全基因组,对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和序列重组分析。基于柯赫法则,用分离毒株接种无特定病原体(SPF)鸡,检验其致病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分离毒株对LMH细胞天然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环鸟苷酸-腺苷酸(cGAS)、干扰素刺激因子(STING)、白介素-1β(IL-1β)、IL-6、IL-8、干扰素-α(IFN-α)、IFN-β、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α、MHCⅡ-β等11种细胞因子的诱导作用。【结果】分离鉴定到1株FAdV,其在LMH细胞中培养未出现明显细胞病变效应;病毒粒子直径为70~90 nm,符合FAdV-4的结构特征;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在接种分离毒株的LMH细胞内可观察到亮红色荧光,而对照细胞没有荧光;将该毒株命名为FAdV-4-AH-F41。采用分段扩增后拼接的策略获得了FAdV-4-AH-F41全基因组序列(43 708 bp);遗传进化分析和序列重组分析发现,FAdV-4-AH-F41与FAdV-4株核苷酸相似性为99.6%;存在3个重组事件,第1个重组事件发生在30 453-30 674 bp,第2个发生在36 884-36 988 bp,第3个发生在43 401-43 715 bp。致病性试验显示,FAdV-4-AH-F41是导致鸡心包积水-肝炎综合症的病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DMEM/F12处理)相比,用FAdV-4-AH-F41处理后LMH细胞中11种免疫因子的表达量水平均有提升,其中cGAS、IL-6、IRF7、MHCⅡ β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IL-1β、IFN-α、MAVS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STING、IL-8、IFN-β、MHCⅠ-α差异不显著。【结论】成功分离1株重组血清4型禽腺病毒,感染LMH细胞会诱导强烈的天然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6.
应用投影寻踪技术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数学手段,通过对福建、台湾的81个县(市、区)的数据处理,对森林景观资源进行了分类区划。结果表明:福建生态旅游资源大致由内陆向沿海递减,即由内陆到沿海分别为第一等级、第二等级、第三等级;台湾生态旅游资源由中部山脉向东西两岸递减,即中部第一等级,东部第二等级、西部第三等级,这与福建及台湾的生态资源的地理分布相似。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森林保护机械设备的主要种类及其发展,分析了各种机械的特点及适用场合. 相似文献
8.
AIM:To explore the inhibitory mechanism of isorhapontigenin (ISO) on the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UMUC3 bladder cancer cells. METHODS:Human UMUC3 bladder cancer cells were pretreated with ISO, and the proliferation of the cells was observed under phase-contrast microscope and by ATPase assay. The expression of cyclin D1 was determined by RT-PCR and Western blotting. The cell cycle alteration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and the cell migration was examined by wound-healing assay. RESULTS:Over 20 μmol/L of ISO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UMUC3 cells with the IC50 of (22.5±2.8) μmol/L. The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of cyclin D1 in UMUC3 cells were markedly 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 with ISO. Exposure of UMUC3 cells to low dose (5 μmol/L) of ISO led to significant induction of G0/G1 growth arrest at both 12 h (58.82%) and 24 h (63.94%), compared with the negative control cells (47.33%) without inducing obvious apoptosis. ISO at dose of 5 μmol/L also markedly inhibited the cell migration. CONCLUSION:ISO significantly exhibits inhibitory effects on the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of human bladder cancer cells by down-regulation of cyclin D1 expression accompanying with G0/G1 cell cycle arrest. 相似文献
9.
我国生猪生产的波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生猪产量数据存在的问题,对肉类市场放开至第一次农业普查期间的生产数据进行了调整,在此基础上运用趋势分解法描述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生猪生产的波动情况,进而对历史数据所描述的波动特征表示置疑,认为我国生猪生产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最后提出当前我国生猪生产急需采取的一些必要措施,以建立生猪供给安全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