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37篇 |
免费 | 620篇 |
国内免费 | 120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083篇 |
农学 | 1203篇 |
基础科学 | 704篇 |
1428篇 | |
综合类 | 4155篇 |
农作物 | 764篇 |
水产渔业 | 611篇 |
畜牧兽医 | 1739篇 |
园艺 | 600篇 |
植物保护 | 6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1篇 |
2023年 | 217篇 |
2022年 | 570篇 |
2021年 | 616篇 |
2020年 | 550篇 |
2019年 | 536篇 |
2018年 | 324篇 |
2017年 | 593篇 |
2016年 | 404篇 |
2015年 | 519篇 |
2014年 | 527篇 |
2013年 | 589篇 |
2012年 | 725篇 |
2011年 | 744篇 |
2010年 | 702篇 |
2009年 | 595篇 |
2008年 | 611篇 |
2007年 | 623篇 |
2006年 | 586篇 |
2005年 | 453篇 |
2004年 | 230篇 |
2003年 | 232篇 |
2002年 | 312篇 |
2001年 | 262篇 |
2000年 | 236篇 |
1999年 | 178篇 |
1998年 | 112篇 |
1997年 | 116篇 |
1996年 | 102篇 |
1995年 | 84篇 |
1994年 | 97篇 |
1993年 | 80篇 |
1992年 | 81篇 |
1991年 | 73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44篇 |
1988年 | 40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56年 | 6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调查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在东北地区的流行病学情况和耐药性,本研究对来自东北地区3个大型奶牛场采集的330份奶样进行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耐药表型的检测,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离株的亲缘性分析,对表皮葡萄球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同时应用PCR扩增分离株中携带的相关耐药基因。研究结果表明,在330份奶样中共分离到表皮葡萄球菌32株(9.7%),腐生葡萄球菌34株(10.3%);PFGE分析共获得9种不同谱型的表皮葡萄球菌和11种不同谱型的腐生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两种菌对青霉素(70%)、苯唑西林(60%)和林克霉素(55%)的耐药率较高,主要耐药基因为lnu(B)(40%)、erm(B)(30%)和mec A(25%)。本研究结果揭示了东北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的耐药谱和流行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奶牛乳房炎的防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2.
83.
84.
作者观测不同保护剂、稀释液、PH值、降温方法、复苏温度、冻融次数、液相气相交替以及解冻后在普通冰瓶中存放时间对伊氏锥虫浙江虫浙江虫株的感染性及致病力的影响。在此试验基础上,又对伊氏锥虫的6个不同虫株、媾疫锥虫、铡果锥虫、布氏锥虫等4个种的9个早株,进行了超低温保藏试验和长期保藏效果观察。已测定的有效保藏期伊氏锥虫达574-3200天,媾疫锥虫达2866天,则果锥虫达763天,布氏锥虫783天。通过 相似文献
85.
本研究以质粒pGEM-7Zf(+)为载体,对我国北方和南方疫区伊氏锥虫动基体株的kDNA小环进行了克隆,并以其中之pTK011-C_1为探针对不同地理区的动基体株和无动基体株的不同DNA进行杂交,结果表明,我国北、南两大疫区动基体株的kDNA小环大小均约为1kb,且均属A型,pTK011·C_1只与动基体株的kDNA及tDNA杂交,不与其nDNA杂交,也不与无动基体株的任何DNA及黄牛白细胞DNA杂交。说明具有特异性,可以用于诊断。tDNA的杂交信号与kDNA相当,诊断中可以代替kNDA作为检测对象。 相似文献
86.
87.
双低菜籽粕在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低菜籽粕具有高产优质的特点,其饲用品质优于普通菜籽粕,营养价值与豆粕相当,被广泛应用于饲料。为了更有效开发其对饲料业和养殖业的应用潜力,本文就双低菜籽粕的营养价值和在动物饲用方面进行的一系列的基础性研究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8.
为研究化学小分子SRC抑制剂PP1和PP2对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感染宿主细胞的影响,本研究将ILTV接种鸡细胞系LMH作为研究模型,检测了PP1和PP2对ILTV感染各阶段的作用。结晶紫染色结果显示,ILTV感染细胞中,与DMSO处理组相比,PP1和PP2处理组的细胞死亡均明显增多,表明PP1和PP2促进了ILTV感染介导的宿主细胞死亡;高内涵细胞筛选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在病毒感染24h时,PP1和PP2处理组EGFP荧光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表明PP1和PP2可以促进ILTV的扩散,并且该现象不受ILTV中和抗体的影响,提示PP1和PP2可以促进ILTV的细胞-细胞间扩散;病毒特异性qPCR检测显示,PP1和PP2处理组的病毒基因组拷贝数与DMSO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P1和PP2处理组之间的病毒基因组拷贝数也无显著差异(p>0.05),PP1和PP2对病毒复制无显著影响。为了进一步确定PP1和PP2促进ILTV细胞-细胞间扩散的具体作用方式,本研究利用多种颜色及理化性质不同的染料对LMH细胞膜、细胞质以及ILTV囊膜分别进行染色检测,结果显示PP1和PP2能够促进ILTV进入细胞,但对ILTV吸附细胞和细胞间胞质直接联系无显著影响。本研究初步确定了PP1和PP2影响ILTV感染的具体作用方式,为对其进一步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9.
伊维菌素纳米乳透皮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试验研制伊维菌素纳米乳透皮制剂,并对其理化性能、稳定性、体外药物释放及透皮性能进行评价。采用三元相图筛选不同载药量的纳米乳,确定最佳载药量;采用响应面优化设计筛选纳米乳处方,考察了伊维菌素纳米乳的平均粒径、电位、形态、pH、黏度等性能;分别采用透析袋法和Franz扩散池法比较伊维菌素纳米乳透皮制剂与市售伊维菌素皮肤涂剂的体外释放行为和透皮性能。结果显示,载药量为2.00%时,纳米乳区域最大、最稳定;获得的优选处方为聚氧乙烯蓖麻油 :二乙二醇单乙基醚 :油酸乙酯 :伊维菌素 :水=26 :12 :7: 2: 53;所得伊维菌素纳米乳的平均粒径为18 nm;伊维菌素纳米乳在室温条件和4 ℃冰箱中保存1年仍稳定;其24 h皮肤累积渗透量和滞留量分别是市售伊维菌素皮肤涂剂的3.24和2.05倍。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新型伊维菌素纳米乳透皮制剂具有制备工艺简便、稳定性好、透皮性能好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0.
连续2年对青海玉树高寒草甸的3种不同利用草地(天然草地、灭鼠草地、灭鼠+围封草地)的微生物类群及微生物量碳、氮、磷空间含量及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以探讨不同利用措施对玉树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利用方式下,不同土壤层(0~5, 5~10和10~15 cm)土壤各微生物类群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且数量均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不同利用方式下,同一土壤层内,灭鼠和灭鼠+围封草地对土壤细菌、真菌与放线菌和微生物各氮素类群数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微生物量碳、氮和磷含量均表现为灭鼠和灭鼠+围封草地显著高于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中微生物数量是细菌>放线菌>真菌.表明天然草地经灭鼠和围封处理利用时均有利于草地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草地的自然更新和保护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