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4篇
  免费   247篇
  国内免费   420篇
林业   291篇
农学   221篇
基础科学   216篇
  353篇
综合类   2135篇
农作物   342篇
水产渔业   178篇
畜牧兽医   692篇
园艺   343篇
植物保护   22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376篇
  2011年   324篇
  2010年   360篇
  2009年   355篇
  2008年   295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286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利用亲本种的遗传变异是改良油菜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提出一种利用甘蓝拓宽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的新方法。以甘蓝型油菜(AnAnCnCn)品种中双11号为母本,与白菜型油菜(ArAr)品系SWU07杂交,经染色体加倍获得异源六倍体(ArArAnAnCnCn),再与甘蓝(CoCo)杂交,创建出具有亲本种遗传成分的新型甘蓝型油菜(ArAnCnCo)。该六倍体连续3个世代核型稳定,各世代中的自交和自由授粉结实率无显著差异,花粉育性在94.6%~98.8%之间,3个世代自交平均结实率为每角果5.47粒,自由授粉平均结实率为每角果7.93粒;各世代六倍体(ArArAnAnCnCn)与不同类型甘蓝杂交平均结实率分别为每角果0.05、0.04、0.05粒,世代间无显著差异,且六倍体与栽培、野生甘蓝杂交结实性无显著差异,可交配性不受六倍体世代及甘蓝类型的影响。尽管该六倍体与甘蓝可交配性较低,但仍可在田间条件下成功杂交,获得新型甘蓝型油菜(ArAnCnCo),表明以ArArAnAnCnCn六倍体为桥梁与甘蓝杂交,是一种有效导入甘蓝遗传成分、创建新型甘蓝型油菜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2.
在春播、土壤水分适宜以及起垄覆膜种植模式条件下,选用大花生品种山花108,设置3、5、7、9、11、13和15 cm (SD3、SD5、SD7、SD9、SD11、SD13和SD15) 7种播种深度,研究播种深度对花生生育进程、叶绿素含量、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量、抗氧化酶活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2年结果表明,播种深度明显影响花生出苗时间,与SD5处理相比, SD15处理的出苗期推迟5 d,产量形成期缩短2.5 d。播深过浅(3 cm)或过深(7 cm)显著降低了植株主茎高和侧枝长,导致叶面积指数(LAI)显著降低;且降低了产量形成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导致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降低。播种过深(7cm)显著降低了产量形成期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提高,导致叶片膜脂过氧化加剧。各播深处理相比,SD5处理的荚果和籽仁产量较高,主要是由于其单株结果数、单果重及出仁率的提高,播种深度超过7 cm后,减产显著。因而,春花生适宜的播种深度应控制在5 cm。  相似文献   
143.
对玉米秸秆高温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以降低还原糖损失率和提高灰分去除率为目的,探讨了高温预处理时料液比、蒸煮温度、蒸煮时间对还原糖得率的影响。通过采用单因素多水平试验方法得到最优预处理条件为料液比1∶7,蒸煮温度118℃,蒸煮时间0.5 h。在此最优条件下,预处理后的秸秆还原糖损失率为1.86%,灰分去除率为35.2%。  相似文献   
144.
为了了解苜蓿素在不同品种小麦中的含量特征,采用溶液浸提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量来自山东省、安徽省、河南省、江苏省和河北省5个省份的26个品种小麦的苜蓿素。结果表明,在26个小麦品种中苜蓿素含量最高的是山农20,为32.793μg/g,淮麦32中苜蓿素的含量最低,为6.290μg/g。有10个品种小麦苜蓿素的含量分布在6~10μg/g,14个品种小麦苜蓿素的含量在10~20μg/g,仅有山农20和良星77中苜蓿素的含量在20μg/g以上。不同品种小麦苜蓿素的含量变化较大,且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5.
就如何提高学生高效率地自主学习专业课是高效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环节,其成果对于推动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对教育思想大讨论中提出的学生自主学习“食品营养学”的重要性进行论述,并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采用教学制度的改革创新同移动慕课的混合教学的方式,同时结合食品营养学就业导向这种三位一体的方式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旨在培养更多的食品营养学方向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6.
以玉溪市葡萄生产上出现的锰中毒症株及正常株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检测分析、锰中毒株与正常株比较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葡萄锰中毒株及正常株叶片的N、P、K、Ca、Mg、Mn、Fe等指标,以及根际土壤的pH、有效态Mn、Fe、Ca、Mg等指标,以期为玉溪市葡萄生产上锰中毒症的防控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与正常株比较,葡萄发生锰中毒株的叶片锰含量平均高达1 501.3 mg·kg^-1,比正常株的552.6 mg·kg^-1提高了1.7倍之多;P、K含量也极显著提高1倍多,而Ca、Mg含量则极显著降低近40%;锰毒株的Ca/Mn、Mg/Mn很低,分别为17.7、2.1,均显著低于正常株的98.3、10.5。葡萄发生锰中毒株的根际土壤的pH为4.29~4.35(为强酸性),有效Mn含量高达159.8~178.2 mg·kg^-1;土壤的Ca/Mn、Mg/Mn也很低,分别为7.1、0.6,均显著低于正常株的180.2、13.3。在玉溪市葡萄生产上发生的以"叶片主脉、支脉及叶脉附近的叶肉组织呈褐色状"为典型症状的锰毒株,其叶片锰吸收量过高,分析其原因是由于根际土壤pH较低为强酸性,土壤有效Mn含量过高,有效态Ca、Mg含量过低,Ca/Mn、Mg/Mn也很低所致。为葡萄生产上选择适宜土壤及其pH调节、合理平衡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7.
低温胁迫是蔬菜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逆境因子,对蔬菜作物的生长发育、商品产量形成影响极大。本文综述了蔬菜作物耐低温性的遗传模型、生理调节和分子机制,展望了蔬菜作物耐低温性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48.
以豆瓣菜和小麦秸秆为试材,低温季节按500 kg·(667m^2)^-1将小麦秸秆截成10 cm后覆盖并浅水种植豆瓣菜,高温季节按1 000 kg·(667m^2)^-1覆盖并浅水种植水蕹菜,研究了不同季节设施水生蔬菜田土表覆盖截段小麦秸秆的腐解规律以及对水生蔬菜产量品质和土壤性质的影响,以期为设施菜田土壤改良和小麦秸秆利用新途径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经低温季节140 d和高温季节163 d的腐解,小麦秸秆腐解率分别为66.67%和85.00%;土表水层电导率前期迅速上升后缓慢下降,低温季节第3天达最大值1 180μS·cm^-1,高温季节第12天达最大值1 806μS·cm^-1;氧化还原电位表现为前期迅速下降,低温季节第3天降至-80 mV,高温季节第5天降至-180 mV,后期处理与对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对照组相比,小麦秸秆还田可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可有效增加设施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以及速效磷、钾的含量,提高土壤脲酶活性,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  相似文献   
149.
钱晔  孙吉红  张悦 《北方园艺》2019,(20):156-161
为进一步推进智能农业大数据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减少农业领域在生产、销售等环节中的风险因素,确保农业生产者、销售者的最大利益。通过详细分析农业大数据中的核心问题,以云南省鲜切花产业为研究对象,拟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分别构建鲜切花价格预测模型群、鲜切花质量等级识别模型群,将鲜切花价格预测模型群嵌入云平台中,以低廉的价格提供给需求者;将鲜切花质量等级识别模型群应用于鲜切花等级分类的流水线,方便快捷的进行智能化分类。整个研究引入了智能算法,将智能与农业进行有机的结合,为农业大数据中心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0.
AIM: To study the effect of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 (FGFR1) expression knock-down on the viability, apoptosis, invasion and migration of infantile hemangioma endothelial cells (HemECs). METHODS: FGFR1 was down-regulated by FGFR1 small interfering RNA (si-FGFR1) transfection. The viability of the cells was measured by CCK-8 assay. The apoptotic rate was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 and the invasion and migration abilities were determined by Transwell assay. The protein levels of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 protein kinase B (AKT), and phosphorylated AKT (p-AKT) were examined by Western blot. RESULTS: Transfection of si-FGFR1 into HemECs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inhibiting cell viability (P<0.05), promoting apoptosis (P<0.05), and decreasing cell invasion and migration abilities (P<0.05). The results of Western blot showed that knockdown of FGFR1 gene expression in the cells reduced the protein levels of PI3K and p-AKT (P<0.05), and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AKT protein level. CONCLUSION: Knock-down of FGFR1 expression changes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ndothelial cells in infantile hemangiomas by regulating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