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09篇
  免费   1405篇
  国内免费   2737篇
林业   2746篇
农学   3161篇
基础科学   1914篇
  4063篇
综合类   9726篇
农作物   1544篇
水产渔业   1201篇
畜牧兽医   3742篇
园艺   1184篇
植物保护   1570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346篇
  2022年   817篇
  2021年   1055篇
  2020年   953篇
  2019年   983篇
  2018年   652篇
  2017年   1046篇
  2016年   858篇
  2015年   1210篇
  2014年   1148篇
  2013年   1440篇
  2012年   1926篇
  2011年   1995篇
  2010年   1903篇
  2009年   1773篇
  2008年   1654篇
  2007年   1831篇
  2006年   1579篇
  2005年   1388篇
  2004年   747篇
  2003年   493篇
  2002年   562篇
  2001年   505篇
  2000年   510篇
  1999年   537篇
  1998年   413篇
  1997年   363篇
  1996年   311篇
  1995年   318篇
  1994年   236篇
  1993年   265篇
  1992年   227篇
  1991年   170篇
  1990年   158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85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3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风沙入库给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库带来了严重的填淤危害。本文通过对内蒙古乌审旗南部巴图湾水库岸边流动沙丘不同部位风速与风沙流的同步观测,计算出库岸流动沙丘表面的平均输沙率。利用巴图湾水库1986~2005年9月份的5期TM遥感影像统计出水库两岸受不同风向影响的流动沙丘断面的平均长度,结合巴图湾水库附近乌审旗河南乡气象站1985~2004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出不同风向大于起沙风的风速年均持续时间,初步计算出巴图湾水库的年均入库风沙量。结果表明:(1)巴图湾水库的年均入库风沙量为3.65万t,其中西岸风沙入库量为3.55万t,东岸为0.10万t。西岸风沙危害最为严重,是治沙工作的重点。(2)巴图湾水库的风沙入库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和方向性。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风沙入库的方向会随着风向的变化而改变。东南风与西北风是造成东西两岸风沙入库的主要风向。西北风对风沙入库量的贡献最大。(3)在大于起沙风的风速中,5~12 m/s风速段是风沙入库的主要风速。当风速中7 m/s以上的风速持续时间有一个较小的增加时,入库风沙量将会有一个巨大的增加。(4)库岸半固定沙丘的风沙入库,降尘和风水复合侵蚀引起的库岸坍塌也是入库风沙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巴图湾水库的实际年入库风沙量应该大于3.65万t。  相似文献   
72.
为了解彭阳县牛羊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水平,收集彭阳县2016—2019年的牛羊抗体春秋集中监测数据和2020年春季牛羊抗体监测数据,进行时间、空间和群间分布描述。结果显示:2016春季牛O型和A型口蹄疫及羊小反刍兽疫抗体水平,2018年春季牛羊O型和A型口蹄疫抗体水平及2019年春季羊小反刍兽疫抗体水平较低,其他时间集中监测的抗体水平均超过70%;近5年来彭阳县牛口蹄疫抗体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羊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水平基本保持平稳;O型口蹄疫抗体水平整体上高于A型(P<0.001);牛规模场和牛散养户间的口蹄疫抗体水平没有差异(P>0.050),而羊规模场和羊散养户间的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抗体水平差异显著(P<0.010)。结果表明,彭阳县牛羊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免疫效果整体较好,但仍有部分期间的免疫效果较差。建议加强对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机构的监管,持续做好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的免疫技术培训,逐步提高牛羊规模化养殖水平。本研究掌握了彭阳县近5年来的牛羊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的免疫状况,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工作重点,为该地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3.
副猪嗜血杆菌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福尔马林灭活的副猪嗜血杆菌全菌体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副猪嗜血杆菌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经试验确定副猪嗜血杆菌全菌体的包被浓度为2·24×107CFU/孔、检测血清为1∶200稀释,同时确立了间接ELISA的最佳反应条件。该方法有很高的特异性和重复性,14个发病猪场100份血清检测结果Hps抗体阳性检出率为94%,明显高于细菌分离鉴定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74.
昆虫病原线虫泰山Ⅰ号是小杆目异杆线虫科异杆线虫属(Heterorhabditis)线虫。1984年5月,自山东泰安苹果园土壤及桃小食心虫(简称桃小)(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圆茧分离获得。在长江以北地区分离到这种昆虫寄生性线虫还未见有报道。其生活史包括两个世代,即卵生世代(短世代)和卵胎生世代。25℃温度下完成整个生活史需9天时间。它与一种无色杆菌(Xencrhabdus)互惠共生,线虫进入昆虫体腔便释放出其共生菌,引起昆虫败血病,48小时内导致寄主死亡。尸体变红并发出较强的生物光。本文主要报道其生活史、形态、共生菌、人工繁殖方法及对桃小的致死效果。  相似文献   
75.
构建表达eae和stx1/2B的融合基因,克隆eae基因的C端280个氨基酸残基(Int280)基因部分,以正确地阅读框定向插入到含有stx1/2B融合基因的质粒,构建重组质粒,将其转化于BL21(DE3),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经SDS—PAGE电泳检测,该融合蛋白获得了高效表达。薄层扫描分析表明:目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含量的50.67%。由于该融合蛋白由eae、stx1B、stx2B等三部分抗原组成,可刺激机体产生针对紧密素和StxB的抗体,在EHEC O157亚单位疫苗设计或单克隆抗体抗制备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6.
多年来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在中、小桥结构物中一直被广泛应用.但在设计回访中发现,部分空心板板底多存在有纵向裂缝的问题,为有效杜绝此弊病的发生,本文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7.
 选用16对毒性相关基因特异性引物对四川和重庆9个县(市)分离到的200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进行PCR扩增,并采用最长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各引物均能扩增出其目的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P)高达93.75%,扩增频率差异较大;200个菌株可归为70个不同的单元型,其中单元型SCH13为优势单元型;在0.86遗传相似水平上,200个菌株可划分为27个遗传宗谱,包括1个优势宗谱,3个亚优势宗谱,14个次要宗谱,9个小宗谱,层次丰富;在群体平均水平上,病菌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H=0.324 4,I=0.484 2),且群体间差异较大;9个种群在遗传距离为0.05水平上可分为4个类群,种群遗传谱系与地理区域分布呈一定相关性。同时,该地区的群体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HT=0.320 0),群体内多样性大于群体间多样性(Hs=0.179 6,Dst=0.140 4),总遗传变异的56.13%存在于群体内(Gst=0.438 7),群体间基因流动性较小(Nm=0.639 6)。本研究揭示了四川和重庆部分区域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地理分布之间的关系,为抗病育种和品种布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
龙岩地区部分猪场弓形虫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间接血凝(IHA)试验对采自龙岩地区12个猪场的2055份猪血清进行弓形虫病的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猪弓形虫病在龙岩地区呈散发性流行。样品阳性率为5.99%,各猪场之间的抗体阳性率有一定差异,最高为16.22%,最低为0。在母猪群中随着胎次的增加,弓形虫病抗体阳性率也升高,由1~2胎的6.72%上升到5胎以上的12.18%;育肥猪群总体弓形虫病抗体阳性率较低,由哺乳仔猪的10.94%缓慢降至育肥猪的1.62%,呈现出随日龄增加弓形虫病抗体阳性率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79.
SA+CaCl2对菊花花瓣生理和花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CaCl2)水溶液对菊花"兼六香菊"品种全株喷雾处理,测定整个花期花瓣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SA+CaCl2均能提高花瓣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SOD活力和降低了O2-产生速率、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花期有不同程度的延长,其中以SA 15 mg/L+CaC12160 mg/L处理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80.
基于深度学习的病虫害智能化识别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作物种植覆盖面广、分散度高,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区域性发生规律复杂,传统的人工鉴定技术从效率、能力与精度方面均难以满足新形势下重大病虫测报要求。针对这一实践需求,以测报灯下害虫图像数据库(约18万张)、田间病虫害图像数据库(约32万张)为基础,构建了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病虫害种类特征自动学习、特征融合、识别和位置回归计算框架,并研发了移动式病虫害智能化感知设备和自动识别系统。通过近2年的精确度和实操运行效率检验,该系统在自然状态下对16种灯下常见害虫的识别率为66%~90%,对38种田间常见病虫害(症状)的识别率为50%~90%。随基础数据库的不断丰富、神经网络深层特征提取的不断完善,该系统有望进一步提高识别准确率,从而真正实现田间病虫害识别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