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01篇
  免费   1693篇
  国内免费   3015篇
林业   3224篇
农学   3621篇
基础科学   2132篇
  4762篇
综合类   11839篇
农作物   2042篇
水产渔业   1270篇
畜牧兽医   4986篇
园艺   1552篇
植物保护   1681篇
  2024年   155篇
  2023年   540篇
  2022年   1262篇
  2021年   1565篇
  2020年   1416篇
  2019年   1452篇
  2018年   976篇
  2017年   1470篇
  2016年   1160篇
  2015年   1504篇
  2014年   1586篇
  2013年   1905篇
  2012年   2339篇
  2011年   2421篇
  2010年   2291篇
  2009年   2126篇
  2008年   1848篇
  2007年   1778篇
  2006年   1458篇
  2005年   1195篇
  2004年   629篇
  2003年   618篇
  2002年   756篇
  2001年   699篇
  2000年   605篇
  1999年   536篇
  1998年   382篇
  1997年   375篇
  1996年   306篇
  1995年   281篇
  1994年   282篇
  1993年   193篇
  1992年   202篇
  1991年   190篇
  1990年   128篇
  1989年   130篇
  1988年   102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3篇
  1974年   5篇
  1964年   5篇
  1956年   10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91.
番茄品种耐弱光性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研究了苗期弱光条件对幼苗素质,开花,果实大小及产量的影响,采用模糊数学的隶属法对品种的耐弱光性进行评价,并探讨了番茄耐弱光性状的鉴定方法,结果表明,苗期弱光对幼苗素质影响最大,其次影响开花,果实大小和产量,春雷2号和春雷1号属于耐弱光惭弱的品种,白果强丰属不耐弱光品种。  相似文献   
992.
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转基因棉花的获得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22  
利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介导法将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ow-peaTrypsinInhibitor,CpTI)基因转移进入棉花(GosypiumhirsutumL.)。棉花幼苗的下胚轴与携带有CpTI基因和Npt-Ⅱ基因的根癌农杆菌共培养,在选择培养基上诱导出了卡那霉素抗性(Kmr)愈伤组织。选择Npt-Ⅱ阳性的胚性愈伤组织在胚状体诱导培养基上进行胚状体诱导,继而在分化培养基上进行植株分化,最终获得了再生棉花植株。经Npt-Ⅱ分析、PCR及Southern检测证明,外源CpTI基因和标记基因(Npt-Ⅱ基因)存在于转化棉株及其后代中。抗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生物活性检测表明转基因植株后代具有明显的抗棉铃虫能力。  相似文献   
993.
水稻剑叶性状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本研究以水稻籼粳杂交(窄叶青8号×京系17)F1经花药培养, 产生的双单倍体(DH)群体和应用该群体已构建的分子图谱为基础。 采用QTL区间作图法对5个剑叶性状进行定位分析, 结果表明, 在DH群体中, 剑叶长、 宽、 长宽比和叶面积呈连续分布, 受微效多基因控制, 并且各性状均存在一定数量的超亲遗传类型。 4个性状共检测出13  相似文献   
994.
对鬼针草的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其粗蛋白质含量为18.9%(干基),粗脂肪含量为7.8%(干基),灰分含量为3.3%;富含1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中以谷氨酸、天冬氨酸和亮氨酸的含量为最多,分别约占干物质总量的2.56%,1.9%和1.29%,不含谷氨酰胺、天冬酰胺和色氨酸;含有11种脂肪酸,其中以亚麻酸、亚油酸和棕榈酸的含量最多,分别为亚麻酸42%,亚油酸31%,棕榈酸16.5%。对鬼针草中类黄酮的测定表明,其总黄酮含量为86.7mg/g(干基)。  相似文献   
995.
摘 要:研究了浙江新昌不同基因型香料烟叶片发育过程中碳氮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及代谢产物的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香料烟叶片发育过程中,酸性转化酶(INV)的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Samsun品种在20d叶龄时最高,而Basma和Canik在30d叶龄时最高;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均表现为30d时最低;随着叶片成熟总氮含量降低,烟碱含量升高,总碳、可溶性总糖随着叶片成熟其含量呈升高趋势;品种不同,碳氮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及代谢产物的含量变化均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996.
干酪乳杆菌LC2W细胞壁组分体外对巨噬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干酪乳杆菌LC2W细胞壁组分体外对小鼠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培养液单纯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作为对照,研究干酪乳杆菌LC2W细胞壁主要组分磷壁酸和肽聚糖对RAW264.7细胞代谢水平、吞噬中性红能力及释放NO的影响。不同浓度磷壁酸和肽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代谢MTT能力、吞噬中性红能力有明显增强作用,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在相同质量浓度时,两种细胞壁组分激活巨噬细胞能力无显著差异。同时诱导产生NO量也随着浓度增大而增加,当浓度达到50μg/mL时,磷壁酸诱导能力显现出较高的水平。干酪乳杆菌LC2W细胞壁主要组分磷壁酸和肽聚糖能激活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提高其代谢水平及吞噬能力,同时可诱导具有杀瘤作用的活性因子,并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997.
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栽培棉种之一。海岛棉纤维品质优良,是优质棉的重要产源。为了研究海岛棉的遗传多样性,为海岛棉育种提供参考依据,从海岛棉遗传标准系中分离基因组来源的微卫星标记用于海岛棉遗传评价。采用两种方法分离微卫星标记,一是用ISSR (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 引物扩增Pima3-79,克隆测序后从中开发微卫星标记;二是利用简并引物扩增Pima3-79,克隆测序后从中开发微卫星标记。共挑选1 447个克隆,筛选出239个独立克隆。测序后得到214个单一序列,其中包含微卫星并可用于引物设计的序列70个,获得86对引物。86对引物用于扩增56个海岛棉材料和4个陆地棉材料,16对引物没有扩增,43对引物在所有材料中没有多态性;27对引物在海岛棉和陆地棉之间有多态性,19对引物在海岛棉中表现多态性。利用Jaccard相似系数和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可以明显区分陆地棉和海岛棉,并且将海岛棉分为4类。14对引物在BC1群体中表现多态性,产生14个位点。9个位点整合到BC1连锁图的7个染色体上,4个位于A亚基因组,5个位于D亚基因组。海岛棉微卫星标记扩展了棉花微卫星标记,有助于海岛棉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有利于棉花遗传图谱的进一步丰富。  相似文献   
998.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与食味品质的关系比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试验采用辽宁省近年来主栽的13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与品质间的差异和相互关系,以期为高产优质栽培及育种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为:密穗型>中间型>散穗型.密穗型品种的成粒数、总颖花数均高于散穗型品种.密穗型品种的食味值高于散穗型品种;密穗型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低于散穗型品种.着粒密度8.5~9.2粒/cm,320万~330万穗/hm2,每穗颖花数150~170个,成粒数达125~150粒/穗,产量和食味品质均能达到较高水平,因此,中间类型品种具有更高产优质的潜力.  相似文献   
999.
我国玉米南方锈病发生区域和玉米品种田间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河南、山东、安徽等近20个省市的广泛调查以及有关田间发病记载数据的整理,明确了玉米南方锈病的准确发生地区.黄淮海夏玉米区以及海南省是当前我国玉米南方锈病发生的重点区域,病害对生产影响明显,其次为广西、广东等南方玉米区,西南玉米区局部有轻微发生,该区域主要发生的是普通锈病.汇总接种鉴定以及数年田间鉴定和国家玉米区域试验点记载的数据,获得了黄淮海夏玉米区47份推广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水平情况,其中登海3号和天泰10号为高抗南方锈病品种,鲁单981、农大108、中科4号等14份也具有较好的田间抗性,但目前在该区域种植面积最大的郑单958和浚单20则属于高感品种.积极推广抗南方锈病品种是有效控制病害,减少生产损失的惟一选择.  相似文献   
1000.
Assessment of partial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in Chinese wheat varieties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D. Z. Yu    X. J. Yang    L. J. Yang    M. J. Jeger  J. K. M. Brown   《Plant Breeding》2001,120(4):279-284
Field trials in two cropping seasons and two locations in central China were conducted on 60 Chinese autumn‐sown wheat varieties to assess their partial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Mean levels of disease severity ranged from close to 0 to more than 90%. The method of inoculation and the location in which trials were conducted affected the relative performance of the varieties, but these effects were much smaller than the main effect of variety. The area under the disease progress curve wa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final disease severity, but both were poorly correlated with apparent infection rate. Disease severity was regressed against frequencies of virulence in the Blumeria graminis (syn. Erysiphe graminis) f sp. tritici populations in the trial plots. A vertical distance (D) from the mean mildew severity to the fitted line was calculated for each variety and was used to quantify partial resistance. Five of the 60 varieties, ‘Hx8541’, ‘E28547’, ‘Chuan1066’, ‘Zhe88pin6’ and ‘Lin5064’, consistently expressed relatively low levels of disease despite high frequencies of virulence in the pathogen and had consistently high D‐values. They may therefore have good levels of partial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