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84篇
  免费   449篇
  国内免费   1025篇
林业   693篇
农学   988篇
基础科学   452篇
  1125篇
综合类   2746篇
农作物   510篇
水产渔业   374篇
畜牧兽医   1291篇
园艺   364篇
植物保护   515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329篇
  2021年   400篇
  2020年   410篇
  2019年   408篇
  2018年   258篇
  2017年   404篇
  2016年   300篇
  2015年   404篇
  2014年   412篇
  2013年   441篇
  2012年   542篇
  2011年   526篇
  2010年   442篇
  2009年   393篇
  2008年   367篇
  2007年   316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307篇
  2001年   265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本文采用即以乙腈+水(50+50)为流动相,用CN柱和紫外检测器分离测定敌百虫原药及40%敌·毒乳油中敌百虫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表明,本方法的标准偏差为0.3233,变异系数为0.3551%,平均回收率为99.65%,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7。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荷兰MLHD技术的基本内容、技术原理、应用程序等.并针对荷兰的农业特点、开发背景,对该技术在荷兰与中国的应用前景及可行性等进行了比较分析.作者认为合理地利用该技术将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砷胁迫对黑麦草根系形态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麦草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耐性和富集能力,是一种良好的植物修复材料。为探究砷(As)胁迫下黑麦草的根系形态以及根系养分吸收特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100mg·kg~(-1) As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一年生黑麦草(L.multiflorum)的根系形态和营养元素吸收情况,并分别对As吸收与根系形态和养分吸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年生黑麦草总根长和总根表面积受抑制程度更加明显,分别降低47.6%和46.8%;多年生黑麦草根系As吸收能力是一年生黑麦草的1.2倍。As胁迫促进两种黑麦草根系对N、P、K、Mn元素的吸收,二者相比,多年生黑麦草根系吸收N、P、K三种大量元素受影响更大,而一年生黑麦草根系吸收微量元素Mn受影响更大。总体上看,多年生黑麦草的根系形态和养分吸收能力对As胁迫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一种羊种布鲁氏菌Rev.1疫苗株PCR-RFLP鉴定方法,利用羊种布鲁氏菌Rev.1具有链霉素抗性的特性,选取与链霉素抗性相关编码核糖体蛋白S12的rps L基因为模板设计引物,经PCR扩增后,将产物进行Nci I酶切,发现羊种布鲁氏菌疫苗株Rev.1出现约500 bp条带,而不具有链霉素抗性的羊种布鲁氏菌株16M则出现384 bp条带。结果表明,PCR-RFLP方法能够用于羊种布鲁氏菌Rev.1疫苗株的鉴定,这为今后区分羊种布鲁氏菌疫苗株Rev.1免疫与野株感染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双孢菇菌渣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组成变化和功能多样性,对双孢菇菌渣加猪粪混合堆肥的0、8 、16和20  d样品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分析菌渣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并挖掘其功能基因。结果表明:(1)双孢菇菌渣有机肥发酵初期0  d时与发酵8 、16  和20  d时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较大,同时在KEGG数据库中进行功能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0  d、8  d样本距离相对较近,16  d和20  d样本距离相对较近。(2)从不同时间段的菌渣有机肥中一共鉴定出28  257个种,其中发酵0 、8 、16  和20  d样本物种分别占物种总数的61.04%、85.35%、86.08%和85.40%。(3)自然发酵0  d时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优势菌门逐渐变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等;芽孢杆菌科及类芽孢杆菌科在发酵过程中一直为关键菌科;优势菌种为热噬淀粉芽胞杆菌和嗜热芽孢杆菌。(4)菌渣发酵过程中功能基因主要位于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和辅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途径;碳水化合物酶占比较多的为糖基转移酶和糖苷水解酶,最低为多糖裂解酶,分别占比为38.8%、38.1%和1.2%;丰度最高的3个抗性基因分别为多耐药性抗性基因、大环内酯抗性基因和四环素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尤其是细菌,是双孢菇Agaricus bisporus栽培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双孢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有深远影响。利用16S rDNA测序技术,快速、准确检测不同生长阶段的双孢菇覆土中细菌生态群落动态变化,探究其中变化规律。在所有阶段覆土样品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占菌群组成的38.67%~47.93%;其次是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占总丰度的18.13%~37.80%。主要细菌组成较为稳定,有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等。总丰度占比最高的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在0 d覆土中丰度较低,覆土4 d时其丰度显著上升,8 d后呈下降趋势,并在培养结束前保持稳定。整个过程中,细菌属丰度变化分为3个阶段:0 d、4~17 d和17 d以后,4~17 d的苯基杆菌属Phenylobacterium丰度较高,而0 d 的unclassified_Rhizobiales丰度较高。所有细菌属中,苯基杆菌属Phenylobacterium对土壤微生物菌群关联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不同生理期催产素(Oxytocin,OT)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中的分布特点,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treptaridin-peroxidase,SP)法研究了OT免疫反应产物在乏情期奶山羊下丘脑中的分布。结果显示:OT样神经元存在于视上核、室旁核弓状核、室周核、穹隆周核、下丘脑前核、下丘脑后核、腹外侧核、背内侧核、下丘脑外侧区以及乳头体各核团等27个核区,分布区域呈前端尖、中部宽、后钝圆的梭形带。此外,在室旁核观察到大量的强阳性神经纤维,第三脑室附近的纤维伸向脑室内。说明OT在下丘脑广泛存在,且下丘脑OT经神经垂体、第三脑室、血管3条途径释放,经血液循环最终作用于靶细胞而发挥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8.
常用气象干旱指数SPEI和SPI在陕北地区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81—2012年陕北地区10个站点的气象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蒸腾指数(SPEI)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2个常用的气象干旱指数开展干旱时空分布及典型干旱事件识别研究,并利用旱灾历史记录进行验证,评价2种干旱指数在陕北地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在年尺度上,SPEI较SPI更能准确地描述陕北地区干旱的年际变化,其发现陕北地区近32年来干旱呈加剧态势;在季节尺度上,2种干旱指数的表述基本一致,均发现陕北地区以春旱为主;从空间分布上看,二者均发现陕北东南部是特旱高发区;在28次典型干旱事件的识别中,SPEI识别出19次,SPI识别出6次,SPEI较SPI更为准确。综合来看,SPEI更适用于陕北地区的干旱监测。  相似文献   
19.
Agar is widely applied across the food, pharmaceutical and biotechnology industries, owing to its various bioactive function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agar biosynthesis in commercial seaweed Gracilariopsis lemaneiformis, the activities of four enzymes participating in the agar biosynthesis were detected, and phosphoglucomutase (PGM) was confirmed a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agar accumulation. Three genes of PGM (GlPGM1, GlPGM2 and GlPGM3)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G. lemaneiformis genome. The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analysis validated that GlPGM1 was located in the chloroplast and GlPGM3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stributed in the organelles. Both the GlPGM1 and GlPGM3 protein levels showed a remarkable consistency with the agar variations, and GlPGM3 may participate in the carbon flux between (iso)floridoside, floridean starch and agar synthesis. After treatment with the PGM inhibitor, the agar and floridean starch contents and the activities of floridean starch synthase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roducts identified in the Calvin cycle, the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the Embden-Meyerhof-Parnas pathway and the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were depressed; however, lipids, phenolic acids and the intermediate metabolites, fructose-1,6-phosphate were upregulated. These findings reveal the essential role of PGM in regulating the carbon flux between agar and other carbohydrates in G. lemaneiformis, providing a guide for the artificial regulation of agar accumulation.  相似文献   
20.
采用带紫外检测器和ODS-C18色谱柱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在流动相甲醇 水=80 20(V/V)、检测波长278nm、流速1.0mL/min的条件下,对甲萘威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甲萘威的标准偏差为0.39;变异系数为0.41%;平均回收率为99.64%;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