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6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6篇
  20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7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无沙尘覆盖为对照,对阿月浑子叶片进行了人工沙尘覆盖处理试验,沙尘覆盖量分别为2,6,9,14,18rag/cra2用LI一6400光合仪测定并分析了叶片光合参数。结果表明,阿月浑子叶片短时间沙尘处理后沙尘覆盖量在2~18mg/cm2时,叶片净光合速率~直呈下降趋势,滞尘量2mg/cm2至18mg/cm。上升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下降幅度34%至100%;叶片的胞间C02浓度(Ci)和叶表温度则呈升高趋势,比对照分别增加80%和20%左右;气孔导度随滞尘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蒸腾速率的变化趋势与气孔导度类似;沙尘覆盖对叶片的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滞尘量的增加,叶片温度也增高。叶片非环式电子传递(ETR)和PSⅡ随滞尘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2.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nstruct a DNA fingerprinting database of 120 upland cotton cultivars from Xinjiang and to analyze their genetic diversity based on SSR markers. [Methods] Seventy-eight evenly distributed SSR primer pairs with high polymorphism and good repeatability were successfully screened out from 586 candidates to construct the fingerprinting database. [Result] A total of 392 alleles from 120 varieties were screened using 78 pairs of core primers, 324 of which were polymorphic loci with a polymorphism rate of 82.7%. Seventeen cultivars had specific genotypes determined using 24 primer pairs and 120 upland cotton cultivars could be identified by only 12 primer combinations. Cluste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 for the 120 upland cotton cultivars ranged from 0.50 to 0.96, with an average of 0.73, indicating that upland cotton resources possess high genetic similarity and have an accordingly narrow genetic basis. [Conclusion] The primer combination method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s for constructing DNA fingerprinting. The 120 upland cotton varietie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with the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 matrix; these groups were strongly consistent with their pedigrees.  相似文献   
73.
春尺蠖羽化期监测及其无公害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新疆阿克苏市春尺蠖羽化期的动态监测,旨在掌握春尺蠖的最佳防治时期;春尺蠖的无公害防治试验,为春尺蠖高效无公害防治技术在阿克苏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成虫期利用光控杀虫灯、糖醋液、树干涂胶来进行动态监测;成虫期采取树干直接涂胶、间接涂胶来进行防治;幼虫期采取两种生物制剂来进行防治.[结果]阿克苏市春尺蠖的羽化期在3月5~27日.雄虫的羽化期比雌虫的羽化期要早3~5 d.无公害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树干直接涂胶比间接涂胶的捕获数量高出6.8倍;从幼虫虫口密度减退率来看,树干间接涂胶后的幼虫虫口密度比树干直接涂胶后的幼虫虫口密度高出2.2倍;两种生物制剂以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效果最好,其防治效果达到90.74;.[结论]春尺蠖的最佳防治时期应在3月5日之前,利用雌、雄虫不同的羽化期分而治之.羽化期的监测使用控杀虫灯的效果较好,发生量监测使用树干涂胶效果较好.无公害防治试验中树干直接涂胶和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效果好,且对果树、果品安全.  相似文献   
74.
近50年来新疆人口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人口增长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个方面,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人口增长又受政治、历史、经济和自然等多因素的制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人口年均增长速率2.97%,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3%,属于人口快速增长地区。其原因主要是:(1)高出生率导致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55年至2005年的50年期间,新疆人口的平均自然增长率17.9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20‰;(2)20世纪50~6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造成的,到1967年底,全疆迁移净增人口共257.22×104人,平均每年迁移净增人口都在15万人以上,从1968年起,人口增长完全依赖自然增长。新疆人口分布的空间变化规律总体分布趋势为西密东疏,北多南少;山区和盆地相交的山前冲洪积扇缘绿洲地带最多,盆地中心及其盆地周围山区人烟稀少。新疆人口密度明显增加,高值区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低值区的范围在缩小。  相似文献   
75.
为了探讨越冬期树干形成层温度变化对形成层组织生理参数的影响,以库尔勒香梨为实验材料,在太阳辐射和气温达到日最大值的时间段,利用控温红外灯将实验组树干阳面形成层温度分别增温达到16℃、19℃、22%、25℃、28℃、31℃、34℃,采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同时连续监测形成层温度并结合主要生理参数的变化,分析越冬期间树干形成层温度变化引起的融冻交替对树干组织主要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温达到最大阳面形成层温度日较差的处理条件下,SOD、POD和CAT活性比对照分别降低了83.60%、84.62%、47.56%,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升高了41.46%、46.81%;生理指标和形成层温度均呈负相关,其中CAT、可溶性蛋白和相对电导率呈显著性负相关。形成层温度日较差或融冻交替幅度与各生理参数均呈负相关,其中CAT、可溶性蛋白和相对电导率呈显著性负相关。保护酶系中,SOD对形成层温度变化最为敏感;虽然POD保护作用稍微迟钝,但在较强烈的形成层温度变化的条件下起到最好的保护作用;在形成层温度强烈波动的情况下,CAT保持最小变化幅度;可溶性蛋白通过调节渗透势,减轻细胞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76.
为了定量评价和田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指导该地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本文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角度出发,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投影寻踪评价模型(PSO-PPE模型),对和田地区2005—2012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回归分析法对具有明显影响作用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和田八年来水资源承载力处于Ⅱ级,属于弱无压力状态,反映该区水资源承载力满足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但不表明该地区不属于缺水地区;其中人均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城镇化率的高低对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值的大小具有较高影响;从长期发展规划来看,需结合干旱区绿洲发展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措施,以保障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7.
为渭-库河绿洲植棉土壤盐渍化的治理、改良及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笔者通过筛选渭-库河绿洲植棉土壤上典型的野外考察路线、GPS定点、取样测定,并对植棉土壤不同土层总盐、盐离子含量以及盐离子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植棉土壤不同土层盐分含量分别:0~ 10 cm 1.555%,10~30 cm 0.454%,30~50 cm 1.082%;pH:0~10 cm pH 8.09,10~30、30~50 cm pH 8.59左右;平均含盐量分别为15.549、4.548、10.821 g/kg。不同深度土层的盐分含量从大到少顺序依次为0~ 10 cm>30~50 cm>10~30 cm,属于盐化土壤。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区植棉土壤不同土层的全盐量、pH、HCO3-、Cl-、Ga2+、SO42-、K++Na+、Mg2+之间的相关性基本上呈显著到极显著正相关,尤其是表层土壤中SO42-与K++Na+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8,硫酸物在表层土壤积聚强烈,盐分以向上运行为主。  相似文献   
78.
以焉耆盆地的白刺纯林、白刺 红柳混合区和白刺 胡杨混合区的灌丛沙堆为研究区域,分析不同生境白刺灌丛沙堆的长、宽、高、面积、体积、株高等方面的形态特征和形态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生境白刺灌丛沙堆形态参数分别为长度1.2~10.7 m、宽度1.2~6.3 m、高度0.5~2.4 m、面积1.2~50.1 m2、体积0.7~80.3 m3、株高0.6~1.6 m;(2)白刺沙堆各形态参数间具有极强的相关性,其中不同生境3个样地上的白刺沙堆长度与宽度间、沙堆面积与高度、沙堆体积与面积间都表现为极显著相关。以不同生境白刺灌丛沙堆形态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为基础,分别对不同生境白刺灌丛沙堆长度与宽度、高度与面积、面积与体积间进行回归方程拟合,结果显示:除了白刺 胡杨混合区沙堆高度与面积的拟合方程R2为0.3853较低以外,其余白刺沙堆各形态参数间的拟合方程R2均在0.7538~0.9895之间,说明沙堆的各形态参数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研究结果对提出防风固沙的生物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79.
为了解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树皮厚度、径阶对苹小吉丁虫危害程度的影响,以具有不同抗苹小吉丁虫(Agrilus mali Matsumura)特性的新疆野苹果类型单株为试验材料,利用相关性回归法找出树皮厚度、径阶与总虫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野苹果单株受苹小吉丁虫危害差异较大,其中XY-101单株羽化孔数最高11.2个,而XY-49单株最低为0个,总虫口平均数在0.3~11.2头之间,差异均极显著;径阶、树皮厚度分别与总虫数的回归方程为:Y=1.236+0.119Z和Y=1.049+2.071H,在P0.05显著水平下两个方程均通过了t检验,其中变量Z的回归系数为0.119,即径阶每增加1 mm,总虫数就增加0.119个。变量H的回归系数为2.071,即树皮厚度每增大1 mm,总虫数就相对应增加2.071个。因此,新疆野苹果的径阶、树皮厚度与总虫数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线性关系,随着树皮厚度、径阶的增大,总虫数也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80.
该文以开孔河流域为研究区,选择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等自然生态环境因子,运用3S技术,在1 km×1 km的栅格尺度上,进行投影转换、遥感解译、信息提取与分析,定量定性地反映了开孔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的空间规模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开孔河流域的人居环境指数介于4.4~83.9之间,人居环境适宜性从研究区中部平原区向西北天山高山区和东南塔克拉玛干沙漠区逐渐递减,研究区内大部分地区的人类生产活动受到自然条件的约束与限制。2)根据适宜性指数的大小整个开孔河流域可分为高适宜区、适宜区、一般适宜区、不适宜区以及最不适宜区5个区域,其面积分别为124、2456、2 526、23 104、46 301 km~2,分别占全研究区面积的0.2%、3.3%、3.4%、31%、62.1%。3)高适宜区、适宜区与一般适宜区的面积总和占整个研究区总面积的6.9%,而研究区总人口的98.8%居住在这6.9%区域内。不适宜区与最不适宜区面积总和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3.1%,总人口的1.2%分布在这93.1%的区域内。研究结果表明,开孔河流域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生态环境质量相当脆弱,大部分地区受到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所以在今后的发展规划当中需要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情况与自然资源承载力,合理的进行城市规划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