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22篇 |
免费 | 331篇 |
国内免费 | 18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37篇 |
农学 | 111篇 |
基础科学 | 252篇 |
377篇 | |
综合类 | 1762篇 |
农作物 | 239篇 |
水产渔业 | 193篇 |
畜牧兽医 | 845篇 |
园艺 | 461篇 |
植物保护 | 2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4篇 |
2023年 | 63篇 |
2022年 | 132篇 |
2021年 | 106篇 |
2020年 | 98篇 |
2019年 | 125篇 |
2018年 | 84篇 |
2017年 | 201篇 |
2016年 | 122篇 |
2015年 | 209篇 |
2014年 | 257篇 |
2013年 | 371篇 |
2012年 | 494篇 |
2011年 | 503篇 |
2010年 | 448篇 |
2009年 | 373篇 |
2008年 | 368篇 |
2007年 | 293篇 |
2006年 | 197篇 |
2005年 | 126篇 |
2004年 | 62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83.
分析两系杂交稻品种两优培九生长速率(CGR)的气候生态特性,对于优化规划种植区域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建立大田生长期(返青-成熟)相应于7个气象参数的CGR模型,并依据1980-2002年的气候资料,计算了109个地区(包括季节)的两优培九CGR,按7个水稻种植生态条件类型归纳,平均值变化在13.83~23.44 g/d·m2。华南地区早、晚稻CGR较低,长江中下游流域一季中稻较高,黄淮稻区、四川盆地稻区和云贵高原单季稻区的CGR高达18~22 g/d·m2。综合考虑生长季节的要求和CGR的优势,两优培九的最优化种植区域宜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和黄淮流域偏南地区。 相似文献
84.
从国内外杨树的抗虫性鉴定、抗虫机理、抗虫基因工程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杨树抗虫性研究前景进行探讨,以期为杨树抗虫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5.
科研项目实施中期质量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科研项目重申报,轻管理,质量难以控制的现象,通过分析科研项目特性以及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研究项目中期管理在科研项目质量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探讨并构建了“一个机构”、“两个机制”、“三个控制”、“五项制度”的科研项目中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6.
87.
曾运乾不仅以精通声韵名家,经学研究也有骄人成绩。在《尚书正读》、《毛诗说》、《春秋三传通论》等著述中,他综合运用音韵、训诂、语法、修辞等知识,在解说经义、训释字词、点断句读、剖析文理、抉发经书意蕴、裁决经学争讼等方面屡有新获,能兼汉、宋之长,不拘今、古家法。曾运乾由小学入手治经,一改湖南经师不通小学的旧观,在湘学史上尤其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8.
复合处理麦秸、青贮玉米秸和精料的组合及比例对奶牛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研究复合处理麦秸、青贮玉米秸和精料的组合及比例对奶牛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将复合处理麦秸、青贮玉米秸、精料两两组合,且每种组合均设6个组合比例(0∶100、20∶80、40∶60、60∶40、80∶20、100∶0),筛选出最优复合处理麦秸与青贮玉米秸比例后再与精料以这6个比例组合,每个组合3个重复。通过短期人工瘤胃技术测定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饲料的组合和比例对瘤胃液pH影响不显著(P>0.05),所有组合氨氮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综合考察微生物蛋白质(MCP)产量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得出各组合中的最优比例分别为复合处理麦秸∶青贮玉米秸=40∶60、复合处理麦秸∶精料=60∶40、青贮玉米秸∶精料=60∶40以及最优复合处理麦秸与青贮玉米秸组合(40∶60)∶精料=80∶20。综上所述,复合处理麦秸、青贮玉米秸和精料最优的组合比例是32∶48∶20。 相似文献
89.
不同秧龄对沿江地区双季晚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熟高产品种上农粳2号和镇稻18为材料,采用常规毯苗机械栽插,分别设置20 d、24 d、28 d、32 d等4个秧龄处理,研究不同秧龄对沿江地区双季晚稻秧苗素质、生育进程、茎蘖动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秧龄天数增加,参试品种的绿叶数、茎基宽和根系盘结力均逐渐升高;与20 d、24 d和28 d秧龄的处理相比,32 d秧龄处理的成熟期提前4~5 d,茎蘖高峰期提早15 d左右,结实率显著升高;与24 d秧龄处理相比,上农粳2号和镇稻18在32 d秧龄处理下的产量分别提高10.26%和20.82%。在秧苗强化化控和苗床管理的条件下,安徽沿江地区常规毯苗机插的栽插秧龄可延长至32 d。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