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3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434篇
林业   428篇
农学   530篇
基础科学   252篇
  665篇
综合类   1729篇
农作物   307篇
水产渔业   174篇
畜牧兽医   624篇
园艺   205篇
植物保护   35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368篇
  2010年   332篇
  2009年   322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72.
【目的】选育适于广东蚕区饲养的抗 BmNPV 家蚕新品种,为 BmNPV 病易发季节提供稳产性能好的家蚕品种。【方法】通过累代病原胁迫、航空诱变的方法创制抗性家蚕种质,再采用杂交与系统选育的方法,分别育成中系品种和日系品种,在此基础上进行中·中 × 日·日四元杂交组合的组配,以广东省现行家蚕品种两广二号为对照,进行实验室品比、抗 BmNPV 能力检测和连续 2 年的实验室共同鉴定、农村生产鉴定。【结果】育成中系家蚕品种芙抗、春 5N 和日系家蚕品种航 7、7532N,并组配获得四元杂交组合芙抗·春 5N× 航 7·7532N,命名为粤蚕 11 号。该品种对 BmNPV 的抗性极显著高于对照,在实验室共同鉴定试验中的综合表现为:龄期经过与对照品种两广二号相当,生命力强,虫蛹率 97.58%,全茧量 1.712 g,茧层量 0.369 g,茧层率 21.55%,万蚕收茧量 16.874 kg、万蚕茧层量 3.636 kg,一粒茧丝长 942 m、解舒率 80.15%,茧丝纤度 2.568 dtex、净度 93.5 分。【结论】粤蚕 11 号发育、眠起齐一,对 BmNPV 具较强抗性,产量高,茧丝质优良,是一个易繁易养、综合性状优良的家蚕新品种,于 2019 年 10 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新品种鉴定,适宜在广东蚕区全年饲养。  相似文献   
73.
有机肥对土壤特性及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施用有机肥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对绿色农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而且越来越广泛施用。本文介绍了目前有机肥基本概况,重点综述了有机肥对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促进养分利用以及对病虫害发生影响等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当前有机肥施用对耕地质量和农产品安全风险、施肥效率低、以及有机肥品种研发不足、相关质量标准滞后等问题,并对当前有机肥推广应用的形势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74.
DTA-6对两种食用豆生理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DTA-6)对食用豆叶片的生理代谢及产量的调控效应,选用芸豆(英国红)和小豆(龙垦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完全随机试验方法,于芸豆和小豆的初花期叶面喷施DTA-6,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测定各生育时期叶片光合参数、碳代谢产物、干物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DTA-6提高了2种食用豆各生育期的SPAD值、盛花期和鼓粒期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显著增加了叶片蔗糖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促进了叶片淀粉的积累;与CK相比,DTA-6提高了2种食用豆的地上部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并且显著提高了芸豆和小豆鼓粒期荚分配率;DTA-6可有效调控2种食用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从而提高产量,DTA-6处理的芸豆和小豆产量分别较CK增加13.30%和12.91%,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75.
李强  孔凡磊  袁继超 《作物杂志》2020,36(4):150-452
基于2011-2016年大田试验和气象数据资料,研究了年际气象差异对西南丘陵区玉米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西南丘陵区玉米生产的高产稳产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西南丘陵地区雨热资源丰富,但气象因素存在明显的年际波动,降水量波动最大,积温波动最小,且玉米各生育阶段降水、积温和光照配置也有所不同。积温是该区玉米生育前期形态建成的主要限制因子,花前积温、花后日照和降水共同调控玉米的干物质积累与转运,而后期产量形成是各气象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花后日照直接影响玉米穗部性状(穗长、穗粗)和产量构成(穗粒数、千粒重),从而调控玉米的产量;花后积温和降水则通过影响玉米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对最终产量产生影响。因此,西南丘陵地区玉米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播期,适当提高生育前期积温,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高源器官的形态建成,为花后光合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减少花后降水量,提高花后日照时数,改善籽粒灌浆,提高籽粒充实度,从而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76.
该试验以硅烷偶联剂KH-550为改性剂,乙醇为溶剂合成氨基二氧化硅。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原子吸收光谱、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改性前后SiO 2进行表征,研究其对铬离子及染料直接桃红B12的吸附情况。结果表明:25℃恒温振荡20 min,改性SiO 2吸附重金属离子Cr^3+效果明显,当其用量为0.04 g时,吸附率达99.01%,而相同条件下未改性SiO 2对Cr^3+吸附率只有25.13%;将其用于染料直接桃红B12的吸附,改性后SiO 2吸附率达91.97%,相同条件下未改性SiO 2的吸附率仅为34.23%。  相似文献   
77.
壳斗科(Fagaceae)栗属(Castanea)植物的7个种分布广泛,不仅可用于木材生产,而且在坚果生产上也占有独特地位。基于形态学、同工酶、子叶储藏蛋白和RAPD数据,通过对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的栗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表明中国板栗(Castaneamollissima)是世界栗属植物的原始种,长江流域是中国板栗的遗传多样性中心,土耳其是欧洲板栗的起源中心之一。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已发表了基于形态学、同工酶、RAPD和ISSR数据的两张栗属植物的遗传连锁图谱,其中一个是用欧洲板栗种内杂交后代F1全部单株构建的,另一张是用美洲板栗与中国板栗种间杂交后代F2单株构建的,并已经定位了3个假定的栗疫病抗性位点;并且证明在多年生木本果树上同工酶基因可通过连锁关系分析与形态基因整合为1个单一基因图而无需另外的杂交。从栗属植物中已分离纯化了包括可抑制HIV-1反转录酶活性的Mollisin在内的几丁质酶等抗真菌蛋白、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热击蛋白、红血球凝集素、脱水素、花粉过敏原等功能蛋白质,并已经克隆了包括伤害应答基因在内的部分功能蛋白质相关基因。因此,作为具有独特性质的栗属植物,有必要开展更多的研究,就此本文对栗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功能蛋白纯化和有关基因克隆等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希望能位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欧美杨"山地1号"组织培养再生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美杨“山地1号”是美洲黑杨与欧洲黑杨(P.deltoides×P.nigracv.,‘shandis1’)杂交培育成功的杨树优良品种。本研究以叶片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建立了欧美杨“山地1号”组织培养再生系统。分别用植物生长调节剂α-萘乙酸(NAA)和细胞分裂素6-苄氨基嘌呤(6-BA)诱导芽的分化,促进侧芽生长;用3-吲哚丁酸(IBA)诱发根生长,使根多而长,本研究筛选出诱导率最优的培养基和激素浓度:分化培养阶段——以1/2MH培养基(6-BA0.5mg/L与NAA0.05mg/L)诱导分化获得再生芽;继代培养阶段——以MH培养基(6-BA0.5mg/L与NAA0.05mg/L)进行继代培养获得丛生芽;抽茎培养阶段——以MH培养基(6-BA0.1mg/L与NAA0.05mg/L)进行抽茎培养获得丛壮无根苗;生根培养阶段——以1/2MH培养基(IBA0.3mg/L)诱导生根。然后,选择根系发达、主茎高达2~3cm且木质化程度高的幼苗移栽到塑料大棚中,约14d后长出新根即可成活,移栽成活率达90%。本欧美杨组织培养再生系统可用于基因的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79.
In order to reveal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ltitudes on the nutritional quality of wild forage in Qinghai-Tibet Plateau,this study used Elymus nutans as the tested plants to evaluate the changes of nutrient content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utrient contents and altitudes.Four sampling sites were set up at altitudes of 2 562,2 660,2 775 and 2 905 m with the vertical distance among each sampling point was about 100 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rude protein,ash and phosphorus contents of Elymus nutan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an increase in altitudes.The crude protein contents decreased by 1.87 % with each 100 m increase in altitudes.The variation rule of crude protein contents with altitudes in the simulated curve was "y=–0.0187x+63.244 (R~2=0.9557)".The crude ash contents decreased by 1.77% with each 100 m increase in altitudes.The variation rule of crude ash contents with altitudes in the simulated curve was "y=–0.0177x+56.144 (R~2=0.978)".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 and acid detergent fiber (ADF) showed an overall increasing trend with the increase of altitudes,but the most obvious increase was at 2 775 m.The contents of crude fat and Ca did not change regularly with altitudes.  相似文献   
80.
本文介绍了江西赣中地区棉花与荷兰豆套作模式及轻简栽培模式,并介绍该模式下棉花、荷兰豆的轻简栽培技术,包括选择配套栽培的优质良种、田块选择、科学肥水管理、棉花化学调控、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方面内容.棉花荷兰豆套种经济效益比棉花单作提高59.5%、比荷兰豆单作提高2.84%,棉花荷兰豆套种模式投入减少,提高棉农的经济效益.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